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關鍵詞】 音樂教學;互動式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5—0069—01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過程互相作用的整體性動態過程,其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和認知的自我建構,通過調節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以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法。那么,互動式教學模式該如何實踐應用呢?
一、課堂教學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變“講堂”為“學堂”,變傳統灌輸式為學生探索式
新型理想化的教學模式是要通過教學中師生的雙向活動,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能在課堂中主動參與,使課堂成為積極互動的、優質高效的課堂。如,在樂理教學中,可以采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行師生互動,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實現生生互動;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可以采用學生“自學交流”的方式,對視唱、模唱進行練習、檢測;在聲樂(器樂)教學中可采用“表演評議”的方式,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二、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創設良好的教與學的交流互動氛圍
1.教師要善于創設和營造輕松、愉快、融洽的教學氛圍,以及富于挑戰性的課堂教學情境。教學過程既是知識傳授的過程,又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融洽、平等的師生關系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才會興趣盎然,思維活躍,才能愛學、樂學、善學。
2.教師要做到精心備課,把握好教材的重難點。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學習特點做好教學的準備,不僅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難點,做到深入淺出,而且還要利用好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達到身臨其境的境界。
3.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有備而來。在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不但能夠在前一天學習的基礎上“溫故而知新”,而且能夠突出新課學習的重點。教師應該讓學生做到胸有成竹、有備而來,在課堂上有充足的底氣、發言的資本,也更有參與的熱情。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是互動式教學模式不斷發展延續的重要保證
在已呈現學習目標的基礎上,教師要向學生提出更為具體的適合學生的基本經驗和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現有水平,能體現目標分層差異,思考性成分較多的學習任務、學習的方向,教給學生基本的自學方法和必要的規則、應注意的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明白要做什么。在新授課開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業層次和認知水平的特點,向學生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確定自學的方法和要求后,由學生個人自學,讓其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尋新知,為小組討論做好準備。只有在學生思考到達一定程度的基礎上展開討論,才有可能出現一點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經過這一步后展開的討論,才有可能出現觀點的針鋒相對和正面交鋒。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之前,千萬不要漏了這步,一定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防止以小組包辦代替獨立思考。當然,學生的自學還需要教師不同程度的指導和調控。
四、搭建藝術實踐的平臺,讓學生在表演實踐中得到廣泛互動
參加音樂專業高考的學生在面對專業課考試時,個人的心理素質也至關重要,所以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展示和鍛煉的機會。如在聲樂或器樂教學中,隨時鼓勵學生進行演唱或演奏展示;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園內的各項活動,定期舉辦專業課展演或匯報演出等等。通過這些活動,以學生相互點評、讓表演者交流心得體會、教師點評等方式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交流,可以使學生在心理素質、舞臺形象、舉止儀表、技能技巧等方面都獲得最直觀的感受和信息反饋,從而鍛煉良好穩定的心理素質,促進專業素質快速提升。
五、抓好作業的布置與檢查,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完成作業
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業要具有針對性,特別是樂理作業要體現教學目標,要遵循由簡入深的原則,按知識點進行系統訓練。在后期進行強化訓練時,建議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分層進行作業。在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相互交流、互相學習。另外,還可以充分運用一些音樂網站或軟件,讓學生的學習更廣泛更高效,使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學生與教師產生更多互動;還可以把演唱或演奏視頻發布于網絡平臺,讓學生自己反復揣摩,或老師直接進行指導。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