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利
摘要:和平區構建的“奠基未來”區域教育文化體系中要求今后的課堂教學應當全面轉向“以學為本”,有效減輕了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有利于培養學生具有創造、合作等適應未來社會的關鍵能力。
關鍵詞:關鍵能力;課堂作業;WPS電子表格
引言
和平區構建的“奠基未來”區域教育文化體系中要求今后的課堂教學應當全面轉向“以學為本”,即以學生為本、以學習為本、以學情為本,隨時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調整課堂教學的方式、進程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具有創造、溝通、合作等適應未來社會的關鍵能力。
何為關鍵能力?德國社會教育學家梅騰斯(Mertens)于1974年提出這一概念,認為“關鍵能力是那些與一定的專業實際技能不直接相關的知識、能力和技能,更是在各種不同場合和職責情況下做出選擇判斷的能力;勝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預見的各種變化的能力”。
本人認為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應該側重培養學生的細心觀察能力、勇于質疑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關鍵能力。
2015年,本校的七年級信息技術課程開始啟用新教材。其中電子表格采用了WPS軟件,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是一個全新的軟件,那么,教師如何設計課上作業,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呢?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
七年級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思維還比較簡單,觀察事物還比較馬虎,粗糙,容易忽視細節。那么,教師就應注意在日常教學和作業布置中提出相應要求,有意培養學生的細心觀察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去觀察比較,去思考和探究,加深過程的理解,而不是僅僅掌握某個操作過程的步驟。
信息技術上冊第二單元“探秘電子表格”介紹的是WPS軟件的使用方法。在這之前,有些學生可能已經接觸到了EXCEL軟件的使用方法。但是大部分同學沒有使用過WPS軟件,教師如果按部就班的講解WPS軟件的操作步驟,因為有與EXCEL相似的地方,學生可能覺得沒有新意,容易倦怠,聽課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教師不如改變思路,從兩種軟件的操作差異為課堂作業的難點和突破口,這樣既突出了教學重點,又讓學生體會到了新意,培養了學生的細心觀察能力。
第一節“填充柄”的用法。實例是介紹如何快速輸入數字l到8。這是涉及填充柄用法的常見例子。EXCEL軟件的操作方法是:在當前單元格如A1中輸入數字1后,結合CTRL鍵拖動Al單元格的填充柄;而WPS軟件則是直接拖動相應填充柄,這二者的操作過程是有區別的。教師就可以將其布置成作業,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真實感受這兩種軟件操作方法的不同。這樣,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關注細節,分辨差異,提高細心觀察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不畏權威,勇于質疑的能力
在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為什么中國仍然缺乏拔尖創新人才,中國仍然缺乏自主研發的產品?這和現在學生們通常只是按部就班地執行任務,沒有質疑精神,不會提問題有關。為了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作業布置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敢于質疑、不畏權威的能力。比如講解第三節常用函數的使用時,對于“COUNTIF”函數,操作相對比較復雜,是一個教學難點。本人以計算單項練習的合格率為例介紹“COUNTIF”函數的使用方法,講解并演示后讓學生自己完成四個項目的合格率。布置了三項作業:一是完成單項合格率;二是快速完成其它三項合格率;三是完成總成績和平均分的合格率。
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有學生就提問:其它三項是不是可以用填充柄直接拖動完成呢?本人給出肯定答復并表揚了這名學生。然后學生又問:總成績的合格率也用填充柄完成嗎?這時我就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請同學自己嘗試。然后有學生就發現總成績的合格率不能單純用填充柄來完成,本人就請他來闡述原因。學生解釋說:“因為指定條件有變化。原來是單項成績,所以60分為合格,現在總成績是四項成績之和,條件應該改為240分為合格。”這個學生觀察的很細,質疑的很好。因為書中附帶的答案就是單純用填充柄來完成的。學生通過深入探究,從而發現了這個問題。這種不畏權威,勇于質疑的精神就非常好。本人大力表揚了這名同學,讓全班同學向他學習。教師在學生的課上操作練習中,應放手讓學生實踐,而不是直接告知答案,有意培養學生不盲目教材,不迷信權威,勇于質疑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從2015年以來,天津市實施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進行學區化辦學。新升入七年級的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小學,學習的進度都不一樣,計算機操作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差距還非常大。那么如何能夠在課堂中保證這些學生都有所得呢。本人就采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機房中左右兩個同學成為一個小組。平行的兩個小組為一個大組。我在講完操作方法并演示后,就要求學生做練習。在練習過程中,大組中的四個人都不會,可以舉手問老師,如果其中有一個人會,可以給旁邊的人講解,最后是平行的四個人都會。然后,哪個組做完,老師看一下。這個組的成員可以作為小老師給其它不會的組講解。最后,小組成員都會了才能記錄成績。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利用時間,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當今社會需要的是有創新意識、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教師要在平時的作業布置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使學生不僅僅會進行操作例題的原樣模仿,而且會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自我創造,自由發揮,能操作出別具特色的內容。例如學習第二節數據表修飾后,請同學就原來輸入的課程表進行美化,比如可以增加底紋,改變表格線的樣式、顏色、寬度,改變文字的字體,字號等。然后提交上來后,由學生進行點評,互相借鑒,從而激發學生的獨創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再比如第四節繪制數據圖表,教師可以布置創新作業:給學生幾個不同的表格,要求他們練習用其它幾種圖表類型來進行創作。通過練習,自己比較總結圖表的不同使用方法,使學生不拘泥于教材中介紹的幾種例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綜上所述,教師應精心設計作業形式,采用多種手段,通過多種途徑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使學生能適應新形勢下對人才的需求,使學生盡快具備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關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