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森
摘要 通過對鹽池縣農村地區實地調查,總結鹽池縣農村水污染產生的主要原因,深入研究了農村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農村污水治理的措施,對解決鹽池縣新農村規劃設計、農村生活污水承載能力、環境評估提供依據。
關鍵詞 農村;生活污水;產生原因;問題;治理措施;寧夏鹽池
中圖分類號 X70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4-0176-02
隨著工業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國家城鎮化戰略的逐步推進落實,中西部農村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逐漸增加,尤其農村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越來越嚴重,水體環境的污染破壞更是突出。隨著人口的轉移聚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需水量逐步增加,污水排放也逐年增加。農村污水排放具有隨意性、來源具有多樣性、治理具有復雜性,現行的城鎮污水處理方式可以滿足對農村污水的處理,但投資高、運行費用高、管理難,在經濟水平相對落后的農村難以推廣。因此,分析農村污水產生的原因,尋找解決污水治理技術對建設美麗鄉村具有重要意義。
1 鹽池縣農村污水產生的原因
1.1 生活污水及廢棄物
為了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實現百姓脫貧致富,寧夏近年來大規模實施異地搬遷工程,山區人口大規模搬遷,水源、交通便利的城鎮村落人口大量聚集,新建的新農村基礎設施的規劃不完善,配套設施不健全,同時搬遷的農戶大都生活在邊遠山區,生活習慣相對比較落后,個人衛生習慣比較隨意,生活垃圾無固定處理場所,隨意丟棄,據調查發現,大部分鄉鎮行政村沒有垃圾處理設備。同時,生活洗滌污水、廁所污水、廚房生活污水等被直接排放到生活水源附近的溝渠,沒有鋪設排污管道,沒有集中的污水處理廠,所有污水最后都通過溝渠、下滲等匯聚到地勢較低的坑洼地段,并產生難聞的氣味,造成污染。
1.2 農牧業生產
我國農業產量增長量是伴隨著化肥、農藥、地膜等而快速增加,鹽池縣就是極具代表性的一個。鹽池縣地處西北內陸,以種植和養殖業為主,其中鹽池灘羊被杭州G20峰會作為指定食材。為了促進農業的快速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在發展農業的過程中鹽池縣大量推廣使用農藥、化肥、地膜等,同時養殖業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牲畜糞便,這些農藥、化肥、地膜、牲畜糞便施入農田,隨著灌溉通過地表徑流、下滲、排水等方式進入生活水源,造成水體的污染和富營養化。
1.3 企業向農村轉移
隨著國家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及促進農村創業,鄉鎮小企業發展極其迅速,一方面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吸收解決了多余的農村剩余勞動力。但是絕大多數鄉鎮企業都是高污染企業,并且沒有污染防治措施,污染問題比較突出,例如鹽池縣位于鄂爾多斯盆地邊緣,貯藏著豐富的石油和煤炭資源,在其境內分布著許多采油廠、煉油廠、煤礦,在其西部有寧夏最大的煤炭冶煉基地,這些企業排放的廢棄物大部分未經處理直接外排,造成了農村水資源的惡化。
1.4 群眾環保意識淡薄
經過走訪調查統計發現,83.5%的人未注意保護水源,73.6%家庭未修建排污管道,生活污水隨意在院落潑倒,修建了排污管道的家庭,大部分以不影響自己生活衛生為條件,污水仍然直接通過排污管道排到靠近水源的溝渠,造成污染。對于如何處理生活垃圾,95%的居民表示不知道,僅有5%的表示會填埋。政府建設的垃圾集中站大多荒廢。環保的意識和理念沒有深入到群眾的思想中,無論是普通群眾還是干部,都缺乏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對污水產生的環境問題沒有足夠的重視。
2 鹽池縣農村污水治理存在的問題
2.1 資金投入不足
農村環境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單元,鹽池縣各級政府在新農村建設、環境治理上給予了大量的資金支持,但鹽池縣貧困山村區域廣、面積大,投入的資金捉襟見肘。農村居民自覺承擔公共衛生、環境設施運轉費用的主動性不高,同時在環境保護教育培訓、污染檢測、監督方面力度不足。
2.2 體制建設不全
目前,鹽池縣農村污水處理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可供參考,農村污水管理機構設置層次、部門交叉較復雜,衛生、城管、建設、能源等參與管理的的政府部門較多,卻沒有專業的機構進行監督治理。協調不力的事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頻繁發生,爭奪有限的資源時各部門都會力爭,出現問題時各部門都互相推諉,不擔責任,只享權利,責任權利劃分不明確。農村污水處理項目在規劃、施工、管理和維護等階段居民的參與管理度比較低,造成多數農村污水處理項目難以長期運行,許多污水、垃圾處理設備長期擱置。
2.3 技術應用不熟
到目前為止,在我國東部人口密集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設計尚無完善的參考標準可供參考,鹽池縣這樣的西北縣區更是無標準可依,一般都是考察借鑒其他地區,然后借鑒抄襲,但是設計人員有時不因地制宜,選用一些不適于本地區的技術和設施,可能會造成環境和健康隱患。污水處理設施在規劃之初區域發展預測不準確,設施建成后出現污水處理承載能力不足的現象,有些村鎮污水處理設施設計時未考慮建成后使用和維護的實用性,致使后期維護困難,甚至廢棄擱置。
3 鹽池縣農村污水治理措施
3.1 完善各級財政資金投入
資金的投入是保障農村污水處理的基礎,明確主體責任,擴大環境治理的范圍,從源頭遏制環境的惡化,地方政府、科研機構要大力爭取國家、自治區的財政項目支撐,增加對貧困地區農村污水處理的政策、資金投入的傾斜。同時,要積極爭取社會慈善組織、企業、團體、個人的捐款,建立規范合理的政府補助機制,以大大減輕當地居民的生活負擔[1]。
3.2 因地制宜制定制度和技術標準
不同的地區因地理環境、人口結構、生活習慣不同,在制定污水處理標準上要區別對待,不能搞一刀切。鹽池縣地處騰格里沙漠邊緣,生態結構脆弱,水資源短缺,生活污水的處理要盡力保證能夠回收,滿足種植或養殖的再次利用。鹽池縣土地沙化、鹽堿化程度較高,要制定嚴格的標準禁止污水排放到農田,以免影響農業生產[2],給當地的食品安全和人身健康留下隱患。
3.3 科學合理規劃企業和村落布局
科學合理的產業布局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政府要大力招商引資,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同時,政府要做好招商引資企業的地域規劃,一般要結合水源和季風特點進行規劃,對引進的污染嚴重的企業要按要求遠離生活區域,并責令治理[3]。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3.4 提升環保意識
加強宣傳教育,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實踐活動,帶動居民環保意識的提升。要加大媒體、微信、輿論、報刊的宣傳力度,抓住典型案例,剖析真實事件,從思想上給予居民警示教育。運用法律手段約束人們的日常行為規范,將環境保護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整體提升民眾的環保意識和環保責任[4]。
4 參考文獻
[1] 劉峰紅.我國農村污水處理現狀及其處理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2014(29):149-150.
[2] 劉曉璐,牛宏斌,閆海,等.農村生活污水生態處理工藝研究與應用[J].農業工程學報,2013(9):184-191.
[3] 聶秋月,彭元富,顧熠澐,等.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與管理措施探討[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2(4):38-40.
[4] 李偉國,梁師俊,劉建鋒,等.浙江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現狀特點與對策研究[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8(3):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