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婷
摘要: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技能水平,靈活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是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本文就如何盡快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技能水平,讓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技能水平
一、信息技術專業知識的培訓要注意形式的多樣性和結果的實效性,是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技能水平的基礎
一是利用校本資源,進行校本培訓。學校信息技術教師隔周分層次對不同教師開展針對性、實用性強的信息技能培訓,主要分為普及、提高、專業化三個層次。
二是網絡自主學習。國家、自治區提供了一些很實用的網絡研修平臺,里面有豐富的優秀錄像課、教案、論文、學習內容、培訓拓展資料等等,教師可以借鑒使用,還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各類教育網站的虛擬教研活動,與全國各地實驗教師進行零距離教研活動。
學校也可以把一些資料上傳到學校的資源庫中,充分發揮網絡的資源優勢,讓老師通過網絡獲取,創設一個教師主動學習、自我提高和外部條件互相促進的良好氛圍,既訓練和提高教師使用網絡的能力,又加深教師對網絡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的體驗。
二、針對不同類型的教師采用不同的培訓方式,是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技能水平的捷徑
(一)對于積極主動型教師,采用“展示式”促其成長
積極主動型教師,只要為她們提供條件,她們就會積極地實踐,想盡辦法利用新技術搞好教學,對于此類教師,采用“展示式”,讓其發揮特長,使其看到自身的價值,如通過觀摩課、研討課、對其他老師培訓等形式,給其展示平臺,使其迅速成為骨干。
(二)對于被動提高型教師,采用“傳遞式”、“互助式”、“激勵式”促其提高
被動提高型教師,需要學校領導的引導、支持和培養,這部分老師需要學校氛圍的營造,需要骨干教師的帶動,采用“傳遞式”、“互助式”、“激勵式”,也能很快把新技術用好。
傳遞式:發揮骨干教師的輻射作用,有些培訓內容,先由少數信息技術組成員先行培訓,待其掌握后再組織組內教師的培訓,形成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局面,從而帶動其他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互助式:教師之間的交流更具有實時性、示范性。教師之間(特別是同年級學科的備課組之間)的互幫互教互學,是解決教師實際應用信息技術問題的關鍵。
激勵式:激勵教師,促進教師觀念的轉變,使教師敢于“觸電、觸網”,經常開展全校性的教學觀摩課,使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授課成為教師的自覺要求。
(三)對于約束進步型教師,通過“考核式”促其進步
約束進步型教師,因各種原因,不能正確對待新技術,不在教學上下功夫,這部分教師需要領導關注,加以教育、指導、運用規章制度、硬性規定等加以約束,才能使其進步。
考核式:從理論到實踐對教師的信息能力進行檢查和考核。一方面讓教師通過考核,拿到相應的“證書”來證明能力等級:一方面在各種比賽、教學活動中,讓教師明確,必須使自己具備應有的信息技術能力,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學校把教師的制作課件作為教師基本功測試的一項內容,要求50歲以下的老師必須會獨立制作課件。
三、信息技術組成員的骨干帶頭作用,是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技能水平的最強有力的補充
可以在每個年級精選出1~2名信息技術能力強的教師為信息技術組成員,負責解決本組信息技術方面的問題,一是信息技術操作制作方面的幫助,二是在老師進行信息化教學的前幾次,信息組成員在其旁邊,出現問題可以及時解決,使教師授課時消除害怕心理,第一次的成功也為教師增強信心,消除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神秘感。
信息技術小組成員還主動把自己制作的或網上下載的課件、資料共享給年級組的其他教師使用,在其他教師使用過程中提供大力幫助,盡量讓其他教師看到用信息技術手段上課帶來的巨大便利和高效。
通過信息技術組成員這樣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形成星火燎原之勢,逐步帶動全校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水平。
四、良好的教科研氛圍,是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技能水平的基礎。
學校的有些活動、講座等,要求在班里通過視頻轉播收看。學校的校歷、周計劃、各種通知、文件等通過學校的網站、學校的QQ群發布、辦公OA系統發布,資料也要求上交電子版,而且為了減少病毒的傳播,不使用優盤,通過網絡傳送文件,學校盡量實現無紙化辦公。
在這樣的氛圍影響下,使教師的信息化應用成為自覺行為,從而使教師強烈感受到信息化教育教學的好處,從而逐漸喜歡上信息化教育教學。
五、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隨時調整培訓方案,是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技能水平的重點
學校分階段分別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以利于通過教學實踐,來調整培訓方案。
(一)“要用”信息技術
這一階段主要開展了“同上一節課”的教學活動,讓不同教師在同一年級的不同班級上同一個課題的課,讓教師充分認識到課堂教學中“用”與“不用”信息技術手段教學效果的不同,讓教師們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手段的巨大魅力,并紛紛開始嘗試信息化教學。
(二)“會用”信息技術
在教師真正進行信息化教學過程中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困惑,因此學校又開展了“學科教師展示課”教學活動,大家針對實際問題,共同切磋,并談信息技術使用上的技巧,談課堂教學中的感受和體會,使全體教師明確如何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
(三)“有效用”信息技術
本階段學校開展了“同課異構教學活動”,雖然幾位老師都用信息技術手段上同一課題的課,但是由于課件內容不同,信息技術手段使用時間、使用方法不同,教師的個體差異,所以教學的效果也不同。通過此教學活動,主要讓教師知道何時用信息技術手段,如何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四)“深入用”信息技術
通過有效的信息技術培訓以及課堂教學的實踐,教師們的信息技術技能水平明顯提高,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老師們還不滿足于現狀,于是學校與時俱進,開展了“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探討”、“翻轉課堂在教學中的應用”、“微課的設計與制作”等活動。
電子技術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受各方面的限制,我們無法達到永遠都是最先進的設備配置,但我們教師的思想、理念要能達到常新。我們教師要緊跟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盡快提升自身信息技術技能水平,在現有的硬件條件下,積極去探索達到課堂的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