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軍
摘 要:眾所周知,自“三農”口號提出之后,農業問題逐漸備受關注。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農業經濟推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從某種角度分析,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之間存在均衡關系。在當前新農村建設中,積極探究農村金融改革,將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與探究,并提出相關的建議與措施,才能真正推動我國農村金融的發展,實現新農村的有效建設。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 農村金融 改革 創新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2-169-02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的進步,可以說在國民經濟中農村經濟占據了重要地位。在當前新農村建設中,積極探究農村金融改革成為了當前最為主要的問題。山東省陽信縣是傳統農業大縣,在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下,山東省陽信縣的“三農”問題成為了焦點問題。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積極在當地設立農村金融改革試驗區成為了最為主要的內容,對山東省陽信縣的發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現階段新農村建設中農村金融改革存在的問題
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山東省陽信縣堅持科學發展觀,嚴格遵照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要求,對農業結構進行調整與完善,新農村建設得到了良好的成績。從農村金融角度分析,在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中,金融在資源配置中具有基礎作用,但是根據我縣的整體發展現狀,可以清楚了解到農村金融存在缺陷。
1.農村金融組織不具備多樣性。現階段,在陽信縣為“三農”發展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主要包括陽信縣農商銀行(原陽信縣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以及郵政儲蓄銀行。并且伴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逐漸演變為陽信縣農商銀行一家獨撐的發展現象,但是從整體角度分析,因為陽信縣農商銀行的規模比較小,且服務能力有限,僅僅滿足農民的簡單生產需求,并無法真正滿足當前農民多樣化的信貸要求。
2.農村金融組織功能有所欠缺。在21世紀,農業銀行成為了農村金融的主要力量,并且也逐漸走向了商業化的道路,因業務能力的開展,農業貸款比例有所下降,這樣一來,則在一定程度上會促使農村儲蓄資金逐漸流出農村。但是從某種角度分析,因為實力比較薄弱,大多數農業金融組織機構的業務范圍開展比較小,無法真正滿足“三農”發展的要求,并且陽信縣農商銀行資金渠道比較狹窄,且缺乏完善的管理體制,自身的服務方式以及服務手段比較陳舊,如此一來則無法進一步滿足新時期“三農”建設對資金的需求。
3.農村金融管理體制存在問題。從整體角度分析,現階段我縣大多數金融機構在信貸管理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現在太過于集中,比如國有商業銀行在放貸的過程中教條與形式化現象比較嚴重,這種情況下則會導致基層部門失去活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會對金融產品的創新以及業務的開展有所限制,進而無法真正滿足農村信貸與金融服務的多元化發展。
4.農村金融制度功能有所欠缺。從當前的發展趨勢分析,我國農村金融中的三級機構功能的作用并沒有得到發揮,其中農業銀行等大多數國有商業銀行基本金融功能出現缺失現象,尤其是從1999年開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逐漸從農村地區撤出,甚至還將其中的縣一級分支機構以及放款權取消,這樣一來便取消了大多數營業網點,導致農村金融資金供給呈現出不足的現象。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對于我國農業銀行發展而言,因為融資渠道不穩定,這種情況下則會導致向商業銀行借債現象層出不窮,會導致融資成本出現上升趨勢,然而卻與實際的優惠貸款利率形成差異,導致財政問題層出不窮。從投資角度分析,因為農村市場化的程度逐漸提高,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或者農業技術開發等方面受到影響,嚴重阻礙了農村信用社的基本功能,無法實現農村信用社新增資本金的擴充。
二、新農村建設中農村金融體系改革對策
縱觀全國,在國家政策的要求下,積極發展三農問題已經成為了當前最為主要的問題,并且各個地區均構建了獨特的金融體系,在我縣農村金融改革中,需積極創新農村金融體系,并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1.完善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在我縣的發展中,陽信縣農商銀行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且也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所在,需要以“三農”為主要向導,加強改革。第一,需要實施股權改造規劃,明細產權責任,因內部人員自身因素影響,所以導致陽信縣農商銀行管理比較混亂,經營風險不斷加劇,這一發展趨勢下則需要進一步規范股份制,并制定完善的內控制度以及法人治理結構,積極擴大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規模,并將不規范的股金進行清理,積極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從而推動農村金融機構的有序發展與進步。第二,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依據當前的發展趨勢,需要制定完善的農商銀行規定,并且要保證陽信縣農商銀行能夠得到穩定發展,還要依據規定與法律法規對農村合作金融的產權以及權力歸屬進行明確,真正讓農商銀行的業務做到有法可依,并且能夠進一步體現出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制度特征。
2.完善農行支農政策。正如上文所言,在“三農”的發展以及農村金融的創新變革中農業銀行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農業銀行是改革的主要出發點,在此趨勢下需要積極發揮我縣商業金融的主渠道作用,其中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第一,要進一步強化資源配置,盡可能滿足農戶貸款的需要,我國農業銀行在新農村建設中需要進一步找準服務農村區域經濟的主要著力點,并且要制定相關的政策,保證信貸資金實現向縣域傾斜。此外,還需要進一步圍繞商業化程度比較高、資金需求量比較大的經濟主體,實現對農業產業化、城鎮化的建設,積極創新管理方式以及信貸手段,對信貸投入力度進行掌握,從根本上保證農戶的貸款需求。第二,積極調整機構設置,制定分層次經營體制。我國農業銀行需要進一步調整內部機構,并且制定有效的分層次經營體制,在積極提高服務效率的同時能夠做好小微企業與三農服務工作。
3.創新農村金融體系格局。在當前新農村建設的發展中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資金關系到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并且也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從根本上保證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有序進行,需要在傳統的金融機構上制定多樣的金融服務體系以及金融機構,筆者認為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成立小額貸款公司,可以引導境內金融資本以及產業資本在我國農村地區建設各種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4.構建多層次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為從根本上將農村金融需求多元化以及供給渠道單一化現象打破,那么則需要從現實角度出發,要制定分工合理、功能互補、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體系,實現金融體系的多層次發展。除此之外,還需要針對農村金融機構的功能給予定位,使其能夠成為新時期農村金融供給的主體。其中農業發展銀行需要將服務范圍加以拓寬,還需要對資金來源進行拓展,可以將信貸支持的重點從流通領域轉移到生產領域,這樣一來才能真正擴大農業綜合開發,才能真正實現新時代的發展要求。與此同時,還需要繼續鞏固以及發展改革試點成果,實現農村信用社與農村金融體系的相互整合,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我國農村信用社的市場競爭力,才能通過制定相關的制度進一步激勵商業銀行的業務,實現農村金融機構的多樣化發展。筆者認為,在當前的發展趨勢下,還需要積極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到農村金融領域,這樣不僅可以幫助農村金融體系的完善,甚至還可以規范民間金融活動。
三、新農村建設中農村金融改革的保障措施
1.政府支持。在當前進一步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的發展體系中,當地部門需要充分認識到農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性,要對金融改革在我國農村發展體系中的地位加以分析,并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在政策的扶持下實現對農村資金的投入。除此之外,還需要積極制定完善的財政補貼機制,制定優惠的利率政策,在循序漸進中提高我國農村金融機構房貸的重要意義,從根本上解決當前我縣農村金融發展所遇到的問題。
2.完善信貸環境。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中了解到,要想真正保證農村金融可以在農村資金供給以及需求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保證新農村建設的有序發展,那么則需要對信貸投資環境加以改革,要制定完善的信貸投資環境,并且要進一步倡導誠實守信,對于出現逃債行為則需要積極打擊。當然,還需要構建信用村寨,要為農村金融的改革奠定基礎,營造氛圍,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與此同時,從全局出發可以了解到我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是一項比較復雜且系統的工程,離不開陽信縣農商銀行、農業銀行、郵政儲蓄等金融機構,在這一發展局勢下,筆者認為,還需要對證券、保險、匯率以及信貸進行考慮與分析,整合全局,如此才能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 趙東龍.新農村建設中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創新問題研究[J].貴州農業科學,2010,01:179~180+20
[2] 趙東龍.新農村建設中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創新問題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0,06:323~324
[3] 劉磊.基于新農村建設的農村金融制度創新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11,03:66~68
[4] 曹明貴.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助推新農村建設[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4:44~49
[5] 皮倪斯倫.論新農村建設下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探究[J].經營管理者,2015,03:298~299
[6] 田麗麗.基于新農村建設的農村金融改革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4,08:28~29.
[7] 蔣定之.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與創新構建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J].中國農村信用合作,2008,01:5~8.
[8] 皮倪斯倫.論新農村建設下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探究[J].經營管理者,2015,03:298~299
[9] 胡偉,馬立黨.從新農村建設看農村金融體系的改革創新[J].理論觀察,2006,04:171~172
[10] 劉瑋敏.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J].宜春學院學報,2006,03:108~111
(作者單位:山東省陽信縣農業局 山東陽信 251800)
(責編: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