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得志?熊釪汛?張麗琴
摘要:近年來,網絡文學作為一種新的文學類型,逐漸被大眾認可,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大學生這一群體。網絡小說的影響尤為突出,網絡小說以其開放自由的寫作形式為普通作者進入文學創作領域開辟了新通道。但目前網絡文學質量良莠不齊,為了更好的研究、利用、發展網絡文學,必須要了解網絡小說的發展現狀,把握網絡小說的發展趨勢,分析網絡文學對大學生的影響,找尋應對策略,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網絡心理調控機制,保證大學生以正確的態度去對待網絡文學,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小說;發展趨勢;應對策略
網絡小說因風格多樣,發表更新周期快,閱讀方式簡單方便,受到了人們尤其是大學生的追捧,迅速引起了一股閱讀熱潮。我國最早的一批網絡小說以蔡智恒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為代表,開啟了中國網絡小說的先河。但網絡小說良莠不齊,如何在閱讀中正確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正確的閱讀觀念,提高網絡閱讀鑒別能力是本文討論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網絡小說的發展現狀
(一)大學生對網絡文學的接受現狀
網絡文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文學類型,逐漸被大眾所接受,隨著網絡的普及,各種讀書網站、軟件大力推廣網絡閱讀,網絡文學由此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加劇了文學觀念及閱讀方式的變革。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現如今互聯網使用者的平均年齡為35歲,上網人數中45%為25歲以下的青少年,而大學生這一群體較先接觸到網絡文化。云南人文學院宋家宏教授指導的大學生群體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具有大專和本科學歷的網絡寫手占54.3%;而從職業構成來看,學生群體所占比例最大,為39.9%;但認同網絡文學質量很高的學生幾乎沒有,認為網絡文學質量良莠不齊的高達76%-81%。”①這說明網絡文學雖然在大學生中有比較大的市場,但其自身的文學價值并沒有得到認可。因此與傳統的紙媒相比,網絡文學在某種程度上僅僅是以娛樂消遣品、文化消費品的形式存在。
此外,為了對當代大學生對網絡小說的看法及應對策略進行深入具體的調查,以湖南城市學院大學生為例,我們下發了紙質調查問卷120份,有效問卷100份。據調查結果分析可知,閱讀網絡文學的群體中女生占67%,男生占32%。反映了男女生對網絡文學的看法不同;不同年級對網絡文學的接受現狀也不同,大一、大二經常閱讀網絡文學的同學比例分別為33%、48%左右,所占的比例較大,相比之下,大三和大四的同學閱讀網絡文學的比例較小,可以看出大一大二閱讀網絡小說的時間較多,大三大四開始進入社會的過渡期,閱讀網絡文學的時間變少;大學生對閱讀網絡小說的態度不同,占總比例的47%的學生群體閱讀網絡文學的目的基本上是娛樂消遣,豐富課后生活,而10%的學生認為閱讀網絡文學是為了擴展交際范圍,聯絡朋友感情,28%的學生則認為,閱讀網絡小說可以從中找到靈感,提高寫作能力,14%的學生閱讀網絡文學則是為了尋找滿足感。
(二)大學生選擇網絡文學的原因
首先,舒緩身心。現代社會生活壓力日趨增大,人們長期的精神壓力渴望尋找緩解途徑,網絡文學的特性正符合了當代大眾直接釋放壓力,愉悅身心的要求。大學生在現實與理想的沖突,自由與束縛的矛盾,以及感情的困擾中,不免會感到迷茫,網絡文學的出現正好可以供其排遣精神壓力,舒緩身心,逃避現實。
其次,親和力強。網絡文學具有全民參與性,社會中任何一個個體都可以進行網絡文學創作,并且創作具有最大限度的自由,題材多種多樣,這極大調動了人們創作的欲望。著名的網文寫作導師王祥曾在《網絡文學創作原理》中寫道:“網絡文學追求讀者對作品主人公及其故事情境的代入感,創造文學的愿望-情感共同體。把故事主人公的歷程融合為自身的體驗,或者把幻想中的人物當做是情感欲望對象,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當讀者把自己代入主人公,把主人公的情感體驗融合為自身體驗,一起為實現人生愿望而行動,一起經受挫折考驗,直至達成目標,作者、主人公、讀者就構成了三位一體的愿望-情感共同體,并長期作用于人們的精神世界。”②現代社會生活速度越來越快,社會矛盾增多,人們總有一種無力感和迷失感,創作者和讀者感同身受,他們在網絡平臺自由迅捷地表達對現實的感受,甚至編織理想的烏托邦王國,讀者倍感親切,易于接受。
二、網絡小說現存的問題
網絡小說是在信息高度碰撞和密集的環境下產生的,網絡小說在快速發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是網絡文學前進的阻力,只有正確的把握,才能促進其更好的發展。
首先,質量堪憂。正是由于網絡文學的全民性,造成質量良莠不齊,網絡文學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作者的素質,作者素質的高低決定著網絡文學的質量,優秀的網絡文學創作者應該有強大的知識儲備、高層次的文化和良好的思想文化素養。而當下部分作家進行網絡文學的創作趨于迎合大眾低俗趣味,娛樂性和商業性十分明顯,其多數作品都體現低俗無趣,無病呻吟,缺失審美美感。另外描寫過于理想化,社會功能和教化功能很少得到體現,主要突出休閑娛樂功能,使人們在幻想中得到滿足,當代大學生尚未涉足社會,過分受低俗網絡文化影響,容易對未來過分理想化,不能做到腳踏實地活在當下,變成“幻想派”,無益于社會。
其次,網絡小說中存在一種雷同的模式,公式化、概念化作品也不少見,甚至是剽竊、抄襲現象。這一模式帶來了明顯的弊病:一是人文氣息缺乏;二是敘述基調低沉;三是理想建構不足。
再次,網絡小說寫手積淀不足。所謂積淀主要是指生活積累不夠,當然也包括技巧的缺乏。網絡寫手大都是業余身份,而且過于年輕,讀書和閱歷都不足,只是憑借自己的一點經歷創作,缺乏實踐。
三、網絡小說的發展趨勢
電子產品的發展和普及是文字傳播的一條有效途徑,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小說會越來越受到關注,又因其形式多樣、便捷等特點會比傳統小說更吸引讀者。此外,網絡小說發展趨勢還有以下兩點:
第一,網絡小說作品會越來越多地被影視化、游戲化。近幾年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的潮流越來越火,很多點擊量大的、有一定閱讀群眾基礎的網絡小說被搬上熒屏,而改編成影視劇的題材主要是都市情感類、家庭倫理類、歷史古裝類和魔幻神話類等四種。網絡小說改編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迎合了大眾的口味,在改編之前的網絡小說就有大量的閱讀人群,改編成影視劇之后勢必會有廣泛的讀者觀眾,其群眾基礎不可忽視。
第二,網絡小說會逐漸走向規范化、品質化。目前國家在文化層面上已經形成戰略思維,提出“大力發展網絡文藝”,作為具有復合性特點的市場化文學,網絡小說現階段存在的諸多問題,如:行業盜版嚴重、整體品質提升緩慢、教化功能缺失等,網絡文學現存的問題必然會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加強網絡文學發展的支持、引導和管理。此外,不少資深的網絡作家、網絡文學研究者正在投身網絡文學寫作培訓和教程的編纂之中,相信不久一定會蔚為大觀。
四、規范網絡小說的應對策略
網絡小說的發展勢頭十分迅猛,在以后近幾十年仍會占重要地位,為了網絡小說健康健全發展,發揮其應有的引導作用,我們提出幾點應對策略與建議:
第一,網絡小說的作家們應該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和生活積累,要立足社會,立足生活。作為網絡文學的創作者,創作題材應該建立在社會生活的基礎之上,更多的關注時事,注意網絡小說的寫實性和自身的社會責任感。藝術應該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第二,網絡小說應該注重質量,不能因為網絡小說書寫的便利就放松了對文學創作的基本要求。我們可以創新,但是絕對不能抄襲。如果市場上流傳著千篇一律的網絡小說,會對讀者造成不良影響。網站建設者也要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成為網絡小說刊載的良好載體,建設一支強有力的編輯隊伍來保證作品的質量勢在必行。
第三,應該建立成熟的網絡文學批評制度。任何一種文學的發展都和文學批評緊密相連,網絡小說也需要相應的文學批評制度來規范自身的發展。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督機制,有效的阻擋了網絡粗制品進入市場,網絡小說的發展才不會放任自流,網絡小說的生命力才會更加持久。
第四,網絡小說模式固化問題十分嚴重,這就要求網絡作家們積極創新,突破固定模式,可以從古代文學創作中吸取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也可學習國外作家文學創作的思維,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文學感受。
第五,網絡小說閱讀人群主要集中在15-35歲這個階段,其中大學生占重要地位。作為大學生,對網絡小說的選擇需要謹慎,選擇質量高的,能反映社會生活深度的作品,拋棄沒有實際意義的粗俗作品。而青少年讀者大多沒有辨別好壞的能力,所以在閱讀網絡小說的時候還需要家長和老師正確的引導,才能抵制粗制濫造品的侵襲。
最后,作為政府部門也應該參與到網絡文學的規范中來,運用政府的力量打擊盜版,抄襲等行為,運用法律維護受害者的權益,保護作家們的知識產權,讓作家們能夠安心無憂的進行創作。
網絡文學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互聯網技術與文學接軌的文化產物,我們應該懷著一顆包容的心,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共同促進網絡文學的健康長久發展。
注釋:
①宋家宏.關于網絡文學對當代在校大學生的影響的調查報告.[EB/LO].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492380101h1p7. html/2014-04-28.
②王祥.網絡文學創作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58-69.
參考文獻:
[1]朱西周.論網絡時代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1).
[2]唐明明.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的題材、方法及發展趨勢[J].傳媒,2016(10).
[3]萬峰.網絡文化的內涵和特征分析[J].教育學術月刊,2010(4).
[4]曲青山.論網絡文化及其表現特征[J].青海社會科學,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