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培德
摘要:基于新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對學習理念提出新的要求,即以人為本。小組合作學習將教師的責任和學生的潛能加以整合,教師作為教學的促進者,重點關注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以此達到教與學的統一和教為學服務的目的。通過科學建立小組合作,精心培養合作技能,教師在合作中恰當地把握合作時機進行指導,就能有效地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優劣性;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8-0059
小組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既可以擴大學生的參與面,提高學生課堂活動的密度,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協作精神,還可以給學生營造寬松、和諧、自由的學習氛圍,盡可能使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發揮,個性得到張揚,起到課堂教學所不及的作用。由于小組學習具有較強的開放性、自由性,如調控不當,也易于失控而流于形式。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小組學習的優劣及嘗試探討解決的策略。
一、小組學習的優越性
1. 就小組學習的內容而言,課堂學習的內容都可以通過小組學習而優化,提高其學習效率。最適合小組學習的內容:(1)具有爭議性的,如:分段,理解關鍵詞等,通過小組爭議,可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問題,達到集思廣益的目的。(2)具有合作性的,例如:分角色朗讀,分工完成某些練習等。這些內容一般都量大面廣,因時空局限,靠單個學生難以完成,通過小組的分工與合作,各個擊破,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2. 就小組學習的形式而言,小組學習要根據不同內容采取不同形式,才可以獲得最佳效果。(1)合作式,即小組內分工合作,發揮群體智慧的優勢,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如:學習《邱少云》一課時,讓學生找出邱少云同志烈火燒身而紋絲不動,嚴格遵守紀律的詞語。利用小組分工尋找,再交流,就大大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2)爭議式,針對課堂出現的一兩個矛盾焦點,全班性爭論學習參與的機會是有限的,如果及時地把這些能激活學生內部語言的話題放到小組內展開,就能有效地擴大了學生的參與面。(3)交流式,一般要安排在學生自學之后,組織學生交流自學。如:學生在初讀課文之后,可以交流自學生字、生詞。(4)競爭式,可以小組與小組間競爭,也可以小組內個人競爭。如:課文精彩的章節,可以利用“打擂臺”的方式組織背誦與朗讀。在諸多學習形式中自由、靈活地運用,起到提高學習效果的作用。
3. 就小組學習的時機而言,對小組學習的識記要安排適當,會對小組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準確把握小組學習的時機。(1)小組學習的目的要準確,雖然小組學習是一種比較自由的學習形式,但在有限的課內我們不能隨意進行小組學習,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目的不明確,就易流于形式,毫無效果可言。(2)時間要限定,既要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活動,又要限制學生為某些問題無休止的爭議。所以最好在每次小組學習之前,教師都要明確給出時限,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也有利于督促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3)時機要得當,課堂教學一般由個人獨立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班級集體學習這三種基本形式組成,具體誰先誰后,沒有嚴格規定。但一般情況下,小組學習必須建立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學習只有在充分的獨立學習、獨立思考之后,才會產生交流、表達、求答的欲望,只有大多數學生產生這些欲望時,小組學習的出現才會讓學生感到如筍兒破土見陽光,如魚兒得水歡快游。
4. 就小組學習的組合而言,傳統的小組學習組成往往是男女搭配,優差搭配,并且長期固定。實踐證明,這些穩定的“幫帶式”組合,能發揮一定的優帶差的作用,但也存在嚴重不足。因此,我們提倡變固定的“幫帶式”為靈活的“平等式”組合。
二、小組學習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
1. 小組的構成與討論問題雜亂。有的教師讓學生自由組合,因此,小組人數與學習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差異。討論問題時,學生不圍繞學習目的討論,談論時沒有中心,漫無邊際且沒有秩序,亂哄哄。
2. 小組討論?!靶嗤爆F象嚴重,只有所謂的尖子生發表自己的“高見”,變成尖子生唱獨角戲,其他學生只能當觀眾、聽眾。并且部分學生過于自負,認為自己的見解最正確,不會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甚至容不得別人的觀點,使討論、學習往往不歡而散,草草了結。
3. 小組討論有時費時低效,有的教師不考慮必要與否。動輒采用小組討論,討論內容不講層次,次數過多,沒有安排獨立學習,急于討論學習目標,花的時間多,收益卻甚微。整堂課貌似熱烈,實如一盤散沙。在反饋評價的,教師只求問題的答案,不追尋問題的解決的過稱,只滿足于預定問題的解決,不鼓勵新問題的提出,只限于一個答案,不接納問題的多解性。只夸獎小組的代言人,不褒揚集體智慧的結晶,從而使小組群體的智慧得不到發揮,大大影響了小組學習效率。
三、解決小組學習不足的措施
1. 調整小組結構,優劣互補。學生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怎樣分組,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根據學生學習基礎、愛好特長、性格的不同,本著“條件均衡,優勢互補”的原則,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小組一般以五人左右為合適。各小組要有向心力、凝聚力,才能起到合作的功能。組內要形成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民主平等的學風,使每個組員敢說想,能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能幫助貧困生釋疑解惑,從而實現共同學習、共同奮斗的目標。每個小組配備組長,可以輪流擔任,組織協調討論,使討論有次序,討論內容有小結,集體反饋時有代表承擔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
2. 在討論技巧上要有章可循。討論要有目的,教師要明確告訴學生的議題、范圍和方向。一般地說,可以是課前預習中的問題,或課后“思考與練習”中的問題。可以是教師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編擬的思考題。也可以是教學中一兩個段落或一兩個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討論要有的放失,不茫然失措。討論要得法,這是關系到小組學習優劣成敗的關鍵。首先,獨立學習在前,小組交流討論在后。其次,議題要精當,合作要誠心。不講題外話,不議淺顯明了的問題,著重商討有廣度、深度、難度的題目,人人各抒己見,學會博采眾長。第三,說話有條理,爭辯要講和氣。
(上接第59頁)
3. 討論要抓住時機,寧缺勿濫。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運用“小組討論”,有助于動員全體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教學的重點,往往是難點,學生只有發揮自己的潛能才可以完成。對重、難點的理解,學生獨立學習常常會出現相當數量的中上程度學生對問題半信半疑,沒有十分把握。中下程度大的學生大多是一知半解,甚至無從下手的現象。如果小組討論,你一言我一言,茅塞頓開,理解思路就漸漸明朗起來,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解決學生的質疑問題時,組織小組討論,有助于確立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在學生自學課文時提出的疑難問題,教師要從中選具有代表性的,交付學生討論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學生自學自悟,教師指導,大大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精神,正符合現代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當遇到一題多解時,組織小組議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動學生思維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4. 及時的評價反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各小組推薦代表發言,發言人不僅匯報自己的觀點,還要概括小組學習的成果。不僅匯報學習成果,還要提出以討論后還弄不明白的問題,不僅匯報學習內容,還可以匯報學習過程,尤其是新的學習方法,除代表發言外,還要留機會讓其他組員也說一說。客觀評價學習成果,在匯報中,教師要隨機引導學生對諸多意見進行比較、歸納,善于表揚新觀點、新學法。匯報結束時,通過集體評選出小組活躍分子,協作成功的學習小組等,最大限度地表揚各類型的突出學生和進步生,從而激勵小組表揚各類型的突出學生和進步生,進而激勵小組學習的動力。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兩水中心小學 74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