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喀什地區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干旱,降雨量稀少、日照長、光熱資源豐富,是新疆重要的產棉區之一。近年來,雖然棉花產量有了極大的提升,但棉花品質卻差強人意。在保證棉花產量的基礎上,提升棉花品質是一項重要課題。
關鍵詞:喀什地區;棉花種植;問題;對策
一、喀什地區棉花生產現狀
1.棉花品種多雜。當前,喀什地區種植多種類型的棉花。如遼棉,新海14、16、17、18 等。但由于棉花種子管理機制不健全,導致和新疆其他區域間的引種、調種活動頻繁。因此,整個新疆地區棉花種植在品種方面的管理難度較大,難以在短期內實現規范化管理。原棉類型上的差異也造成棉花價格千差萬別,類型眾多的棉花品種不利于原棉品質的提高,還直接影響到棉花效益。
2.重量輕質。過度關注產量,而忽視了棉花質量。在棉花品種“多、亂、雜”以及品種嚴重退化的影響下,原棉品質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主要問題包括類型單一、纖維一致性差、強度差、再加上當地晝夜溫差較大,導致棉花纖維中含糖量過多等。當地棉花的突出問題是強力不夠。國內棉花強力平均水平約為30.8 cN/tex,而喀什地區的原棉強度僅為25-28 cN/tex。因此,原棉中的“三絲”問題成為降低當地原棉品質的主要因素。
3.土壤肥力急劇下降。喀什地區土壤中的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等平均含量分別為50.8、55.8、187mg/kg。與1982 年的抽樣分析結果相比,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皮棉產量187.5 kg/hm2 以上棉田土壤中速效鉀的含量下降至175 mg/kg。這說明土壤處于潛在性缺鉀狀態。這從側面反應出多年來棉田施肥的不合理性,僅重視氮磷肥的應用,而忽視了有機肥的投入使用。
4.棉農科學種植的意識薄弱。由于當地的棉農文化水平較低,對科學種棉的認識不足。常常采取粗放型種植方式,或對科學種棉技術掌握不夠,導致棉花管理不科學。表現在灌水不當、施肥不科學、化控不合理等方面。上述這些問題均對喀什地區的棉花產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只有提高棉花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二、棉花高產栽培技術
1.播前準備
(1)選取棉花品種。根據喀什地區的自然條件,挑選合適的棉花良種。棉花品種必須滿足下列標準:品質優良,衣分高(>40%),鈴重中等偏大,上鈴迅速,抗鹽堿,耐干熱風。一般可選擇中棉49、43、41、88、66、新陸中37、55、68等品種。
在播種前先進行人工選種,或做相關的種子發芽試驗,以保證種子發芽率至少為85%。將選好的種子做包衣處理,或采用電磁場處理,以增強棉花的抗逆性。
(2)播前整地。遵循“墑、碎、平、齊、松、凈”的原則,進行適墑整地工作,從而使土壤保持上虛下實狀態,便于播種。適墑是土地處理工作的關鍵,為保證整地質量,可利用聯合整地機作業。
棉花剛收獲時,應馬上開始耕地,為下一輪種植棉花做好準備。此時,一般為11月上中旬。耕地深度必須小于20~25 cm,從而保證不會破壞毛管。在此過程中,還應施足量的基肥。完成耕地后格田整地,格田間距控制在30~40 m。然后,開始冬灌,灌水量為4.05 萬~4.50 萬m3/hm2,以洗鹽壓堿,保證灌溉質量。對于土壤含鹽量較低的土地(0.6%~0.8%),應實施2次冬灌,灌水量為5.625 萬m3/hm2,使其帶冰越冬,并且無需春灌。
2.棉花播種期技術要點
(1)適時早播。當棉田地表溫度持續3天均不低于12℃時,說明可以播種。結合喀什地區的相關氣候條件來看,播種期應選在4 月1—15 日。在此期間,越早播越好。
另外,還應視具體的氣候條件與土地情況,在適宜的溫度、墑情下播種。對于鹽堿程度較輕的棉田,盡量做到春不復水,便能實現早播。另外,應積極推廣應用早播棉田與精量播種的雙膜覆蓋技術。目前,喀什地區的棉花栽培方式以地下滴灌為主。其中,所使用的毛管間距分為152、90 cm。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要想達到較好的灌溉效果,對2種間距應區別對待。對于毛管間距為90 cm 的棉田,無需標記毛管的具體位置,采用常規播種方式即可。對于毛管間距為152 cm 的棉田,應提前標記地埋毛管的具體位置,并做好記號,方可播種。
(2)種植密度。喀什地區多采用人工采棉,行距為(60+16)cm。株距均為9.6 cm,種植密度為20.25 萬株/hm2。
(3)施足底肥。注意三點:重施有機肥,每畝施用農家肥2-3噸;要平衡施用化學肥料,氮肥要占生育期的10%-30%,磷肥每畝40-50斤,鉀肥每畝10-15斤,缺銅或缺鋅的地要增施1-2斤的銅肥或鋅肥。
(4)適期播種(地表5厘米的溫度超過14度就可以播種)。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營養缽育苗移栽或者是地膜覆蓋,播種時播種深度為1.2-2cm。
3.棉花苗期管理
(1)灌水保墑,確保棉田的持水量到78%-80%。
(2)適當蹲苗。首次滴水期可選在5月底至6月初。這段時間棉花會陸續開始現蕾。而蕾期是棉花根系長速最快的時期。主根比側根的生長速度差不多快1倍,且會生出更多的新生根。因此,此時宜將滴水時間延后,促使根系下扎,并保持足夠的生長量。這樣等到花鈴期時,棉株已形成健全的根系,可滿足自身后期生長發育的需要。
(3)苗期施肥:一般苗期耗水量15%以下,吸氮量5%以下。高產棉田的苗期管理主要是加強中耕,中耕由淺入深,要早間苗,適時定苗。對少數弱苗,先施20%尿素淋水的措施,促使弱苗趕齊。
(4)苗期病的防治:棉花的主要病害包括棉花枯萎病與黃萎病。對于影響棉花的蟲害,應早預防、早治理,應選擇高效、毒性低、安全性高的農藥對棉田進行噴灑。
①進行中耕松土,破壞板結層,可提高地溫,減輕病蟲害。
②利用棉花與綠豆作物的間作招以天敵來繁殖,可減輕苗蚜的危害,間苗時的廢苗應帶致田外處理。
4.棉花中后期管理,包括三個階段:蕾期、花鈴期和吐絮期。
(1)蕾期要抓穩,使棉花長穩健,不徒長。措施:中耕除草,去葉枝,注意施肥灌水,防治病蟲害。
(2)花鈴期要抓多,多開花多結鈴結大鈴,要使棉花不瘋長。
(3)吐絮期要防止貪青晚熟和早衰。措施:追肥、灌肥,雨水多的地區注意排水,還有化控整枝。從開始吐絮到降霜要經過50-60天,這時要維持葉片功能,保持水量,防止貪青晚熟噴施乙烯利、早衰可在葉片噴肥2%尿素水或500倍磷酸二氫鉀。
總之,新疆棉花產業大有可為。因此,必須積極轉變理念,從單純的追求生產數量轉變為質量與數量并重,優化棉花栽培模式,進一步提高原棉品質,將喀什地區打造為國內優質的商品棉生產基地。
參考文獻:
[1]崔建平.新疆棉花生產現狀及持續發展建議[J].新疆農業科學,2008,45(S1).
作者簡介:雷艷娜,本科畢業于新疆塔里木大學農學專業,當前職稱: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