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紅
著名作家梁曉聲說:“文化是根植于內心的修養,是不需提醒的自覺,是約束條件下的自由,是替他人著想的善良?!蔽幕瘜τ谝粋€人來說就是他的氣質、風度、智能、品行的總和;對一所學校來說,文化就是學校的歷史、風氣、品位、品牌、口碑的總和,是學校最基礎的基因和融在骨子里的靈魂。
學校文化是指學校校園物理環境所體現出來的文化意蘊和全體師生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積淀和創造出來,并為大家認同和共同遵守的價值觀、行為準則、行為模式的總和。前者所蘊涵的文化硬環境,如校園建筑、布局、校園內外的陳設、布置、校園的綠化、美化等,是一種外在的、外顯的文化,是學校文化的基礎;后者則是學校辦學思想、辦學品味、辦學特色、師生的價值追求、學校的傳統習慣和學校師生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等的集合體,是一種隱性的軟實力,是學校文化的核心。發揮學校文化應有的價值,真正服務于學生的發展,就應做到以“文”化“人”,兩者須相輔相成?!昂诵闹辍睙o處不在,環境布局更要萬變不離其宗。
每所學校在辦學過程中,都有不同于其他學校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必將積淀并衍生出屬于自己的、深厚的學校文化。以往很長一段時間,一些學校在發展中,尤其是在學校文化和環境建設上,很容易受到所謂的“名?!薄ⅰ按笮!庇绊懀罢粘瞻帷?、“東施效顰”,不假思索地借鑒難免會形成“多校一面”的局面,甚至“邯鄲學步”忘了自己本身的特色。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提倡辦特色學校、辦精品學校,很多學校管理者基于學校自身的歷史文化底蘊,緊緊把握學校發展的機遇,敢于直面學校文化現實,重視學校的歷史傳統、經典細節,尋找文化精粹,用心詮釋學校文化和歷史積淀,使得“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真正落在實處。
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辦學理念。辦學理念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內核與靈魂,它既要考慮學校的歷史傳統,又要考慮教育的時代精神。它所蘊涵的核心價值和精神追求一旦為師生所接受,就會對其產生一種自覺的規范約束作用,并內化到心靈深處變為一種行為準則體現在行動上。以辦學理念為內核與靈魂的學校文化,對內能凝聚人心,構筑學校精神;對外能起到傳播推廣,尋求價值認同的作用。作為一種“品牌理念”,是社會與家長認識、辨別學校文化特色的“一面旗幟”。如果說學校文化是學校的生命所在,是一棵生命樹,那么學校中具體的物質呈現、行為舉止、制度執行、師生精神狀態都是生命之樹上一片片活生生的葉子。
學校的辦學特色是學校精神文化的亮點,是學校辦學理念和精神由內而外的自然呈現,更是區別于他校的顯著標志。從某種意義上說,特色學校之所以成為特色學校,就是因為它創建了一種獨特、優質、穩定的學校文化模式。無論是“雅文化”、“和文化”、“靜雅文化”、“博雅文化”、“立人文化”、“潤澤文化”……那些能立足本校發展和師生的實際,主動在傳承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創生的有特色的學校文化,都會為每一所學校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要強調的是,學校的環境設計屬于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只是學校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決不能以校園文化來取代學校文化,那樣就本末倒置了。校園環境文化可以復制,只要有堅實的經濟基礎當后盾,用“打造”就能夠實現。長廊亭榭、流水山石、景觀標牌、書畫題詞等,在整體統籌安排中注重局部的精雕細刻,就能發揮物質形態的學校文化教育功能。而學校文化是不能復制的,這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要用一代或幾代人的持續“建設”而成,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你置身校園其中,眼中看到的是文化,耳中聽見的是文化,你的腳下丈量的是文化,似乎空氣中都彌漫著文化的氣息,這才是學校文化至高至深的境界。
目前,學校文化建設正行進在通向光明前景的軌道上,一線的教育者們也紛紛在談論中踐行之,評價中改進之。暫以初學拙作《鷓鴣天》一首結束此文。“現代校園流韻長,文化建設鑄輝煌。理念追求有意蘊,環境硬件顯時尚。揚特色,立規章,內涵外顯皆書香。以文化人燃薪火,育得桃李綻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