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張愛國+彭慧丹

摘 要:針對市場經濟中需求與供應關系而導致的價格與數量的振蕩現象,首先用圖形方法建立蛛網模型,并從圖像角度分析振蕩穩定條件。為從理論上得到穩定條件,引入差分方程并加以改進而建立數學模型,從而得到穩定條件。接著對模型進行分析,最后簡單介紹經濟不穩定時的干預措施。
關鍵詞:差分方程;蛛網模型;平衡點;穩定;市場經濟
中圖分類號:F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7-0005-02
市場經濟中當期商品價格是由消費者的需求量而定,而下期商品數量是由生產者的供應量而定。需求關系與供應關系導致商品價格與數量必定產生振蕩現象。若振幅逐漸變小至平穩,則經濟穩定;反之若振幅逐漸變大至不可控制,則經濟紊亂。
一、蛛網模型
設第i個周期商品數量為xi,價格為yi,i=1,2,3…。這個周期是指商品的1個生產周期,例如對蘋果而言,其指的是種植周期。由于商品價格主要取決于商品數量,令yi=F(xi)為商品需求函數,圖1中所示下降曲線為需求曲線。由于下個周期的商品數量xi+1取決于上個周期價格yi,令xi+1=H(yi)或yi=G(xi+1)為供應函數,這里G為H的反函數。圖2中所示上升曲線為供應曲線。在圖1中,需求曲線與供應曲線交于P0(x0,y0)點,稱該點為平衡點,即數量與價格一直維持在該點不變。但實際并非如此,當商品數量變化到x1后,價格y1由函數F決定,繼而產生點p1(x1,y1),以此類推,會產生系列點p2(x2,y2),p3(x3,y3),…。若按圖1所示方向趨近P0,表明P0為穩定平衡點,即市場經濟穩定。若其按圖2所示方向遠離P0,表明P0為不穩定平衡點,商品數量與價格振蕩越來越大,即市場經濟不穩定。圖1與圖2產生的形如蛛網的折線稱為蛛網模型。觀察圖1和圖2可知,在P0點當函數G斜率大于函數F斜率時,P0是穩定平衡點,反之即為非穩定平衡點。但是,這僅僅限于圖像上觀察,為了從理論上說明平衡點穩定條件,下面將差分方程應用到蛛網模型當中。
二、差分方程模型
在引入差分方程之前,先將供應函數做下改進,將決定商品數量xi+1前一周期的價格yi改為前兩個周期yi和yi-1,這樣可以體現生產者管理水平的提高,這里不妨取yi和yi-1平均值,即有Xi+1=H(yi/2+yi-1/2)。在P0附近用直線來近似曲線F和H,可將需求函數與供應函數近似為:
其特征根為λ1,2=(-mn±)/4。當mn>8時,方程有特征根位于單位圓外,所以此時P0點不穩定。當mn<8時,則有|λ1,2|=,為使得特征根位于單位圓內,必有mn<2,此時P0點穩定。綜上可知,P0點穩定的條件為mn<2。相比前面直接從圖形上觀察,利用差分方程模型可以得到數值上的結論。
三、模型分析
首先,m的大小反映了消費者對商品需求的敏感程度,假如其為生活必需品,稍有不足,消費者必搶購,則m值偏大。假如為非必需品,若稍有不足,消費者心態平和并無較強購買欲,則m值偏小。n的大小反映了生產者對商品價格的敏感程度,假如生產者追求短期利益,價格略增即加大生產,則n值較大;反之假如其有生產規劃,則n值較小。其次,當n固定,m越小,需求曲線越平滑,即消費者對商品需求不高,穩定條件越容易滿足,則經濟形式越穩固。當m固定,n越小,生產曲線越平滑,即生產者對商品價格不敏感,穩定條件也越容易滿足,則經濟形式越穩固。但當m、n都較大時,即生產者與消費者分別對價格與需求都很敏感,則穩定條件不易滿足,經濟不穩定。
四、經濟不穩定時的干預措施
方法一,m值盡量小,不妨令m=0,則mn=0<2恒成立,這種方法實際上相當于抑制物價,無論商品多少,不予改變。
方法二,n值盡量小,不妨令n=0,則mn=0<2恒成立,這種方法實際上相當于保持市場商品供應平穩,商品過多,予以回購;商品短缺,予以調撥。
參考文獻:
[1] 趙靜,但琦.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埃萊迪.差分方程導論[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13.
[3] 劉喜梅.經濟數學[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8.
[4] 錢和平,徐清舟.數學建模融入經濟數學中案例及分析大學數學[J].大學數學,2012,(3):92-96.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