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先
摘 要: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經濟增長速度放慢,人們的平均工資水平提高,這些都對我國的就業形勢有一定的影響。如果處理不好經濟發展與就業增長之間的關系,我國的經濟發展將受到阻礙,就業形勢也會更加嚴峻。因此,必須要采取合適的措施來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間的良性互動,從而提高社會就業率,緩解就業壓力,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基本條件。
關鍵詞:經濟發展;擴大就業;良性互動;挑戰;具體措施
中圖分類號:F24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7-0112-02
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兩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經濟的發展可以增加就業崗位,為擴大就業提供動力;而擴大就業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經濟增長點,保證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因此,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之間的良性互動,對我國經濟增長以及就業形勢的改善有著重要作用。但是,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互動效果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要想實現良性互動,必須要解決互動過程中的問題,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對此,本文針對當前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就業問題進行分析,闡述了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間良性互動的關鍵點,并提出了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間良性互動的策略,希望能為我國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當前經濟發展形勢所帶來的就業問題
第一,經濟轉型所帶來的就業問題。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許多傳統制造業開始向技術創新產業轉型。以技術創新為動力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空有技術創新,卻沒有與技術相匹配的先進設備與人才也是不可行的。首先,企業技術創新會需要大量的科技型人才。企業在規模不變的條件下,崗位設置的數量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因此,如果引進大量的科技型人才,那么原有的不符合企業技術創新發展要求的人員就會被迫下崗,造成結構性失業。這些失業人員當中有的已經在該崗位工作了很長時間,年齡也比較大,再次就業將會有很大的難度。其次,由于技術創新對專業性要求比較高,所以在勞動市場當中難以找到符合企業要求數量的高素質人才。而一旦人才供應不足,企業的技術創新也會受到一定的阻礙[1]。
第二,平均工資水平提高所帶來的就業問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的勞動力成本都比較低,大多數勞動密集型企業利用這一優勢大力發展經濟。現如今,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們對工資與社會待遇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發展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經濟發展要求,提高工資待遇水平、增加社會保障福利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平均工資水平的提高對就業形勢而言,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平均工資水平提高,人們就獲得了更多的經濟收入,消費水平也就更高。消費拉動經濟,通過擴大內需的方式,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發展后,就可以為就業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平均工資水平提高,企業運營的成本就會提高,如果運營成本提高的幅度太大,那么企業運營的經濟效益將受到較大影響。特別是某些中小型企業,本身的盈利能力就不是很強,如果運營成本大幅度提高,那么企業將難以繼續吸納人才,甚至還要從原有基礎上進行裁員,以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行。
第三,擴大內需與提高匯率所帶來的就業問題。以前我國的經濟都是靠外需拉動的,而近年來,我國積極采取措施擴大內需,使內需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這種經濟發展動力的變化并非偶然,而是生產方式、產業關系調整的必然結果。經濟發展動力的轉變,就意味著社會資源分配、社會價值觀以及社會消費行為以及相關經濟政策的變化。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擴大內需的方式可以有效促進經濟發展,緩解就業壓力,但是內需市場的發展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僅要優化產業結構,還要對產業結構調整所帶來的勞動力轉移問題進行處理。而大量的勞動力轉移使勞動力市場產生較大的波動,從而影響到就業。而匯率的提高會使得我國經濟發展受全球經濟形勢的影響,許多中小型企業的運營成本會大大提高,對人才的資金投入將會明顯減少,所以增加了社會就業壓力[2]。
二、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間良性互動的關鍵點
要想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間的良性互動,必須要把握好關鍵點,協調好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間的關系。具體來說,就是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要考慮到社會的就業形勢;在擴大就業時,要考慮到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兩者相互依存、共同發展,任何一方都不能被忽略。過去都是讓就業單方面地適應經濟發展形勢,而如今必須要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間的良性互動,在保證社會就業率的同時,促進經濟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間良性互動的關鍵點如下:
第一,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協調。實現良性互動最重要的就是互動雙方關系的協調,防止出現經濟發展速度快、就業困難或者就業率較高、經濟增長緩慢的情況。擴大就業與經濟增長之間是相互推動、相互促進的關系,所以,在經濟發展時,要控制好發展速度,防止速度過快而導致企業盲目增加就業崗位,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在擴大就業時,也不能盲目地追求數據,防止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泡沫經濟”等問題。
第二,勞動力的優化配置。勞動力的優化配置是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間良性互動的重要手段,其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失業率。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產業結構發生變化,傳統的勞動力配置方案不符合當前經濟發展的要求。因此,必須要優化勞動力配置方案,在發掘新經濟增長點、增加就業崗位的同時,還要對勞動力資源進行合理分配。比如,對結構性失業人員開展轉職培訓工作,加大對失業人群的救助,加強對再就業人員的扶持等,使得結構性失業人員能夠盡快適應當前的社會環境[3]。
第三,人力資源的合理開發。在開發人力資源時,必須要考慮到對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兩方面的影響。同時,要注意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的人性化因素,改變過去勞動力被動接受環境的行為,合理開發人力資源,使得人力資源開發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提高社會的就業率。
三、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間良性互動的策略
第一,促進新興產業發展。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擴大新興產業規模是我國目前為解決就業問題所提出的重要戰略。2010年,我國對新興產業的發展進行了嚴密的規劃,把節能環保型產業、信息技術型產業、生物研究型產業、先進設備制造產業、新能源開發產業、新材料研發產業以及新能源汽車制造產業等七大新興產業作為戰略發展的主要目標。這些新興產業出現的時間比較晚,發展處于起步階段,所以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再加上這些產業通常都具備與之匹配的產業鏈,所以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對改善就業形勢、促進經濟增長有顯著的效果。在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完善服務體系、合理分配勞動力資源、大力推動技術創新的方式擴大新興產業發展規模,從而為就業人員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最終實現由產業發展帶動就業[4]。
第二,擴大傳統產業就業需求。雖然經過長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體系與產業結構都已經基本形成,但是總體水平不高,農業生產效率比較低,工業發展還未完全實現自動化,高新技術產業技術還不夠成熟,所以三大產業都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利用這一優勢,就可以擴大就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優化產業配置,增加企業吸納就業的容量。可以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與技術創新型產業融合在一起,既能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又能推動技術創新,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首先,在農業方面,現代化農業重在技術創新和生產管理,所以對技術型人才與生產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有所提高,為農業技術型人才以及農業生產管理型人才提供更多就業的機會,也為附近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創造條件。其次,調整工業發展結構,促進高技術產業就業。我國中低技術型工業吸納就業的能力比較強,相比而言,高技術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相對薄弱,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所以需要調整工業發展結構。最后,促進社會服務行業的發展。目前我國服務業就業主要集中在商業服務與技術服務行業,而社會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相對較少,還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所以要促進社會服務行業發展,挖掘社會服務行業的就業潛力[5]。
第三,鼓勵中小型企業吸納就業。雖然大型企業可以一次性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但是全國的大型企業數量較少,絕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業。中小型企業為我國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且為我國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因此,鼓勵中小型企業吸納就業成為我國緩解就業壓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中小型企業缺乏強有力的融資手段,投資較少,嚴重制約了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我國為解決這一問題,對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進行了規劃,鼓勵大型企業帶動中小型企業發展,使其成為集中的產業群;出臺相關財政稅收優惠政策,為中小型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從而促進中小型企業的發展。
四、結語
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兩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經濟的發展可以增加就業崗位,為擴大就業提供動力;而擴大就業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經濟增長點,保證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因此,必須要協調好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之間的關系,通過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擴大傳統產業的就業需求、鼓勵中小型企業吸納就業等手段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提高社會就業率,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間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 徐君,李巧輝,王育紅.產業聚集與新型城鎮化的耦合機制分析[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6,(8):983-988.
[2] 毛雁冰,薛文駿.中國能源強度變動的就業效應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9):142-148.
[3] 俸曉錦.縣域經濟視角下南方民族地區農村青年就業模式研究——以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1,(24): 116-118.
[4] 劉社建.當前我國促進就業的公平與效率探討[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5-9.
[5] 景普秋,解閣閣.城鄉互動的國際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5,(2):50-68.
[責任編輯 劉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