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慶梅
摘要: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受到廣泛的關注。首先分析了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中存在的問題,又著重闡述了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能夠更好地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閱讀教學 有效性 閱讀興趣
一、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教學激情消退
教學中主要表現(xiàn)是教師教學程序化和課后的消極怠工,小學語文教師產生職業(yè)倦怠,很容易疲憊,小學語文的教學可以說是一場“勞心勞力”的活動。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中難免出現(xiàn)一些教師預設外的情況,加之該階段學生自控能力不高,學習中更多的還需要教師的幫助,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還處在低階段。這個階段的老師有時還要幫組學生處理生活上的矛盾,包含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的引導,包括教學。
首先,課堂呆板程序化,課堂“死氣沉沉”。師生雙方都處在一種消極的態(tài)度,教師的教學“不熱情”會讓學生學習“不熱情”,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是比較強,是心智尚未發(fā)育成熟的人,教師的思想會通過言行無形中的傳達給學生。課堂的呆板主要體現(xiàn)在師生互動的缺失,教師是影響學生和教育過程的眾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之一,課堂互動的環(huán)節(jié)有所缺失主要來源于教師在課堂中不再積極主動的和學生進行互動。
其次,有些教師課后松懈不進取,只愿意運用自己熟悉的教學工具來進行教學,拒絕學習教學新媒體,自我認可性強,或是滿足于現(xiàn)狀。這樣的教師使得專業(yè)綜合素養(yǎng)只停留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固守不前,在課后消極怠工,對教學活動的激情不再,進入了職業(yè)挫折的特殊時期,產生職業(yè)倦怠,教師很容易感覺身心俱疲,認為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是一場“勞心勞力”的活動。教師只有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才能使教學更加有效,只有不停的在課后進行學習,教師才能進步。
2.學生學習興趣下降
處在兒童期的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穩(wěn)定性,來自外部的學習動機隨機性較大,相對于其他的階段的學習動機,學生學習很大一部分是為了獲得教師、家長和同輩的認同,在這一階段的附屬內驅力是較強的,這種不穩(wěn)定的、隨意外部的學習動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學生課中互動不積極,不愛學,不利于教師的教學,還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情緒,不利于了自己的學習,學生的這種表現(xiàn)等于把自己擺在了課堂活動的旁觀者的位置,然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最終指向,是學習的主體。對教師的課堂行為視為無物,對教師發(fā)出的指令和信號采取消極怠工甚至不作為,在課堂上不主動配合教師,會使得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熱情,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
其次,學生課后閱讀不主動、不樂學,在課堂外便會很少主動進行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和課外閱讀學習。該階段學生學習主要是受到同輩和教師的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習受附屬內驅力影響較大。學生為了有可能獲得盡可能多的學習效果,應當進行拓展,讓學生在課外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在課堂里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所需的基本知識。把課外閱讀列入了閱讀教學的目標里,讓知識進入長久記憶的關鍵,課后的鞏固和練習是知識內化的重要步驟,把知識轉換成自己的語言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學習,課堂上教師的教學知識對知識的闡釋。
3.未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學生沒有學會、學生沒有學到是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目標達標上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按質按量的達到教學目標標準的教學才是有效的,衡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和最基本的標準就是預期教學目標是否達標。
學生沒有學到預期內容,導致他錯失了對知識點的聽講,可能被其他因素所影響集中在另外一件事情上,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忽略了教師對知識點進行的細致的講解,于是學生沒有學到。相對于其他階段的語文學習,容易受到突發(fā)事件的影響延誤了最佳教學契機的影響,教師如果在備課過程中設置了時間范圍內小學生不可能完成的教學內容外,沒有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就出現(xiàn)了教師來不及教,學生沒有學到預期的知識和內容。這個階段的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時易產生疲憊感,而閱讀的學習又承載著字詞、句法等大量的任務,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一些突發(fā)事件都會影響教學的進度,實際的教學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師的預想去進行,就算教師可能很認真地備了課,還要面對許多突發(fā)事件。
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拓展延伸
為了提高閱讀的時效性,把握文章的語言形式、寫法,考慮語文學科的特點,組織拓展延伸活動。在延伸中進一步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讓學生在拓展中學習。課堂的時間有限,學生能力難以提升,知識難以鞏固,學生難以得到有效地鍛煉。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將寫作方法、語言形式等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需要進行組織課外的拓展延伸,并非單純地灌輸能夠實現(xiàn)的,取得理想的閱讀教學效果。
2.教學情境需要創(chuàng)設
教師要靈活選擇情境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聯(lián)想法、多媒體表演法、表演法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xiàn)出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情境有很大的關系。教師可以讓學生描述自己的感受以及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實現(xiàn)感性到理性的升華,在學校表演、觀看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引導,還能夠了解學生對文章的掌握程度、學生的接受能力。
3.閱讀方式進行豐富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學生應當掌握成熟的寫作手法,更好地領略文章的內涵,使其陷入深沉的思考、使其陶醉在語文的意境里,教師用自己優(yōu)美動聽的語言吸引學生,教師要在課堂上做好表率,有感情的閱讀是。讓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式,增強學生的閱讀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降低學生的閱讀任務,體現(xiàn)出閱讀方法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工具。需要進行泛讀的是長篇累牘的文字,以精度的方式掌握的是蘊含知識的科技文,要選擇默讀的方式是醉人心弦的美文,以此來將閱讀分為不同的類別。但是,當前我國教師采取的閱讀方式比較單一,學生缺乏閱讀興趣,真正能夠有感情閱讀的學生并不多。
4.激發(fā)閱讀興趣
教師要善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善用計算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地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語文課本上,增強其審美觸覺,調動其感官能力,轉變以往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善于抓住小學生的這些特點,教師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要抓住好奇心強、活潑好動是學生的特點。
例如,在學習《祖國多么廣大》的時候,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創(chuàng)設出美好情境,學生便能進一步體味到閱讀帶來的豐富的知識、感觸。同時,還應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而萌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結合教師在網絡搜集的圖片來感受祖國的廣大,下載本課程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領悟到祖國的壯闊、恢宏。這些對學生的學習是十分有益的,也充分利用了課堂的時間,能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效地拓展學生的詞匯量。
參考文獻:
[1]生忠平.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巨[J].科教新報,2010,(27).
[2]朱靜萍.素質教育視角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巨[J].科教新報,2010,(35).
[3]蘇群燕.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語文學刊,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