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思會
摘要:大課間活動是學校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大課間活動是近幾年在傳統課間操基礎上蓬勃發展起來的一種學校新的體育活動組織形式。與傳統課間操相比,體育大課間活動時間長,活動內容多,形式活,練習強度適宜。它不僅可以對學生緊張的學習起調劑作用,而且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有明顯的實效。在實踐中證明,它是實現新的體育教育目標的有效載體,它在全面實施健康、快樂教育,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發展的過程中正顯現出重要而特有的功效。
關鍵詞:大課間;體育教育目標;有效載體;快樂教育;和諧發展
一、我校體育大課間活動的基本情況分析
1.學校開展體育大課間活動的項目
由于我校教學區離田徑場比較遠,我校僅以廣播體操和團體跑操跑為我校大課間活動的主要項目,項目設計之初,學校希望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讓所有學生在同一指揮的情況下能達到強身健體、緩解學習壓力的作用,因此大課間活動開展了2年,學校利用每天課間操的25分鐘時間開展活動。剛開始由于是全校統一進行,氣勢轟轟烈烈,深受學生的喜歡。而現在我們發現體育大課間活動的內容過于單調,很多學生只是應付式的完成,嚴重影響了學生對活動的積極性,更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2.學校開展體育大課間活動的組織形式
我校大課間活動的組織形式還是靠傳統的方法來實施,由體育教師指揮進入場地,整理好隊伍,體育委員清點人數、接著聽音樂團體慢跑兩圈(300米×2),跑完后接著做廣播操。在整個活動中,由于所有年級參加的項目都相同,雖然班主任也組織參與,活動中還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女生經常謊稱生理期不參與跑步、做廣播操沒有按動作要求進行,有極大部分學生是為了完成任務。在跑步時,由于有的學生天生體質比較弱,學生速度比較慢,往往會出現跟不上本班速度,影響隊伍的整齊性,甚至有停下的,影響到后面的班級。以上出現的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活動的順利開展。
3.學生對體育大課間活動的喜愛程度
大課間活動開展之初,確實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歡,因為活動由原來單一的廣播體操改成了加團體滿跑。但是這種喜愛并沒有延續多長時間。隨著學生參加活動次數的增加,以及活動中出種的種種不良現象,與當初學生的興趣濃厚、積極投入相比,變成現在的參與性不高、甚至流露出厭惡的情緒,學生抱怨連連,有超過六成的學生對我校大課間活動現狀表示不滿意,大部分學生對現有的體育場地不滿意。
二、影響我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主要問題
1.學生、家長、老師意識的局限
當前,由于社會還是以升學率及成績衡量學校的辦學水平,導致大部分學生、家長、老師認為學校開展體育大課間是浪費學生學習時間的活動。
2.師資配備不足
我校22個教學班,三位體育教師(其中籃球老師一位,健美操老師一位,體育舞蹈一位)。由于體育老師人數少,不能對所有項目都進行有效的指導。
3.課間鍛煉項目重復單一
我校課間內容成為一種定式:繞田徑場慢跑兩圈然后做廣播操。學生在一定時間后會不由的感到“乏味”,畢竟沒有練到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比如籃球,足球等。
4.組織與實施不夠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
由于體育大課間活動是近幾年出現的,我校成立時間短,其組織管理還處于實踐摸索階段,學校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對如何抓好大課間體育活動理解不夠深刻,對活動質量、活動內容、活動模式、組織形式、評價體系等方面都缺乏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對如何利用活動推進素質教育,并在長期的開展實踐中不斷改進、深化、創新,值得深思。由于在嘗試推行中帶有強制性,學校往往生搬硬套,出現教條主義。
三、大課間改進方法
1.轉變觀念,改善體育大課間活動的組織形式
隨著《中央七號文件》的出臺,如何貫徹落實文件精神,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大力推進大課間體育活動成為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但當前應試教育仍然盛行,學生成績、升學率依然還是體現學校辦學水平的標志。如何取舍,如何平衡,這都需要社會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幫助,讓領導堅定明確辦學理念,引導他們真心實意推進素質教育,堅持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深刻認識到體育大課間活動對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并不斷轉化成學校的辦學思想,以及成為全體教師(特別是體育教師及班主任)的觀念和具體的積極行為。這是體育大課間活動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2.從學生興趣出發,設置多樣化項目
由于每個學生的愛好興趣都不一樣,在課間操時,建立多種運動項目讓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選擇性的練習。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體驗運動帶來的快樂及價值和意義。如:跑步,籃球,跳長繩,武術,羽毛球,竹竿舞,體育舞蹈、健美操、乒乓球、毽子等。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報相應的項目,由社團負責組織活動,體育教師在需要的時候給予一定的指導。
3.加強宣傳力度,加大教師對體育大課間活動的指導
大課間體育活動允許有較大的彈性,留給學校及教師以靈活處理安排的權利,留給學生以選擇的空間。各年級學生的實際心理、生理、運動參與、運動技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具體設計安排時,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作用。
針對學生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體育基礎、場地器材、季節氣候等實際情況選擇、編排內容,做到因校制宜、因班制宜,甚至有些活動因人制宜,克服自身不足,充分挖掘和利用自己的優勢條件,講求實效,不搞形式主義。同時在大課間活動進行中加強指導,杜絕因不規范操作或不小心發生意外。
4.引進民族趣味性項目和大膽創新適合自己學校的體育項目
引進新型體育器材,打造傳統型、創新型體育課間。比如:竹竿舞、板鞋、高蹺、珍珠球、篾雞蛋等少數民族體育項目。
5.根據季節設置相應項目
使學生真正達到相應的負荷量,如秋、冬季應安排跑跳類項目,春、夏季應安排強度小一點的技巧類項目。
大課間活動的開展對豐富學生生活,增強體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化大課間活動的內容,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改善現狀刻不容緩。因為它的特殊性,針對本校實際,我做出以上分析與建議,希望得到同行的有效建議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