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勇
摘要: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深度不僅在學校的實施力度,還與學生的配合度有關。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升華學生的思想為推動校園文化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思想政治;校園文化建設
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對于學生思想教育和德育管理工作依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原則出發,主要從幾個方面進行。
一、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要關心愛護學生而后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形成一個朝氣蓬勃的集體。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不僅在課堂,也在課外,通過每周班會課進行或課外活動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僅依靠班主任,也要依靠課任教師。
二、注重班風建設
要組建一個成功的班級,就要培養有一批品學兼優、責任心強的班干部來管理班級。這樣,能帶動其他同學不斷進取,從而形成良好的班風。班級干部在選拔上,在學生中有較高的威信,能產生一定的影響的學生,這樣在一些組織活動中,使學生們容易接受,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證明在民主選舉的基礎上,經過班主任的優化組合而產生的班委會,得到了同學們的信任和擁護。成立一支優秀的班干部,以學校學生準則,班規原則帶動管理班集體,形成良好的班風,達到學生思想政治上的一個提升。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主要是以學習為主,但大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夠明確,態度不夠端正,作為班主任及課任教師,通過案例實例經常性地進行思想教育,以表揚為主,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定期通過開展學習、技能賽,或開展小組互幫互助學習比賽,刺激并提高學生的競爭學習,讓學習成績高低不同的學生都能功課可做,有技能要學,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的氛圍。
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為推動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做了鋪墊。校園文化的建設開展通過校園精神、校園環境、校園文化活動進行,在推進校園文化過程中,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起著互推互進的作用。
四、建設校園精神
1.大力加強校風建設。提煉學校優良傳統,緊密結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動的開展,通過各種形式的載體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努力營造團結和諧、開拓進取、求實創新的校風。通過校歌、校報校刊、制作校風宣傳牌等形式,讓師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和激勵,增強師生對校史、校風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
2.努力營造優良的教風。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作風和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學校要幫助教師確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逐步形成以“愛生”和“敬業”為核心的師德規范,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學歷進修、崗位培訓,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學習活動,提高教師的理論修養和業務水平。
五、校園環境建設
要把校園環境建設與創建特色學校、文明學校結合起來,通過不懈的努力,抓出成效。環境建設有5點。
1.校園的凈化。大力加強學校的衛生保潔工作或學生的環境保衛工作,全面治理校園內存在的“臟、亂、差”現象,辦公室、教室、實驗室等教育場所,保障寢室、食堂、廁所等生活設施干凈,保持墻壁、閱報欄和各種宣傳窗的整潔、有序。
2.校園的綠化。以實用、經濟、美觀為原則,以綠色植物造景為主,花壇為輔,適當設置景點,做到點面結合、布局合理、搭配協調,營造花草蔥榮、綠樹成蔭、清爽優美、賞心悅目的校園環境。達到“一校一景,校在林中”的綠化效果。
3.校園的美化。學校的各種標牌設置都要美觀、精致,走廊、過道和室內,要飾以與環境相協調的體現公民道德規范、職業道德要求、素質教育實施、課程改革目標、人文精神培養、終身發展需要等內容要求的名人畫像、名人名言、名家字畫,或師生的書畫、美工作品等,挖掘、保護校園內或校園附件的自然、人文歷史景觀,使學生耳濡目染,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藝術熏陶和思想感染。
4.校園的文明用語。大力推廣普通話,使之成為校園文明語言,校園內使用文字要規范,如校風、校訓、標語、警句等。校園內使用文明用語,從教師到學生,做到互相監督互相學習。
5.校園環境的知識化。要充分挖掘學校的各種資源,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加強多方面知識的宣傳與普及。校園內的外墻或教室樓層間選擇道德規范、文明禮儀、愛國愛民、清正廉明、清節自守、勤勞勇敢、質樸儉約、勤奮好學、尊師重道、理想信念、陶冶情操等為主題,通過板報、櫥窗的科普宣傳,校園里的花草樹木旁掛的精致小牌、教室里學生自辦的學習園地、舉辦知識競賽等方式,使學生在受到藝術美的熏陶的同時,學到豐富的知識。
六、校園文化活動
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特長,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活動要有利于培養和鍛煉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再現校園文化精神。
1.組織各種形式和內容的學生社團或興趣小組。成立文學社、書畫社、合唱團、舞蹈隊、球類隊,定期舉辦文藝表演、召開校園音樂會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既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也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發展。
2.積極開展讀書活動。辦好學校圖書館,在增加藏書量的同時,更要重視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開放圖書室,盡量設置閱讀課。積極引導教育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利用講座、演講、征文、校園讀書周等形式,推動學生讀書活動的開展,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3.多渠道開展教育活動,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有條件的學校要充分發揮校園廣播站等媒體作用,同時要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和德育基地的作用,從而保證學校教育活動的全方位開展,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七、結束語
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形成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制度環境,促進廣大師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