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目
一、小學生發言習慣的個案研究具體過程
(一)個案一
行為特征:五年級的周秉日同學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寬松,對孩子要求大而化之,對孩子的學習習慣養成更是一種“慈母型”的寬容態度。他們對孩子過分寵愛,平時說話表達要求不高,使其語文學習成績不穩定,并逐漸滋生了許多壞習慣,如:說話意思表達不清楚且浪費時間等。漸漸失去了發言的興趣與積極性。
現狀分析:經過仔細觀察,多次耐心細致地談心和家訪,并從其他同學處對其進行了解,我對學生沒有良好的發言習慣原因進行了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小學生正處于好玩的年齡,而他們認為發言只要大概意思正確就行了,便選擇了放棄對自己嚴謹的說話習慣的注意;學生家長對其過分溺愛,在家無人督促,父母忙于做生意,與孩子交流溝通較少;學生在小學低年級時沒有養成嚴謹的說話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水平的提高,知識的不斷更新,到了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更加失去對自己語言習慣培養的信心,逐漸失去了積極發言的興趣。
改進措施:基于這幾點原因,我做出了如下的改進措施:
1.在課堂教學中首先從一些簡單易答的問題人手,如:朗讀課文,領讀等形式,給他充分的勇氣,并激發其發言欲望。在其想說的基礎上,及時給予獎勵,打消其發言的緊張情緒。
2.及時在全班集體同學面前進行表揚,從他的臉上我看到了他要表現好的決心。這激起了他的好勝心理,調動了發言興趣和熱情。在繼續讀書時進行指點,再次請他范讀、領讀,他的興趣增強了,信心就足了。
3.再到學生家里家訪,把孩子在校發言情況與家長進行了反饋溝通,確立了共同的目標,我們都將扭轉這個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把逐步培養良好的習慣定為首要任務。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身上有哪些優點,還存在哪些不足。
改進效果:實踐證明,經過課內若干時間的練習,學生良好的發言習慣就初步形成了,激發起了學生的積極發言興趣與熱情。
(二)個案二
行為特征:姜巖龍同學思維靈活,表達欲望強。平時發言較隨意,發言時伴隨有拽衣角、雙腿晃動、站不直等動作。有一段時間,這個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很散漫,不時插嘴,并伴有離開座位等現象。
現狀分析:經過與家長的溝通與平時的觀察,該生發言問題的主要原因有:該同學思維活躍,急需表達自己的思想,有較高的表現欲望,希望得到肯定,會直接跳起來舉手喊道:“我知道,我知道!”,導致說話時過于緊張而說不完整;對于別人的發言沒有足夠的耐心進行傾聽。每次我讓學生討論、堂練時他會多次向老師反映“他,她不跟我交流”、“他/她不會說”等;也體現出平時的學習中發言時表達自己觀點的方法不明確。
改進措施:通過對幾點原因的分析,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對學生的發言習慣進行改進:
1.針對該生的發言習慣問題,作為班主任老師先在生活上多關心他,鼓勵班上的同學和他多交往,多交流。在學生的態度上首先明確告訴學生為什么上課發言要先舉手,再進行示范練習,注意發言的體態及聲音的高低。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自我反思自己的行為,不僅關心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也懂得去尊重他人的觀點。
2.對學生的發言提出明確要求。每次做到后,就及時進行鼓勵與表揚,不斷進行強化鞏固。
3.常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如何表達個人的觀點。尤其針對學生不太會點評的現狀,我反復示范,再經常讓學生練習點評。經過多次練習,學生掌握了一些規范的點評語言,比如“我表揚……我希望……我向對方提一個小意見……”等。
改進效果: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促使學生主動調整自我的發言習慣,在不斷地主動地調整中形成良好的完整發言習慣,逐漸發現姜巖龍在平時發言中,懂得了與他人交流的方法,能夠讓大家接受自己的意見。
二、良好發言習慣問題的提出及研究現狀
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現代人在與人合作交流時的基本素質之一,所以強化語言訓練提高學生素質便成了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
在實際教學工作當中,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目前的教學特點,積極運用發言習慣養成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激勵目標,培養發言興趣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有高效的學習方法,科學的學習態度,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生動直觀和趣味盎然的學習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欲望?!彼^目標激勵,就是設置或確定適當的目標,激發人的動機,達到調動人的積極性的激勵方法。激勵有利于肯定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和富有成果的學習成效,尤其是當學生發言出現問題時,我們常以批評為主要的教育方式,結果使學生養成了拘謹、缺乏自信的人格特征。
(二)適度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學會傾聽。”學生發言情況能否有不斷的提高,并最終養成習慣,善于傾聽是不可少的。這就要求學生:能認真聽取別人的講話,尊重講話人;在聽取別人講話時不隨便打斷別人;能及時地掌握別人講話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能做出分析和評價;有不同意見能善于和敢于與人交流。專心聽講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獲取信息的必要手段。
(三)立足課堂,給予學生鍛煉平臺
現代課堂教學是在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下進行的,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有時也包括學生與媒體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在班級授課制中,師生中的有序發言是完成這種合作與交流的一種重要形式和渠道。用示范的方法調控語速,使孩子們養成正確、有序、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四)多種學習形式,全方位養成習慣
各種活動形式中的訓練。將學生的良好發言習慣訓練有機滲透到日常的生活中,對學生良好發言習慣的養成作重點指導和訓練。在班級中,通過小組、組間、師生之間的合作討論,互相交流信息,共同解決新問題。
(五)融入集體,加強榜樣環境感染
榜樣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能觸動學生心靈的是學生直接交往中的一些榜樣,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對學生產生一種持久的潛移默化的作用。要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為重要。語言示范:臉上的表情寫滿了一個人情緒。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有生命、會思想的孩子。教師應時刻以飽滿的精神,高漲的熱情去感染每一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