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蓮英
摘要:2012年的新事業單位會計規則規定,事業單位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進行會計核算,部分事業單位可引入權責發生制,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中等職業學校執行中小學會計制度存在一定的問題,現以中等職業學校為列,分析中等職業學校會計以收付實現制為記賬基礎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收付實現制;改進措施
一、收付實現制會計核算方法
收付實現制是以款項的實際收付為標準來處理經濟業務,來確定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計算本期盈虧的會計處理基礎,在收付實現制下,凡在本期以現款支付的費用,無論其是否應由本期的收入來補償都作為本期的費用處理,在本期以現金實際收到的現款收入,無論是屬于本期的收入,都作為本期的收入來處理,反之,凡是本期的收入和支出,沒有發生現金收支都不作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
2012年修訂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中規定,在部分事業單位財務制度引入權責發生制,而哪些單位能引用權責發生制具有一定的限定性。制度中明確了中等職業學校的會計核算按此制度執行。隨著近幾年事業單位的改革及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財政資金采用收付實現制核算符合財政預算管理的要求,便于財政監督財政預算資金的流向,但中等職業學校自身的特殊性,采用收付實現制進行會計核算,出現的一些內部資金管理漏洞及核算的滯后性,與現代事業單位改革不相適應,本文對此記賬基礎下,中等職業學校會計核算中可能出現的資金管理漏洞及可能產生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二、收付實現制會計核算方法在中等職業學校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中等職業學校的特點主要從事公益服務活動,提供公共產品,其支出是消耗性的,不以營利為目的。日常運行資金由財政撥入,采用收付實現制進行會計核算,符合財政部門對單位預算管理要求,也符號事業單位非盈利性的特點,其行為也有可能偏離公益性質和公益目標,采用收付實現制為記賬基礎容易出現很多問題。最近幾年的事業單位改革、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鼓勵事業單位發揮自身的特長,多渠道湊集辦學資金(國務院國發[2002]16號),彌補財政撥款資金不足,減輕財政負擔。
(一)確認非稅收入的核算
在進行非稅收入的確認時,以實際收到資金為本期收入,對沒有收到資金,但屬于本期的收入就游離于會計核算外,如學生的欠費、合作單位的應收未收費用等。中等職業學校的特點以公益性為主,本著為社會服務的目的,學生欠費就讀的現象較為普片,并且有增無減。另中等職業學校為改善辦學條件,減輕財政負擔,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對外開展合作培訓、對外合作辦學、校企勞務合作等業務,根據收付實現制的記賬基礎,當期應收未收款項,不反映在當期會計報表中,當年反映在年度會計報表的非稅收入并不是準確收入。
(二)確認學校負責的核算
事業單位因為開展業務及改善辦學條件的需要,或為完成上級主管部門安排的專項任務,經批準從金融部門或者其他部門借人有償使用的資金,金額大,時間長,按收付實現制不需要計提利息費用,待實際支付時記入“事業支出”,這部分賬外負責就失去了有效監控,財務部門難于掌控,誤導政府的相關決策。
(三)材料物資的采購核算
中等職業學校的特點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專項實訓耗材、實訓設備采購頻繁,金額大,難免出現先入庫后支付款項的情況發生,在學校經費緊張的情況下甚至會拖欠一段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按收付實現制進行會計核算,采購部門和財務部門在材料物資的入賬時間難以把握,出現不相一致,也無法反映出學校完整的負責情況,如跨年度,造成單位支出被抵估,虛增單位可供支配的財力,還影響到單位的全年預算執行情況不真實。
(四)固定資產的折舊核算
按收付實現制為基礎進行會計核算,固定資產按購入原值入賬,無論市場發生怎樣變化,如資產發生減值不在適用,其賬面價值一成不變,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損耗不計提折舊,在投入使用后,發生的維護修理費支出,按實際支付金額計人事業支出,那么就無法反應單位的實際固定資產價值,賬面價值及實際價值相背離,造成無計劃的投入維護修理資金,國定資產價值失真。
(五)對外投資核算
中等職業學校經批準對外投資,收付實現制下,按實際支付資金計入投資成本,市場千變萬化,在發生減值情況下,不計減值準備,所投資的價值就會失真,影響了管理者的決策,給單位造成一定損失。
(六)基建工程的核算
學校基建工程的建設,資金來源渠道有上級撥人、財政補助、銀行貸款、單位自籌等,工程項目大,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會出現拖欠施工隊工程款的情況,收付實現制按實際支付的工程款計人當期支出,拖欠的工程款部分和銀行貸款支付的工程款就不列入當期支出,無法反映真實的資產狀況和債務情況,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
三、改進措施
(一)中等職業學校財務核算
對中等職業學校財務核算部分引用權責發生制是可行和必要的,考慮到我國的國情和上述中收付實現制在中等職業學校會計核算中運用的局限性,應改為以收付實現制為主要計量基礎,部分引入權責發生制,這樣既可克服收付實現制的局限性,又可適應政府對單位宏觀管理的需要,同時還能滿足新形式下中等職業學校自身建設發展的需要。
(二)提高單位會計內控制度和監督檢查
強制規定學校達到一定辦學規模的需要建立內審機構,建立以工作內容,性質、范圍為出發點,程序流程規范,崗位責任明確相對獨立的內審機構,協助財政及政府審計部門對本單位資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合規性進行監督,對財務執行不規范,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及時提出改進措施。
通過以上改革中等職業學校的會計核算,能夠真實反映單位的真實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為單位規避風險制定長期的發展規劃提供可靠的財務數據,能為政府有關部門提供全面、聯系、系統、完整的財務信息,充分發揮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