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衛
摘要:小學班主任工作是一項非常光榮和復雜的專業勞動,也是小學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班級是學校的基層組織,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而班主任是這個基層組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聯系學生與學校的紐帶,是一個班集體的核心人物,對于班集體的建設和學生個體的成長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溝通藝術
作為班主任,只有和學生多溝通多交流,才能真正的了解學生,才能真正的幫助學生進步,促進整個班集體的良性發展。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學生的痛苦和歡樂都不愿告訴老師,那學生就是不愿意和老師坦誠相見,那么這個時候談論任何教育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的實施也都是不可能的。”從這可以看出,溝通交流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性。作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探討小學班主任在管理溝通的藝術問題。
一、小學班主任工作有效溝通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必要的實踐活動教育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心強,充滿活力。小學班主任在進行溝通時常常忽視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成長發展規律,多采用說理的方式,給當事人講大道理,希望以理服人。小學班主任常常通過開班會的方式,嚴厲地批評學生存在的問題,很少通過實踐活動方式吸引學生提升認識、強化情感,潛移默化地感化學生。
(二)不善于利用表揚的手段
小學班主任常常站在自己立場上來思考和處理問題,不善于考慮對方的真實感受,在工作中多采用指令的方式,基本不征求xCh-的意見,表揚的成分要少于批評的成分,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和逆反情緒。同時,許多學生對班主任的批評不服氣,造成班主任工作的無效溝通,影響了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也影響了班級工作秩序的有效運行。
(三)沒有達到預期的溝通效果
小學班主任在班級工作中處于絕對統治地位,這種特定角色和思維定勢決定了班主任與當事人進行溝通時不能樹立平等思想,在班主任工作中常常“目中無人”,使當事人感到難以溝通。同時,有些班主任在工作中常常會出現急躁或冷淡的態度,導致了溝通效果不理想,家長不能解決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不愿意與教師交流,難以形成雙向溝通。
二、加強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溝通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營造和諧融洽的校園環境
在進行小學班級的管理活動時,有效的師生溝通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彼此了解,協調師生之間的關系,老師們才能在熟悉學生個人情況的基礎上給予學生學習上的指導和生活上的關心幫助。小學班主任加強與學生家長間的溝通和聯系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狀況,實現學校與家庭之間的互補,推動學生的健康生活與學習進步。
(二)有利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現因材施教
小學班主任在同小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的過程中,要注意堅持公平對待,一視同仁的原則,不能偏袒也不能忽略。注意觀察學生的日常舉動,切實掌握班級動態和學生個人狀況,以每個學生的變化特點為依據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指導和教育,因材施教。只有通過有效地溝通才能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通過正確的方法促進學生潛能的充分發揮,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保證班級的和諧健康發展。小學生作為學校教學活動的對象和主體,擁有強烈的特性和獨立人格,小學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和引導者,必須一切以學生的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學生提供服務,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三)有利于樹立學生的集體觀念,培養班級榮譽感
對小學生集體觀念的灌輸和集體榮譽感的培養是小學班級管理活動的重要環節,小學班主任要注意加強與班上學生的交流和了解,并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提高集體意識,增強班級的凝聚力,使本班級在與其他班級的競爭中處于優勢位置。另外,集體榮譽感的培養還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約束,提高學生自我控制力和維護班級榮譽的主動性,使學生實現全面健康發展。
三、小學班主任工作有效溝通的方法策略
(一)關愛學生,融洽相處
為了更好地打開學生的心扉,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小學班主任必須要對學生付出更多的關心和愛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否則,小學生會因為陌生感而拒絕在老師面前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造成學生和老師間的隔閡,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小學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必須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般關心愛護,從心出發去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當學生犯錯時要寬容對待,以朋友的角度跟學生談心交流,耐心引導學生改正錯誤,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借此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班主任對小學生的關愛可以體現在方方面面,既可以是學習上的指導,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幫助,我們要營造一個民主和諧、輕松愉悅的學習生活環境,讓學生勇于發問,自由發言,跟學生打成一片。
(二)敞開心扉,心靈互動
班主任與學生的心靈互動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第一,班主任要與學生有共同語言,這就要求班主任要掌握全面知識,上通天文,下曉地理,文學藝術樣樣精通。無論和學生談論什么都難不倒自己。第二,班主任與學生共心情,共愛好。學生喜歡的、愛好的,班主任也要盡可能去喜歡學生欣賞的,班主任也盡量從正面去理解它。第三,班主任與學生心靈共振。學生對班主任好,班主任要及時回應。即使是學生今天給你笑臉你沒看見,他問你看見沒有,你要說看到了,因為學生心底里希望得到你的回應。小學生對此類小事也會表現的特別敏感和高興。在學生眼中這不僅是一種信息的傳遞,更是一種心靈的溝通和互動。當學生感覺班主任不理解自己時,就會失望、沮喪,對班主任的信任程度降低,向班主任敞開心扉的愿望會很快消失。因此,班主任要與學生進行必要的心靈互動。
(三)激勵為主,微笑贊美
微笑是世界上最生動的語言,它比任何語言更有說服力。班主任每天要面對一個班集體幾十個學生,如果總是板著一副冷面孔和學生照面,必然得不到良好的溝通效果,試問,有誰愿意整天對著一副這樣的面孔,有誰愿意和這樣的面孔心與心的交流。所以,老師應該更多的保持微笑,每天多一點笑容,小孩子他們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理解別人的歡樂悲傷,但是卻可以從一個人的臉上去觀察你是高興還是生氣,因此他們也愿意更多的看到老師的笑臉。還有句話說“笑一笑,十年少”,多笑一笑不僅沒什么壞處,對于一個人保持愉快的心情也是很有幫助的。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必須和學生有效交流溝通,然而微笑就是有效交流溝通的第一步。
(四)善待錯誤,學會寬容
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培養自己的親切感,少一點嚴肅和威嚴,在學生出現錯誤時要給予理解,用寬容的態度對學生進行耐心開導,以朋友的身份跟學生進行深入交談,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愿意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老師,也才可能會在老師面前流露真實的情感。假如學生一犯錯,班主任立刻對其進行責備,則會容易引起學生的恐懼和反感,久而久之師生之間就會產生情感隔閡,學生遇到問題時再不會跟老師如實反映。所以,在對待小學生的錯誤上,班主任須持寬容的態度,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循循善誘,慢慢啟發學生,使其認清自己的不足并積極主動進行改正。
(五)開展活動,豐富生活
玩樂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班主任在管理班集體時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天性,多開展一些班級活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增強集體凝聚力。集體活動是老師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最佳方法,也是使這個集體更加融合的有效方式。開展集體活動的時候,應該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個體差異,結合實際分小組進行。分小組進行課外活動的目的在于小組活動可以避免學生推諉責任、魚目混珠,又可以使他們在小組之內建立合作關系,互幫互助。同時,學生在小組基礎上進行活動這一過程,可以鍛煉學生的自我動手能力和與別人溝通打交道的能力,也是他們增強團結意識、責任感意識的一個過程。
總之,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溝通是一門重要的學問,有利于提高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班主任要掌握有效溝通策略,學會角色互換,采用多種溝通技巧,拓寬溝通渠道,進行積極有效溝通,不斷提升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