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波
摘 要:玉米是當地常見的農作物之一,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農業的進步與發展,玉米栽培的技術不斷提升,也帶來了理想的經濟收益。但是,對于玉米栽培來說,如何做好病蟲害防治,不斷探索新的栽培技術尤為重要。基于這樣的現實背景,文章以“玉米栽培”為主要研究對象,就其栽培的新技術和病蟲害的防治展開探討與分析,希望能為進一步做好玉米栽培,獲取更加理想的經濟收益提供一定的依據和參考。
關鍵詞:玉米栽培;新技術;病蟲害防治
一、引言
眾所周知,玉米可以說是我國糧食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直接關系到我國的糧食安全。正是因為如此,進一步強化玉米栽培,做好病蟲害的綜合防控刻不容援。因此,基于“玉米栽培新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的探討與分析顯得尤為重要。
二、關于玉米栽培新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的探討
1.玉米栽培新技術
近些年來,隨著人口的正常,對糧食有了更大的需求,而玉米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自然也就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不斷創新技術,不斷實現玉米產量和質量的全面提升尤為重要。
技術要點一:因地制宜,優選良種
玉米栽培不能盲目照搬其它地區的經驗或者做法,而是一定要立足當地的實際條件,尤其是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等,選擇最為適宜的玉米種子類型,保證所選擇的品種是與當地條件所相適應的。另外,就是隨著雜交技術的成熟,可以通過雜交,獲取抗病能力更強、適應性突出的玉米品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好能夠在通過實驗栽培驗證以后,再進行大面積的推廣與應用。
技術要點二:深耕蓋土,精細整地
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發育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玉米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充分做好土壤條件的改善,盡可能為玉米的生長創造優秀的土壤條件。通過深耕蓋土以及精細整地等舉措,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以及相關結構等,從而使其更加適宜玉米的生長,實現玉米產量的提升。
通常情況下,深耕的深度建立控制在23厘米左右,在精細整地方面,可以采用傳統整體方式與機械耕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保證土壤良好的質量。
技術要點三:優選時間,合理播種
玉米播種的時機很關鍵,一般來說,以土壤5-10厘米深度足有的溫度在11攝氏度左右為最佳,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播種的月份是相對固定的,但是由于氣候條件的影響,也會有所差異。
一旦確定了播種的時間,就要進行合理播種。通常合理的播種主要包括:種植區域的確定、合理配置營養土、種子的處理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播種前一定要做好種子的處理工作,常用的方式就是用濃度為15%的粉銹靈浸泡,時間控制在6個小時左右。然后再行播種,有效保證玉米的成活率。
技術要點四:種植規范,控制產量
玉米的種植雖然經過處理,但是依然存在部分種子萌發率不高,甚至是不萌發的現象,這樣就會缺苗嚴重,基于此,筆者建議可以采用移植的防治保證玉米的質量。一般來說,玉米移植主要是針對葉齡在2.5-3.0葉齡的幼苗展開的。
2.玉米栽培的病蟲害分析
病蟲害對玉米產量和質量的影響很大,如果不能及時識別,并加以處理的話,勢必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嚴重的話會導致玉米產量降低,進而影響到玉米栽培的經濟收益。為此一定要做好玉米栽培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事實上,玉米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以下幾種:
病蟲害一:黑粉病
黑粉病的病因就在于因感染黑粉菌所導致的,患病后,玉米會有大范圍的病變現象,而且傳染性極強,短時間內就可能導致整片玉米地出現病變現象。對于黑粉病,筆者建議要重點做好種子的處理工作,建議采用粉銹寧拌種,有效降低感染的幾率。另外,就是在品種的選擇方面,盡量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同時配合藥物噴灑,使黑粉病逐漸得到有效的控制。
病蟲害二:大斑病與小斑病
大斑病與小斑病通常在每年的7月-8月份左右發生,如果碰到多余季節的話,更是容易誘發病發。一旦患病,玉米的葉片首先出現變化,有灰綠色的斑點呈現,擴散迅速,從而對玉米生長產生影響。需要注意的是,大斑病與小斑病傳播的條件有所不同,大斑病在溫度在18攝氏度到22攝氏度的條件下傳播迅速,而小斑病則是在溫度高于25攝氏度的情況下傳播更加迅速。為此,在大斑病與小斑病的防治方面,一定要注意品種的選擇,另外可以結合輪茬種植的實際情況,嚴格控制田間通風。
病蟲害三:紋枯病
紋枯病可能會對玉米的產量產生一定的影響,一旦患病,容易出現爛桿現象,不僅僅會導致玉米產量的降低,甚至會導致玉米的死亡。紋枯病對玉米產生影響的部位主要是在葉片部位。對于紋枯病,一定要充分做好殺菌消毒工作,將藥劑均勻涂抹到患病部位,從而實現對其的有效控制,同時有效控制進一步擴散。
病蟲害四:玉米螟
玉米螟對玉米的產量和質量都有影響,通常通過在葉片附著的方式對玉米產生危害,同時不斷向玉米穗內部鉆,進而影響到玉米結穗。對于玉米螟,既可以通過天敵防御的方式,同時也可以采用藥物防治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藥物防治一定要注意藥物殘留不能超標,不能使用過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創新玉米栽培新技術的重要性,同時要切實做好常見玉米病蟲害的綜合防治,保證玉米的正常生長發育,全面實現玉米產量和質量的提升,保證玉米栽培的良好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1] 付春龍.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070.
[2] 李強,宋洪斌,劉永超.玉米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吉林農業,2010,03.
[3] 艾宏偉,董立. 論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的防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7.
[4] 呂東紅.新疆塔城地區玉米栽培新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業工程技術,2016,05.
[5] 徐海云. 玉米栽培新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