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有貴
摘要 為了促進康縣蠶桑產業轉型發展,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步伐,助推精準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現就康縣蠶桑產業轉型發展提出意見,具體包括明確發展思路、方向與目標,突出抓好重點工作,加強組織協調和保障措施3個方面內容。
關鍵詞 蠶桑產業;精準扶貧;發展;建設;甘肅康縣
中圖分類號 F3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4-0243-02
蠶桑業是康縣傳統的優勢特色產業,特別是在2000年前后的10多年里,為繁榮地方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1]。近年來,影響蠶桑產業發展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蠶繭價格受國際市場影響波動較大;二是原繅絲廠改制后產業鏈條中斷,對全縣栽桑養蠶沖擊較大;三是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四是與外出務工相比效益差距太大;五是產業綜合開發利用率不高;六是現代化配套設施設備更新跟不上。因以上諸多因素的存在,導致全縣蠶桑產業出現滑坡現象,2015年全縣桑園面積減至2 750 hm2,有上萬戶群眾從事桑蠶生產。但從長遠分析,隨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蠶絲制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加上桑葚、桑葉都是人體需要的保健產品原料,綜合開發前景巨大[2]。因此,盡管蠶桑產業出現短期滑坡,但仍是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的“短平快”增收產業。要把蠶桑產業的優勢充分融入到精準扶貧工作中,在適宜種桑的貧困村推廣發展蠶桑產業,從而幫助貧困人口脫貧致富,走“造血式扶貧”的路子,逐步形成特色產業助推精準扶貧的局面,并為2020年全縣實現整體脫貧奔小康打下堅實的基礎[3-4]。
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蠶桑產業正向生態、文化、保健和藥用等多元化方向發展,開發利用空間十分廣闊[3]。另外,康縣蠶桑產業種養量均占全省總量的85%以上,保護和傳承蠶桑產業已成為豐富絲綢之路文化、茶馬古道文化和隴南農耕食文化的必要措施。因此,要充分認識蠶桑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性,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升本縣蠶桑產業發展水平,使全縣貧困人員早日脫貧致富。
1 明確發展思路、方向與目標
1.1 發展思路
緊緊圍繞國家“一帶一路”經濟框架構建和市委“433”、縣委“543”戰略部署,以全國精準扶貧政策為指導,以實現現代蠶桑業為目標,以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為主線,堅持“政策扶持、示范引導,綜合開發、穩步發展、鞏固提高、優質高效”的原則,以蠶桑重點鄉鎮和專業示范村建設為基礎,走精品特色產業發展之路,引導蠶桑業區域化聚集、規模化發展[5-6]。
1.2 發展方向
充分發揮生態和蠶桑文化資源優勢,突出打造中北部果桑基地和“兩個一”的發展格局。即:中北部果桑基地(在中北部各鄉鎮重點規模化發展果桑基地4 000 hm2);一個蠶桑業生產區(把窯坪河流域的云臺、大南峪作為重點栽桑養蠶生產基地);一個蠶桑文化尋根體驗區(把長壩蠶桑示范觀光園打造成中國蠶桑活態文化產業園區,以弘揚蠶桑文化為主線,實現蠶桑文化旅游互動觀光蠶業,在絲綢之路旅游上與敦煌文化形成犄角之勢,促進全縣旅游發展)。
1.3 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縣新發展果葉兼用優質蠶桑基地666.7 hm2以上,蠶桑良種化率達90%,年養蠶1萬張,年產鮮繭350 t,實現產值1190萬元以上;發展果桑基地666.7 hm2,生產桑椹2萬 t。蠶、果總產值達到3億元,桑田平均效益達到 6萬元/hm2以上,帶動中北部地區2.8萬農戶早日脫貧致富。
2 突出抓好重點工作
2.1 培育蠶桑產業基地,建設專業示范村
對基礎較好的云臺鎮、大南峪鎮、迷壩鄉、大堡鎮、長壩鎮、城關鎮、王壩鎮、寺臺鄉、岸門口鎮、碾壩鎮等10個鄉鎮的桑田進行補植、補造和低產桑園改造,引導產業向優勢區域聚集,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規模化生產水平,爭取在重點桑鎮催生孵化一批蠶桑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加大專業合作社的投資、指導和扶持,建設一批蠶桑產業示范村,到2020年,農民專業合作社達40個,專業示范村達到20個,云臺鎮、大南峪鎮等2個鄉鎮桑園面積分別發展到 666.7 hm2以上;迷壩鄉、大堡鎮、城關鎮、王壩鎮、長壩鎮、寺臺鄉、岸門口鎮、碾壩鎮等8個鄉鎮桑園面積分別發展到 333.3 hm2以上。
2.2 大力發展果桑產業
桑葚被譽為“21世紀的最佳果品”,被衛生部認定為食藥兩用的農產品,具有極高的開發應用價值。發展果桑產業不但可以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也能為康縣擺脫傳統農業的束縛,發展現代化農業產業創新開局。重點是推進果桑產業的規模化運營,建立種植、養殖、加工為一體的果桑循環產業體系,同時通過桑果精深加工,實施果桑資源的就地轉化,延長蠶桑產業鏈條、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帶動當地實現企業與農戶的雙盈,一舉多得,是解決“三農”問題、振興農村經濟的迫切需要。
2.3 加大蠶桑資源綜合利用
充分利用蠶、絲、桑枝、桑葉、桑果等資源,在系列產品的精深加工、銷售等環節上下功夫,研究生產蠶蛹、蠶絲被、桑枝粉、桑葉茶、桑葉菜、桑果酵素、桑果干、桑果汁、桑果酒等產品;引進試種桑枝條食用菌、蛹蟲草、桑黃菌、桑寄生等,大力推廣桑園立體套種、套養模式,努力提升蠶桑副產品的利用檔次,加快蠶桑副產品綜合利用研發,促進資源循環利用。
2.4 引進扶持龍頭企業
加大對加工流通企業的引進與支持力度,重點扶持產業基礎好、經濟效益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促進產業升級。積極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參與蠶桑基地建設,逐步建立以政策扶持為引導,龍頭企業和蠶農投入為主體的新型發展機制,不斷拓寬蠶桑產業發展的投入渠道,吸引各類民間資本投資開發蠶桑產業,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促進蠶桑產業快速發展。
2.5 加快甘肅省蠶桑綜合開發工程實驗室建設
加強甘肅省蠶桑綜合開發工程實驗室建設,建立健全產、學、研相結合的合作機制,加強與隴南師專農林學院、蠶桑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協作攻關,力爭在蠶桑品種培育、蠶繭節本增效、病蟲害生態防控、資源綜合利用以及標準化生產等方面取得技術新突破。縣農牧局要盡快成立實驗室籌建領導小組,具體協調實驗室的組織機構、人員編制、建設資金等工作,使蠶桑綜合開發工程實驗室盡早發揮作用,使之能真正成為引領甘肅蠶桑業發展的科研機構。
2.6 培育桑蠶知名品牌
大力實施文化創新、品牌創新、質量創新和標準創新工程。支持和培育一批桑蠶與文化融合發展的知名品牌。鼓勵優勢企業制定品牌發展戰略,支持外省、外市企業和個體客商在康縣注冊與蠶桑業相關的商標,創建馳名商標,培育一批甘肅省著名商標。加強對桑蠶產品商標權、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繭絲綢科研成果專利權、蠶桑研發成果專利權的申請、注冊和保護,依法打擊各類侵權行為。依托長壩蠶桑示范觀光園,在望子關至黑馬關區域,建設以蠶桑業體驗、桑果采摘、農耕文化體驗等為主要內容的產業旅游園區,提高蠶桑產業附加值。
3 加強組織協調與保障措施
3.1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由縣委或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蠶桑產業轉型發展領導小組,指導和規劃產業轉型發展的具體措施,監督管理相關單位協作統一,形成發展合力。各鄉鎮要成立相應的指導機構,安排專人負責,做好轄區內的蠶桑產業轉型發展工作,為推進蠶桑產業大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農牧局作為主管局,要督促指導蠶桑中心,認真制定蠶桑產業發展規劃,落實工作措施和桑園面積,把新型高效桑品種推廣、桑園多元化利用作為強農富民的重要抓手強力推進。要加大考核力度,將蠶桑產業綜合開發工作納入鄉鎮年度目標考評,實行年度目標管理。
3.2 給予項目和資金扶持
要緊抓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縣機遇,將蠶桑納入到國家農村農業試點示范實施方案中,作為本地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的支持范圍,加大對蠶桑產業園區、示范基地的建設,以及蠶桑業經濟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建設、蠶桑資源綜合利用、蠶桑綜合開發工程實驗室的建設及高效桑品種示范推廣等重點環節的縣財政扶持力度。縣財政要每年至少保證60萬元作為蠶桑發展基金,用于蠶種補貼、蠶桑技術推廣、蠶桑綜合開發利用、設施設備維修改造等,確保蠶桑技術推廣工作的正常開展。
3.3 積極宣傳引導
要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發展蠶桑產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對各項扶持政策的宣傳,引導蠶農樹立正確的產業發展理念,客觀分析和看待產業發展的高、低谷現象,要形成“發展有功,毀桑有過”的共識。各鄉鎮要積極保護現有桑田,樹立“興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全面營造良好產業發展氛圍,促進蠶桑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對于因各項理由損毀桑園的行為要依法查處,因重大項目實施確需損毀桑園的,要由項目建設單位按相關標準做出補償,將補償金作為蠶桑發展基金,由蠶桑中心負責用于桑園恢復新建、管理和技術推廣工作上。
3.4 落實責任,形成合力
相關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能,加強配合協作,共同承擔起加快蠶桑產業發展的責任。縣發改局要加強對蠶桑產業發展項目的規劃、做好項目儲備和爭取工作。縣財政局要加強對蠶桑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縣農牧局要抓好優質果桑基地建設和種桑養蠶技術科技推廣服務工作,特別是蠶桑中心要加大科技推廣力度,指導鄉鎮、村開展好蠶桑科技推廣工作,抓好科技示范村建設和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好示范帶頭作用。縣商務局要加大對龍頭企業技術技改項目資金的爭取力度,積極推進企業精深加工,把好蠶繭收購準入關,配合工商局抓好蠶繭市場管理,加強對蠶繭收購交易行為的監管,嚴厲查處無照無證收購、壓級壓價、摻雜使假等違法違規行為,保護蠶農的合法利益。縣公安局要參與蠶繭市場管理工作,加強蠶繭收購的治安秩序管理,依法嚴厲打擊蠶繭收購中發生的違法犯罪行為。縣林業局要注重退耕還林工作與蠶桑產業發展相結合,新發展一批以優質葉桑、果桑為主的退耕還林基地。縣質量技術監督局要研究打擊不符合國家標準烘烤蠶繭的行為,堅決取締小土灶。縣科技局、科協、農廣校要整合培訓經費,加大對蠶農的培訓力度,使蠶農掌握栽桑養蠶及蠶桑綜合利用的科技知識。縣招商局要加大招商力度,爭取企業蠶桑副產品加工項目早日落地。縣文體、廣電、旅游局要加大蠶桑產業宣傳力度,及時宣傳報道發展蠶桑產業的典型經驗和做法,努力營造各方重視、關心和支持蠶桑產業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4 參考文獻
[1] 中國西部桑蠶產業發展迅猛[J].蠶學通訊,2003(1):20.
[2] 周晨曦,李文斌,張節伯.關于蠶桑產業的幾點思考[J].江蘇蠶業,1999(1):44-46.
[3] 向生剛.新時期我國蠶業產業化發展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06.
[4] 推進蠶桑產業持續發展的實施方案[EB/OL].[2016-11-18].http://www.docin.com/p-680541784.html.
[5] 李金春,李元春.甘肅康縣蠶桑產業發展現狀與設想[J].北京農業,2012(21):246.
[6] 張小紅,李強,蒲建忠.對康縣蠶桑產業發展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3(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