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曙曦+陽雯+李永
內容摘要:近年來,高職公共基礎課在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嚴重滯后,課程目標定位不清、教學手段單一、師生教與學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本文在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以重慶工商職業學院《應用寫作》課程為例,在爾雅通識課程平臺上建設《應用寫作》在線開放課程,并利用該課程組織翻轉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為高職公共基礎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翻轉課堂 公共基礎課 高職
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對傳統教學形式的顛倒。在傳統教學中,課上,教師負責講授知識點,課后,學生自主完成作業。而這新的教學模式是讓學生在家里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學習,以此代替教師的課堂講解。課上,師生則將精力集中在練習和學習任務的完成上。
近年來,相關研究表明:相對傳統在線學習而言,學習者參與翻轉課堂學習的目標更為明確,學習滿意度、成就感較高,學習者更偏重觀看視頻資源。論壇參與率較低,線下學習小組合作較為普遍。
一.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的困境
公共基礎課是指根據培養各類專門人才的總目標和普遍要求而開設的,所有系科、專業的學生均須修習的課程,大致可以分為思想政治理論、軍事國防、身心素質、基本技能、文化修養、職業實踐等六大類。
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專業課程和實踐類課程改革成績顯著,基本確立了基于工作過程和工作系統的課程改革理念,形成了諸如工學結合、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具有高職教育特點的教學模式。然而,高職公共基礎課卻因課程教學目標定位不清,自身課程知識體系偏理論化,國家相關政策的約束以及人才培養起效較慢,難以考核等原因,導致高職公共基礎課在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嚴重滯后。
二.以《應用寫作》為例,探尋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
1.建設《應用寫作》在線開放課程
筆者通過常用歸類分析法、層級分析法、信息加工分類法以及解釋結構模型法四種分析方法對當前學習者特征、學習環境、學習內容進行分析。
從學習者年齡段、認知發展水平、學習動機、學習風格等四個方面,總結概括出學習者特征。從網絡接入情況、網絡平臺等硬環境以及交互方式、學習氛圍等隱性環境進行分析,明確當前學習環境特征。從教材、課程知識體系等進行梳理,羅列出《應用寫作》課程知識框架圖。
在前期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明確了教學目標,設計與之相適宜的課程學習方法、學習策略,創立課程框架、確定知識點呈現的形式。擬定課程大綱和授課思路,確定視頻單元(包括出境講解、手寫講解、實景講解、動畫演示、專題短片、訪談式教學等形式)和非視頻單元(包括習題、討論、補充材料等形式)的整體設計,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學習序列。進而,據此開展《應用寫作》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制作。
資源建設后,由課程教學團隊進行自檢,組織Beta Testers測試。隨后,由學院組織對相應視頻文件、字幕文件、課程大綱、習題等資料進行上線審核,審核通過后公開發布,供學生學習。
2.翻轉課堂的設計與實踐
在建成《應用寫作》在線開放課程后,筆者探索形成了“課前自主學習→課中知識內化→課后知識深化”為線索的翻轉課堂教學路徑。
在課前自主學習階段教師和技術人員在課程平臺上創建社區、設置課程并對每個版塊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學生在這個階段閱讀學習指南,觀看各知識點的視頻和課件,進行各知識點的專題測試,根據測試結果找到知識盲點進行補充學習,將實在無法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堂上提問。
在課中知識內化階段,首先創建學習小組,創設職業情境布置任務,各小組對任務進行分工完成寫作學習,協作學習后,提交學習成果并對學習的效果進行總結、反饋。教師在這個階段做好問題解答、交流反饋、教學監控、學習引導等工作。
最后一個階段即課后知識升華,該階段各小組對學習成果進行整理、匯總,在班級中進行成果的分享。教師在該階段重點做好過程引導和效果評價。
3.翻轉課堂的效果
為驗證翻轉課堂的效果,筆者選擇了同一學院、同一系別的兩個平行班級中,分別用傳統面授和翻轉課堂的方式開展《應用寫作》課程教學。在期末考試中,筆者設置了填空、改錯、情境寫作三個題型。傳統班有33人參考,試點班有20人參考。其中,填空題共20分,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改錯題共40分,通過對應用文題目、表述、結構進行修改,考核學生的基礎寫作能力;情境寫作共40分,學生通過分析情境要素,選擇合理的文種進行寫作,以此考察學生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
通過比較兩個班級各個題型分數及總分的平均分(見表1),可以看出試點班與傳統班相比,其改錯題分數及總分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試點班填空題分數顯著低于傳統班(13.10±2.94比17.52±1.42,P<0.05),情境寫作題分數顯著高于傳統班(32.40±4.62比26.55±3.34,P<0.05)。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在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的學習主要集中在課外,通過在線開放課程進行自主學習;課內多關注知識的應用,對理論知識的識記考核較少。雖然,翻轉課堂試點班理論識記教學效果不理想,但卻較好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
三.經驗與反思
通過本次試點,能充分證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有效地解決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學積極性不高、學生個性化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問題,對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學效果的提升非常明顯,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然而,在翻轉課堂組織與實施的過程中,應重點做好學習路徑規劃、學習習慣培育、線上學習氛圍營造等關鍵環節。
1.合理規劃學習路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本次試點初期,在線開放課程的師生使用量一路飆升,師生對這種新的教與學形式都非常感興趣,但從第一次平時作業的完成情況來看,學生學習質量并不高。究其原因,我們對10名學生的學習路徑進行跟蹤,發現學生們被逼到網上,面對撲面而來、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活動卻感到手足無措,不知道從何入手,出現了學習“迷航”現象。為此,筆者從第二階段開始,以周為單位制定了《學習實施方案》,告知學生每一周要學什么資源,要完成什么活動,這一周里有什么注意事項等。這樣清晰的學習路徑讓學生更好地、更系統地完成了學習,有效地培養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
2.注重學習習慣的培育,引導學生掌握翻轉課堂學習技能
在本次試點的第二次集中授課時,筆者意外地發現學生課程筆記寥寥無幾。當學生對課程資源和活動給出高評價的同時,卻連基本的重要知識點記錄、勾畫都忘記了,學生們在網上往往是在“看熱鬧”,沒有從一篇學習資源或一段授課視頻中找到教師傳達的重難點。為此,筆者在學生的《周學習記錄單》中增加了諸如“視頻的第02:31處,老師講了什么?您有什么體會?”的問題,以此提醒學生在“熱鬧”的視頻中找到教學的重難點。
總之,筆者在高職公共基礎課上不斷開展著研究、實踐與探索,雖小有成果,但我們的試點還處于起步階段,供研究的實證性案例不夠充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還應加強在線學習支持服務,線上、線下融合機制的創設。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將在社會媒體對翻轉課堂的影響、學習支持服務的效率、學習共同體建設等方面持續跟進。
參考文獻
[1]劉明珠.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學生的教學實施及效果分析[J].信息化建設,2016,(2)
[2]陳怡.基于混合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4
[3]游錄超.高職實用寫作課程的翻轉課堂設計與實施[D].浙江:浙江師范大學,2014
基金項目:2015年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慕課視野下高職寫作課程的翻轉課堂設計與實踐”(課題編號:2015-ZJ-028)研究成果。2017年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在線教育研究基金(全通教育)一般課題“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基礎課中的應用”(課題編號:2017YB179)研究成果。2016年重慶市教委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基于‘三融合的混合學習課堂形態特征與應用模式研究——以《演講與口才》為例”(項目編號:162099)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