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華
摘 要:近年來,社會各界對于林業資源保護及再生等問題給予很大關注,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深入,林業發展的創新技術研究也越來越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山東省處于暖溫帶,氣候條件對各種林木的生長發育十分有利,但同時也為各類有害生物的生長蔓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山東現有的森林資源主要為人工純林,樹種較為單一,生態系統非常脆弱,對各類生物災害的抵御能力較差。
關鍵詞:林業;創新發展;病蟲害防治
一、重點扶持
重點扶持是指在林業發展過程中,推出一些發展速度較快、林業資源保護質量較好的個人和企業,起到表率作用,通過扶持這些少部分人,達到示范多數人的效果。可以利用競爭機制,開展質量評比,注重發揮林業龍頭企業引領作用,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和能人大戶參與組建的合作社,引導和幫助個體農民開展標準化生產,實現良性互動,合作共闖市場積極引導金融部門參與合作社發展,認真貫徹落實“林銀攜手促發展”活動。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則,在優勢領域組建合作社,如曲阜市,全市林業合作社共建立標準化生產基地2萬多畝,年產值1.3億元同時,曲阜市成立了專門班子,提供全程跟蹤指導,積極做好技術咨詢、資源普查等相關工作,為合作社組建和標準化生產推廣提供優質服務。
二、完善制度
要想實現林業的創新發展,就要首先完善相關制度和法規,讓一切活動有法可依,有據可循,在科學嚴格的制度下進行高效可持續的建設發展活動。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制訂了成員入退社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經營管理制度,形成了生產、經營、管理“五統一”制度,即統一協調各方利益;統一收購質量、標準、價格;統一開展生產、技術服務;統一使用品牌、商標;統一結算、分配,兼顧了林農、合作社、企業三方利益,增強了合作社的凝聚力,進一步調動和激發了廣大農民參與合作社的積極性。
三、生物防治
在防治技術方面,首先要充分利用自然規則,利用生物本身防治病毒,達到最低成本、最少污染的效果。如昆蟲病毒屬于專性病毒,通常不會對人類和其它生物產生毒副作用。通過昆蟲病毒防治有害生物,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無污染等優勢,同時能夠實現病蟲害之間的相互傳播,逐漸恢復生態平衡。同時需要加強生物防治的綜合利用,設想使赤眼蜂能夠攜帶病毒形成生物導彈,實現生物天敵的優勢互補,從而形成全面覆蓋的無公害生物防治體系。林業有害生物危害不僅會對林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產生影響,同時還會限制林木的生長,破壞生態平衡。當前,應該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治、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努力加強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同時配合其它防治措施,推動山東林業蟲害防治水平的全面提高,實現林業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開發利用無污染農藥
在農藥的選擇和使用方面,要注重技術的創新。主要是要選擇無污染或低污染的農藥,以及在使用過程中嚴格按照使用規范進行。由于部分生物源農藥的成本較高、質量穩定性較差、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需要進一步展開對低毒、高效、選擇性強、污染小的新型藥劑和實用技術的研發。同時,需要積極研發無污染且穩定高效的生物制劑和引誘劑產品,使其能夠對蟲口密度和病菌基礎進行有效控制。另外,還需要加強資金投入,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產品質量,不斷改進和提高噴施設備,使藥劑機械以及各類防治設施相互配套,提高對蟲害的綜合防治能力。
五、加大投入力度
有關部門要提高對林業創新發展的重視程度,積極推進從政策層面、資金方面以及技術方面等的支持,增強實現林業創新發展的實效性。經濟林的發展需要投入,包括政策投入、資金投入和科技投入。一是要不斷研究完善經濟林發展政策,建立健全經濟林投入新機制,為經濟林發展提供可靠的社會和物質保障;二是要廣開資金來源,鼓勵發展股份合作制,集中社會資金,實行適度規模經營;三是要抓好科技成果的推廣和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實現經濟林的集約化發展。
六、加強幼林保護
幼林保護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也是體現理念和技術的方面。補植幼林應該盡量選擇原樹種的大苗,盡量保證其與成活幼苗的生長狀態相近,這樣才能做到林相整齊。比如楊樹種植方面,低產林分很多楊樹植株萌條叢生,病蟲害嚴重,而造成低產林分的因素有很多種,包括樹種選擇不當、撫育管理不合理等等。為了有效改善低產林分,首先應該充分調查研究,明確形成原因,這樣才能對癥下藥,通過復墾、平茬復壯、介入其他樹種等多種方式有效緩解低產林分的問題。楊樹幼林保護是造林后期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保護工作,具體的內容包括防火、防治病蟲害、防凍等等。
七、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的創新發展需要通過投入、病蟲害防治、設備技術創新能方面實現,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首先要堅持可持續和創新發展的理念,應該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治、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努力加強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同時配合其它防治措施,推動山東林業蟲害防治水平的全面提高,實現林業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