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銀華+張曉峰
[提要] 市場經濟體制影響下,大學生就業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由傳統包分配到雙向選擇,極大限度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特性。同時,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環境下,生源數量增長,更是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緊迫形勢。以此為背景,大學生就業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本文在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存在問題作出分析和簡述的基礎上,重點就大學生就業指導完善路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指導;存在問題;完善路徑
基金項目:2015年江蘇省高校輔導員工作研究會專項課題立項:“基于大數據分析下獨立學院學生個性化學業指導探析”(項目編號:15FYHLX22)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2月21日
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其就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因而完善大學生就業指導尤為重要。
一、大學生就業指導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針對大學生就業困難問題,國家及高校進行了諸多有益嘗試,并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以當前的大學生就業指導現狀來看,其與大學生現實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存在的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服務不足。大學生就業指導是一項體系化工程,涉及到多個層次、多個方面的內容,需要有選擇性地采取正確的方法,才能實現預期目標。但是,現實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高校現行應用教材略顯單薄,尚未建立完整的理論體系,與學生擇業、就業需求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難以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部分高校就業指導依然停留在就業政策、就業形勢等分析層次上,而對大學生職業規劃、價值取向等方面的引導少之又少,或將主要精力集中在組織招聘會上,忽視了對學生最根本需求的理性考察和分析,所提供的服務也不盡完善,形式化現象嚴重。
(二)保障缺失。對于高校而言,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是大學生就業指導的主體,其展現的綜合素養及專業能力直接影響了此項工作實效。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生源數量急劇增長,各高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對其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部分高校對自身教育價值定位不清,利益色彩嚴重,在未對自身承載能力作出科學、客觀評估的基礎上,盲目擴招,將大部分資源放置在規模建設上,導致教師隊伍越發捉襟見肘,師生之間的配比嚴重失衡,難以為大學生提供個性化就業指導服務。而有些高校則過度重視師資數量建設,缺乏必要的培訓,整體師資專業化水平不高。大學生就業指導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對教師的知識涵養(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等知識)及職業能力(包括創新能力、思維能力、交際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能力素質不足,勢必會導致大學生就業指導效果弱化。
二、大學生就業指導完善路徑
新時期,完善大學生就業指導已然成為了眾多高校面臨的共性問題,是其社會價值功能發揮的重要途徑,同時亦是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不可或缺的一步。筆者基于上文論述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以下幾種完善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路徑,以供參考和借鑒。
(一)轉變觀念,滿足學生個性化就業。新形勢下,就業觀念日趨多元化和個性化,因而轉變觀念理應作為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基礎工作開展。市場經濟環境下,大學生就業不僅僅是雙向選擇,更多的體現大學生的個性選擇。高校作為人才的主要輸出陣地,本身承載著指導大學生成功就業的重要職責。高校應轉變思想觀念,將大學生就業指導納入到素質教育體系當中,而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個性化教育,如何在素質教育和尊重學生自身個性化選擇中找到就業的突破口是關鍵所在。與此同時,高校還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堅持以生為本理念,確立其教育主體地位,激發其潛在自主意識,扭轉他們對就業指導的科學認知,使之主動尋求幫助而又不過度依賴幫助。
(二)豐富內容,實現就業多樣性。如上文所述,大學生就業指導作為一項體系化工程,所牽連到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包括擇業觀念教育、職業規劃教育、創業素質培養等。其中,擇業觀念是指大學生對于自己選擇職業崗位的看法、理想及信念,著重體現了其作為行為主體的根本利益需求。在就業指導實踐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分析大學生心理活動,尊重他們之間的個性差異,及時了解其興趣愛好、思想意識等變化,并引導學生將之與自己職業選擇聯系在一起,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優質價值。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教師應幫助學生認識到就業選擇的多樣性,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等進行多種就業形式的嘗試,這也是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內容。
(三)創新方法,實現學生高層次就業。大學生就業指導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階段工作。在此過程中,高校教師要認真研究大學生成長規律,并結合就業指導特點,制定完善的可行性計劃。具體而言,高校應進一步豐富就業理論知識體系,充分借助各種素材資源,提高學生認知層次及水平,以養成其良好的自我分析能力、學習能力及適應能力等。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有機地將各相關就業知識串聯在一起,活化教學課堂,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此后,教師可選擇恰當的時機,組織學生進行模擬實踐,為其提供良好的知識應用平臺,深化其理解深度的同時,引導他們積累實踐經驗,為后期就業做準備。另外,高校還需積極推動校企合作事宜,共同搭建真實的就業實踐平臺,定期組織學生到公司、企業內部進行崗位實習,使之對自己未來從事的職業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實現更多學生的高層次就業。
(四)完善隊伍,確保就業政策落實。大學生就業指導并非每一個組織或個人的任務,而是需要全員參與和共享。高校要積極借助社會力量,補充大學生就業指導隊伍不足,通過不同途徑截取有效資源,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認知。對于高校自身而言,其要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在響應擴招形勢的同時,堅持自身價值初衷,理性分析教育承載力,吸收生源資源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自身獨具優勢的人力資源條件,循序漸進地加大師資隊伍建設,滿足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需求。同時,高校還需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切實提升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質量。在此過程中,高校可邀請業界知名人士開展講座活動,或建立廣泛的行業交際網絡,分享成功工作經驗,及時轉變教師思想觀念及意識理念,豐富其理論知識涵養,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及專業能力水平。此外,高校還需建立完善的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及時分析就業指導教師不足,有針對性地制定培訓計劃,并給予優異者適度獎勵,激發他們的自主提升行為。
三、結語
總而言之,完善大學生就業指導尤為緊迫和重要。由于個人能力有限,加之市場經濟形勢變化復雜,大學生就業指導趨于體系化、多樣化,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希望業界更多學者關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綜合剖析其發展現狀,理性總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更多完善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1]胡秀俊,于建波.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構建與完善[J].教育與職業,2015.12.
[2]黃燕平.加強和完善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6.12.
[3]謝琰.信息化路徑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應用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6.5.
[4]王洪運.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現存問題與優化路徑思考[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