趙正茂
【摘 要】初中階段語文進入了另一層次的學習,對學生的要求更加嚴格,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也更加繁雜,所以需要教師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方式 學習方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75 初中語文掌握的好與壞對學生進入高中學習語文掌握的好與壞有著關鍵的作用,初中語文的學習是為了給高中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所以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工作認真負責,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讓他們更好的學習語文。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要把教學內容很好的融入到問題中去,這樣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形成融洽的學習氛圍。在創設教學情景過程中,教師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課本知識,教師不能片面的理解“語文知識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這句話,把學生的實際生活簡單的融入知識,只是形式化的創設教學情景,這樣對學生的學習是毫無幫助的。如果教師只是單方面地想創設情景完成任務,那就是畫蛇添足,毫無作用,也會導致語文課堂教學趣味的缺失。在創設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然后和課本知識緊密結合起來,這樣的教學情景才是有用的。
在創建教學情境時,教師要選取恰當的,有針對性的題材,結合所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初中語文注重理論性,同時也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所聯系,所以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搜索素材,結合學生的已有經驗,設計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用形象豐富的教學方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課本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聯系。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課堂中去,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會被激發出來,這樣的教學效果也會更好。
二、強調積極性的作用,勤做筆記
積極性是學生學好語文的一個重要因素。光有興趣是不夠的,有些學生抱著忽視的態度,對學習語文只是偶爾用功,不能堅持到底,這樣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肯定是不如意的。只有用積極的態度對待語文的學習,每節課都認真聽講,做好筆記,課后及時復習,學生才能取得更好的語文成績。積極性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有了積極性,學生就會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來;有了積極性,學生學習起來就有了干勁;有了積極性,教師的課堂氣氛就會活躍起來。積極性讓學生的精力充沛,思維活躍,這樣記憶的知識也就更牢固了。如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那么在課堂上他們就會無精打采,思維呆滯不活躍,想象力也不會豐富,這樣的學習效率就會很低下,因為這時候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在課堂上都是由老師灌輸知識,他們不是自己主動的去接受知識,最后學到的知識就少之又少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讓他們覺得學習是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并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勤做筆記是學習語文的一種重要方法。學習語文不僅僅是聽聽而已,光聽不寫的學習效果是不好的,只有把聽和寫結合起來,學生的語文成績才會有質的提高。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強調做筆記的重要性,引起學生的重視。很多學生在課堂中聽課認真,可就是不愛做筆記,覺得自己在課上聽懂了,就不用做筆記。但是語文是一門需要記憶的課程,很多知識點都需要反復記憶才能靈活運用,而在學習過程中,一部分學生偷懶,不愛做筆記,一部分學生覺得自己當時就把知識學懂了,就不用做筆記了,有些學生大腦的瞬時記憶是非常厲害的,剛講的知識點的確都能掌握,但過不了多久知識就會被遺忘很多,因為記憶的損失速度都是先快后慢的,所以過一段時間后一部分知識點就會被遺忘。如果不及時復習,大部分知識到最后都會忘記,所以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時候一定不能偷懶,必須要做好筆記,方便課后的復習,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點,
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加強閱讀練習
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講解的過程中,要注意本班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也要結合本班學生的特點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以及創建合適本班學生情況的教學情境。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學生之間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差異性,他們的思維,智力,反應速度等各個方面發展的程度都是不一樣的,教師不能因為照顧少部分學生而放慢教學進度或者加快教學進度,而是要照顧本班大部分學生跟進教學。針對班上少許學不懂跟不上的學生,教師應該及時和家長溝通,向他們說明情況,及時找出解決的辦法,也要注意安慰學生鼓勵學生,不要讓他們產生自卑心理,進而放棄學習。對于部分智力發展較快,學得比較快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的給他們安排一些附加題讓他們完成,同時也要注意這部分學生的心理狀況,防止他們滋生驕傲心理。對不同的學生教師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抓住他們的心理特點、性格特征,這樣才能解決出現的問題。在講解教材的過程中,教師不能過快或過慢,同樣要結合本班學生掌握的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節奏。
另外,教師要加強學生的閱讀練習,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入初中以后,語文知識相較于小學階段變得更為復雜一些,講解的內容也更深入一些,所以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要高一些。初中語文的學習要求學生多閱讀、多練習,才能學好語文,而僅僅是靠語文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中國地大物博,文化歷史悠久,語文課本上的知識只是九牛一毛,如果想要自己的文化底蘊變得濃厚,就必須不斷的積累,不斷的閱讀,才有可能讓自身的見解越來越深刻。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哪些是必讀課外讀物,告訴他們哪些讀物對學習語文有幫助,要求學生在課外要抽時間閱讀課外書籍,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向學生講解和教學有關的經典讀物,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總之,語文學習是一個堅持積累的過程,只有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起來才會那么吃力,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才會越來越好。良好的教學方式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方法,提升自身專業知識,創新教學方式,要求學生多閱讀的同時也要做到自己多閱讀,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樣才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講解更多生動有趣的語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