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數據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生產與生活方式?;趯Υ髷祿群庾x之上,分析了大數據時代傳統審計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傳統審計方式的重構方式,展望了大數據時代傳統審計的演進趨勢。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傳統審計 重構 趨勢展望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2-156-02
審計是一項專門的經濟監督行為,是對審計對象經濟行為的合規性,信息的完整真實性進行檢驗。數據是驗證與檢驗的必不可少的依據。隨著“大數據”時代的撲面而來,這使審計工作產生了質的飛躍。大數據的迅捷化、巨量化、多元化的表征與審計活動之目標相契合,必然帶來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應。
一、大數據的涵義及時代特征解析
(一)大數據的內涵
大數據,即Big Data,它是一種數據集成化的狀態,是將幾種形態的數據集中起來,采用云計算技術對大量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得出我們想要的相關的結論。其技術的不斷演進使人們可以獲取更多的相關的數據,不再單單依靠相關領域的專家提供或者個人通過自身的工作經驗分析推理而形成。它的產生,使普通大眾通過析取數據獲得發展與成長機會成為一種可能。
(二)大數據時代的特征
1.數據體量大,數字信息化。在大數據時代,人們可以經過各種網絡終端收發信息,并且以數字化的方式儲存于數據平臺之內。體量巨大的數據儲存平臺已促使人們逐步調整了數據計量的單位。在大數據時代,人們對數據的認識隨之出現顛覆性的改變,它已不再為單一的數字式樣的數據,而是實現了數據的信息化。
2.數據共享成為現實。在大數據時代,數據不是簡單的儲存于體量巨大的數據平臺之內,而是要達到相關數據的共享。沒有共享的數據,存儲平臺是難以抓取、匯聚到一起的,更談不上對一切數據開展綜合分析。數據共享是基于體量巨大的數據儲存平臺之上,搜索各行各業的數據,每個地區的數據,統一匯集儲存,而后經過專業的檢索功能,人們能夠查取自己業務所需數據。通過數據共享,人們的經濟社會活動可以跨越時空,超越平臺的區隔。
3.數據處理能力強。大數據主要依托于云計算的hadoop軟件數據處理框架,它可以對海量的數據開展儲存與全景式的分析。它契合了大數據時代下人們處理與利用海量數據的需要,具有高可靠性、高效性、高容錯性、高擴展性與低成本的特點。
二、大數據時代傳統審計面臨的挑戰
大數據是一種全新的技術,它為傳統審計注入了活力,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外部數據無法充分利用
審計必須依賴有效的證據,才能達到監督與糾偏的目標。從一般意義上來說,審計的證據可劃分為內部與外部證據兩個部分。依照傳統的審計方式,審計人員獲取審計單位的內部證據相對容易,但提取審計單位相關聯的外部證據難度相對較大。其原因為:在巨量龐雜的外部數據中查找對審計工作有效、有用的信息需要極大的工作量;相關聯的第三方單位因業務及隱私的保護,對許多相關信息不想、也不愿主動提供。
(二)抽樣風險不可控
傳統的審計方法難以采集及分析所審單位的全部數據與所有信息,在此種情況下,審計主要依靠抽樣審計模式來進行。抽樣是指審計人員對少于全部樣本數量的項目實施審計程序,使所有抽樣單元都有相同的被抽取的概率,以對抽取樣本的審計結果作為整體的審計結果。這種傳統的審計方式受樣本局限的影響,導致被審單位的許多業務活動被忽略,很難精確地找到并定位個別被審單位的重大違紀違法行為,內隱的審計風險不可控制,難以預料。從理論上說,抽樣風險高低和樣本的多少、抽樣方法等多因素相關,但其自身的缺陷難以克服。審計活動只要開展抽樣,必然就存在一定的風險,審計結論的精確性必然受到質疑,其風險難以徹底消除。
(三)時空限制性強
傳統的審計方式最主要借助核對賬冊、查找相關材料證明、進入現場查證實物等,都需花費很長的時間,而被審計單位數量眾多、審計內容龐雜,審計時間常常嚴重匱乏。加之在對被審單位開展工作時,審計人員要考量被審單位的工作日程安排,必須在其關聯人員在班時間開展審計工作,這導致審計時間的不確定性增大,審計工作難以高效靈活地運作。同時,有些被審單位結構龐大,其分支機構遍布各地,或業務關聯的單位在異地。為了獲取相關證據,審計人員不得不外出奔波,面對生疏的環境,必然要耗掉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必然帶來審計效率不高,審計質量大打折扣。
(四)函證可靠性不足
函證也是傳統審計獲取相關證據的一種方式。它是指審計人員為了證明被審單位財務報表內涉及信息或者認定結論的正當性,向獨立第三方提取相關證據的工作方式。第三方單位與被審單位關聯度相對較低,提供內容客觀性較強,在一定形勢下能夠函證的證明力較高,可以有效拉低審計風險。但在審計實踐中,有些第三方單位對審計部門的函證敷衍應付,與相關被審單位勾連,合謀進行信息造假,營私舞弊,喪失自身的獨立性與公正性。如果第三方提供的函證具有瑕疵甚至是虛假證據,這必然對審計人員形成誤導,形成錯誤的審計報告,審計的效果與質量就被無形中降低了。
三、大數據時代傳統審計方式的重構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傳統的審計方式與模式被徹底顛覆。審計人員的審計方法實現了變革,審計方式實現了重構。
(一)外部數據被充分運用
大數據技術不斷發展與完善,為審計人員便利地獲取被審單位的外部數據打造了堅實的基礎。它徹底破解了傳統審計難以有效提取外部數據的瓶頸。立足于數據的共享性與巨量化,外部數據被審計人員充分析取與利用,他們能夠從多元化的角度探析可能隱藏的問題,查找被審單位與外部業務關聯單位的數據信息,發現其可能潛在的違規行為,及時糾偏與扶正,促使審計準確性進一步提高,審計效率不斷提升。
(二)數據實現了全覆蓋
由于大數據技術的介入,審計人員對于巨量的審計數據,亦無需抽樣模式的使用,跨行業與超越部門的數據的采集、整合、縷析,隨機抽樣的運用也不需要再大幅度地開展,就能夠把被審計單位的全部數據采集,并借助高速的處理模式開展分析,查找問題,審計風險被大幅壓低,審計結論的準確性進一步上升,其參考價值增大。數據全覆蓋可以引導審計人員對被審單位進行全方位的審計,樹立審計的總體觀,使傳統的審計模式不斷革新,能夠使被審單位及時地規避經濟活動中潛在的審計與運營風險。
(三)突破了時空的限制
人類進入大數據時代之后,審計人員的工作更多依賴互聯網開展。審計人員依托自身的數據權限,可以獲取審計工作所需的關聯數據,并依托大數據開展分析,生成審計報告。大部分的關聯數據信息都存儲于相關的數據平臺之內,審計人員無需直接進入被審單位或部門,也無需在被審單位的上班時間開展審計工作,對于結構龐大、分支眾多的單位無需外出審計。審計人員依托計算機與網絡數據平臺,便可打破時空的局限,對被審單位可以進行全方位的審計,靈活性與機動性增加,審計效率大大提升。
(四)無需函證
人類邁入大數據時代之后,個人與單位的社會經濟活動的信息都被納入數據平臺,成為數據庫的組成部分。審計人員對被審單位開展審計,就完全可以依托數據共享,依據自身數據權限,去調閱被審單位與業務相關方的經濟活動信息數據,無需借助第三方的函證數據來完成相關審計。這樣大大減少了審計的時間與人力成本,使第三方與被審單位串通共謀舞弊的可能性大大減少。
四、大數據時代傳統審計的趨勢展望
大數據技術是信息時代的產物,它必然隨著技術的進步,不斷完善與發展。它對未來的審計也必將產生重要的影響。未來的審計必將隨之而變。
(一)內容轉化:向綜合財務管理發展
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下,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均發生較大變革,且不再局限在單一的發展領域,逐漸延伸到計劃、生產、供應、銷售、戰略制定等相關領域,即財務管理最核心的任務是收集、分析、整理及管理和企業任務相關的數據信息。綜合性財務管理依托大數據的技術支撐,它可以收集、深度挖掘各行業的多種數據,這樣審計人員就更能全面地知悉行業與企業發展的前景,演進的趨向,了解行業可能遇到的風險。此外,大數據也可以使審計人員在析取信息時,能夠發現被審單位的運營風險,及早提醒管理層制定應對預案,減少損失,防范與化解風險。
(二)目標改進:向預測未來演進
傳統的審計大多為事后的審計,反映審計之前的財務管理狀況。而對被審單位的經濟活動的預測能力不是很明顯。在大數據時代,審計不僅僅是為企業治病把脈,更重要的是為被審部門提供業務發展的預測,明晰被審部門的業績增長路線圖,確定企業的價值取向與發展新目標。審計人員也可以借助大數據平臺,對行業進行全方位的探析,通過數據的整合、分析、研判行業的發展路向,為被審單位的發展積累更多的有用信息,促使管理層科學決策。當然,這需要會計人員與審計人員共同摸索與制定可行性的數據收集方法。同時,實現數據的有效對接與更新,以提升相關人員的預警與預判能力,讓數據為未來服務,成為企業獲取未來的好幫手。
(三)聚焦轉變:向高效的數據審計演進
以往的審計,人們更多地關注審計的精準性,這只適用于小數據的境遇下。在大數據時代下,數據來源日趨多元化,具有海量性的特征,探析數據的相關性正成為未來審計的發展趨向。這樣可以促使審計人員深入厘清事實的本來面貌,精準性及局部性已不是審計注重的最高目標,而事情的全貌與高效成為大數據時代他們追尋的新目標。為此,審計人員必須掌控最新的審計技術,踐行最新的審計方法,如借用云數據庫、聯網審計、數據挖掘、分布式拓樸結構等技術與新工具,更新數據的查詢與處理方式,與時俱進,推動審計效率不斷提升。
(四)功能提升:向實時財務報告延展
相當長的時間內,各單位財務信息都是在業務完成后才形成財務報表,通常需三四個月才能最終形成報表。審計人員也是根據這個報表對被審單位展開審計,這會降低會計有效信息的利用率,影響審計的質量。實時財務報告成為審計效率與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實時財務報告的形成成為可能。這需要各方協同努力,形成合力。一是有效整合各單位的相關會計信息,形成一個中心數據庫,定期進行維護與數據更新;二是數據庫中各單位構建自身的財務更新報告網站,并實現數據共享;三是審計人員和各單位的財會人員,做好數據的分析工作,為數據庫中各單位提供實時的財務數據信息。
參考文獻:
[1] 郭美娣.大數據時代對審計工作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16(20)
[2] 楊凱茜.淺談大數據審計的特點及實現——以審計署對2012年中石油的審計結果為例[J].財經界(學術版),2015(12)
[3] 王麗娟.基于大數據時代的會計、審計發展趨勢[J].商場現代化,2016(26)
[4] 秦榮生.大數據時代的會計、審計發展趨勢[J].會計之友,2014(32)
[5] 陶少卿.大數據時代下銀行內部審計工作的探討[J].現代商業,2014(30)
[6] 鄭國洪,朱芳芳.大數據時代公司治理視角下的內部審計[J].審計月刊,2014(6)
(作者單位:河南省地方稅務干部管理學校 河南開封 475004)
(作者簡介:王瑋,河南省地方稅務干部管理學校講師,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會計、財務管理。)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