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曼璐+劉慶
摘 要:我國“營改增”稅制改革是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的一項重大改革,也是結構性減稅、促進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文章通過分析“營改增”給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帶來的影響,提出企業應采取強化增值稅發票的管理、提高企業財務人員的管理水平與綜合素質、強化企業內控和風險防范管理以及切實加強企業納稅籌劃等措施,以便企業更好地落實稅制改革政策,合理減輕企業稅負負擔,提高企業競爭力,從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營改增” 企業 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8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2-145-02
“營改增”稅制改革是我國結構性減稅、促進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營改增”可以有效地避免納稅過程中出現重復納稅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的稅負負擔,降低企業的生產和營銷成本,有利于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的發展。企業應緊抓“營改增”政策的契機,充分利用“營改增”這一政策給企業帶來的良好機遇,大力加強財務管理,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營改增”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
(一)對企業一般納稅人認定的影響
在“營改增”前,不需選擇納稅人身份,企業只需按照收入及所處行業相對應的營業稅率計算繳稅。“營改增”后,企業應向當地主管稅務部門及時申報相關資質、財務資料,以便稅務部門根據政策核定企業納稅人身份。根據條例規定,如果企業年應稅銷售收入及財務核算等條件符合標準,就可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就可以享受購置材料、固定資產以及服務的進項稅抵扣的優惠政策。例如,房地產企業在“營改增”后,若經過主管稅務部門核定為一般納稅人,其在經營過程中所購置材料、水電費以及勞務等費用所產生的進項稅就可予以抵扣。
(二)對企業稅負的影響
“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對企業的稅負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果“營改增”前企業就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若與試點行業一般納稅人有業務合作,則企業可抵扣項目范圍增加,企業稅負會降低。但對于那些人力資源密集型的服務型企業,“營改增”后稅率增加,由于自身資本構成較特殊,通常需要購買的原材料與設備較少,企業的主要投入為人力資源,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票據較少,致使這類企業在“營改增”后自身稅負不會下降反而有可能會增加。對于之前就是小規模納稅人的企業,稅制改革后稅率沒有變化,稅負就不變。此外,營業稅改增值稅也會對其他稅種的稅負產生影響,如對于取決于消費稅和增值稅的教育費附加、城市維護建設稅,會因為“營改增”后增值稅變化而改變,同時對這兩項稅收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對于不同的企業,增值稅稅負增減程度不一樣,絕大多數企業稅負減少,只有個別行業稅負有可能增加。
(三)對企業會計核算和會計報表的影響
“營改增”后,與其相應的會計科目設置、會計核算方法及會計報表均發生較大的變化。首先,在“營改增”前,會計科目和會計核算不復雜,只需在應交稅費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進行核算。“營改增”后企業需在“應交稅費”一級會計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等二級明細科目,再在應繳增值稅二級科目下設置“進項稅額”、“銷項稅額”、“已交稅金”、“出口退稅”等明細科目,并進行復雜的明細核算。其次,“營改增”后,新增的固定資產原值不含增值稅,且進項稅可以抵扣,企業固定資產的入賬金額、累積折舊額以及應交稅費均有較大幅度下降,主要影響資產負債表的“固定資產”和“應交稅費”項目,使企業的固定資產和負債同時減少,導致資產結構發生改變,致使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發生較大的改變。另外,隨著營改增政策的全面推行,各試點企業利潤表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營改增”后,因為企業的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收入不含增值稅,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由含稅收入轉變成不含稅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就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時,“營改增”后,企業繳納的稅金較改革之前有較大程度的減少,這樣降低了企業的生產和運營成本,為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促進了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
(四)對企業發票管理的影響
“營改增”后,原征營業稅企業改征增值稅,發票的種類發生了變化,使用增值稅普通發票和專用發票。企業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增值稅發票使用規定進行發票購買、開具、銷毀等活動。同時,納稅人應根據增值稅納稅人身份分別使用增值稅普通發票和專用發票,由于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稅可以抵扣,企業均會向業務往來賣方索取增值稅發票,通過增值稅發票可以反映企業經濟業務活動,也可以抑制企業不向買方開具發票等偷稅漏稅行為,以從源頭上防止國家稅收收入流失。這些給企業提供了鉆空的機會,給企業票據管理增加了難度。因此,如何防止企業為謀取私利虛開發票、非法轉讓發票等偷稅、漏稅行為,是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企業應對“營改增”稅制改革的策略
(一)強化增值稅發票的管理
“營改增”后,企業使用統一的增值稅發票,但這種發票的發行與流通,出現了更多的經濟上違規操作和違法行為,企業必須重視,加強管理,避免違法行為的產生。企業應制定或完善增值稅發票管理制度,對其進行專門的管理,將發票管理的責任落實到人,安排相關專業人員負責,在日常業務往來交易中,不僅要獲得增值稅納稅人所提供的相關發票;同時,企業要加強增值稅發票的認證管理,安排專門的人員負責發票認證,讓發票進項稅最大程度地抵扣,盡量降低企業的稅負。另外,企業更應加強增值稅發票使用的管理,制定購買、保管、開票、領用及核銷的發票管理制度,小規模納稅人企業還應制定有關申請主管稅務部門代開專用發票管理規定,防止虛開發票、非法轉讓以及向稅務部門以外單位購買發票等違法行為的發生,避免納稅風險給企業造成的損失。
(二)提高企業財務人員管理水平與綜合素質
財務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與綜合素質決定著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水平。為了能夠較好地滿足“營改增”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需要,企業必須設法提高自身財務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與綜合素質。首先,企業應淘汰企業中能力低下且責任意識淡薄的財務人員,引進社會中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財務人員。其次,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制定長期有效的財務人員培訓制度,對財務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定期考核,以進一步提高企業財務人員工作能力,保證財務人員熟悉并靈活運用“營改增”稅制改革的相關政策和信息,重視增值稅發票并按規定使用,認真做好企業的發票管理、會計核算以及稅務籌劃等財務管理方面的工作。
(三)調整和完善企業財務處理的流程,強化企業內控和風險防范管理
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后,企業應該進一步加強自身的內部控制,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方向,對原有的財務處理流程重新梳理,修訂預算管理、資金管理、財務核算、報表編制、財務分析、稅務管理、發票管理、財務監督等制度,確保內部控制完善、數據可靠、會計信息準確。在進行稅務籌劃時,要盡量采取對企業有利的方式,盡可能減少企業稅負。對一些大公司而言,他們旗下還有很多子公司,因此在“營改增”后要盡可能做好業務轉移,爭取最大的稅收優惠政策,避免發生納稅中不公平現象。同時,在核算增值稅時,及時制定稅負繳納辦法和時間表,對自身財務處理流程進行規范,加強制定新增業務的財務流程,以確保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順利進行。另外,企業應該建立風險防范預警機制,針對“營改增”稅制改革帶來的企業納稅方面的風險,企業應安排人員排查業務流程中的風險點,對重點環節進行重點監督,最大限度地避免納稅風險給企業造成的損失。
(四)切實加強企業納稅籌劃
納稅籌劃是較復雜的系統工程。通過提前進行納稅籌劃可以保證資金運行效果,降低企業成本費用,較大程度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根據其生產經營情況,在政策規定的范圍內對涉稅業務進行預先的策劃,制定相應的納稅方案,最大限度地減輕稅負,提高企業經營利潤。
1.納稅人身份不同對于納稅籌劃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在增值稅的納稅過程中,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身份不同對于納稅籌劃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按照“營改增”之后的相關政策規定,核定企業納稅人身份標準是企業年銷售額和會計核算是否健全,企業可以利用稅負、成本比較等方法來進行納稅籌劃,如果是小規模納稅人想申請為一般納稅人身份時,還要考慮其要有健全的會計核算和可能增加的財務核算等方面的成本。
2.不同的企業納稅性質納稅籌劃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營改增”后,一些企業的風險很有可能會提高。因此,企業應該進一步完善和優化企業內部納稅籌劃體制,根據其自身情況,借助經營活動流通程序進行相關合理的稅負轉移,從而降低企業整體稅負。為了保證企業財務核算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要設計完善的稅務籌劃方案,同時在稅務籌劃方案中做好財務風險的評估和防范工作。
參考文獻:
[1] 姜懿桐.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6(7):127-128
[2] 董曉芳.營改增在房地產企業的風險和應對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6(7):159-161
[3] 郭建輝.試論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16(7):187
[4] 周恩達,黃秋菊.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和對策(J).中國商論,2016(11):96-97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商學院 湖南湘潭 411100;吉首大學 湖南吉首 416000)
[第一作者簡介:肖曼璐(1992—),女,漢族,湖南瀏陽人,湘潭大學商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