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飛
河南汝州市人民醫院骨科 汝州 467599
PFNA內固定術治療高齡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效果觀察
張少飛
河南汝州市人民醫院骨科 汝州 467599
目的 比較PFNA和DHS內固定術治療高齡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方法 根據不同術式將64例高齡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分為2組,各32例。對照組實施DHS術,觀察組行PFNA術。比較2組手術情況及術后髖關節Harris 評分。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12個月,2組骨折愈合時間及髖關節Harris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高齡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實施DHS和PFNA治療,均可獲得滿意效果。但PFNA的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可作為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首選術式。
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PFNA內固定;DHS內固定
股骨粗隆間骨折好發于高齡人群。非手術治療需長期臥床,易引起肺炎、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因此多主張在無禁忌證的前提下實施手術治療[1]。2014-01—2016-01,我科對64例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分別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和動力髖螺釘(DHS)治療,現將效果比較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01—2016-01間我科收治的64例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跌傷29例,車禍傷21例,重物砸傷14例。受傷至手術時間3~10 h。均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確診。均伴有程度不等的骨質疏松。男36例,女28例;年齡62~86歲,平均73.5歲。按Evans分型[2]:I型13例,II型23例,III型21例,IV型8例。合并心腦血管疾病31例,糖尿病7例。按照不同術式分為2組,各32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完善術前各項檢查,積極控制并存疾病。對骨折移位明顯的患者先給予皮牽引3~5 d[3]。術前30 min靜滴抗菌素。全麻下仰臥于骨牽引床上,健側下肢外展,患肢伸直內收12°~15°。C型臂透視下閉合復位,滿意后維持牽引狀態,常規消毒、鋪巾。對照組:在大轉子外側下方2~3 cm取長15 cm直切口。充分暴露大轉子及近端股骨。在定位器協助下將導針從大粗隆的頂點下2 cm處打入到股骨頭軟骨下1.0 cm。透視確認導針位置良好后,測量深度。攻絲、擴孔,擰入長度合適的DHS。選用相應長度的套筒鋼板放置在股骨干外側,依次擰入皮質骨螺釘固定,擰緊加壓尾釘。沖洗創面,放置負壓引流,縫閉切口。6~8周后扶拐負重。觀察組:取大粗隆上5 cm的縱切口,鈍性分開臀肌。開口器在大粗隆頂端1/3偏內側處開口,在髓腔中插入導針并擴髓。置入PFNA主釘,透視確認深度適合后拔出導針。將相應長度的螺旋刀片沿導向器打入股骨頸中鎖定。安裝遠端鎖釘,放置負壓引流管,縫閉切口。3~4周后扶拐負重。2組術后均給予預防感染和靜脈血栓形成藥物。繼續治療并存疾病和骨質疏松。術后3 d下肢行CPM功能鍛煉及等張訓練。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2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隨訪12個月,比較2組患者的髖關節Harris 評分[4]: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為可,<70分為差。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12個月,2組骨折愈合時間及髖關節Harris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常伴有骨質疏松,多為不穩定骨折,且有多種并存疾病,閉合復位困難且復位后不易保持骨折端的穩定。故應選擇創傷小、出血少、手術時間短、固定效果好并可以早期進行功能鍛煉的內固定手術[4]。手術方式有髓外固定和髓內固定兩大類。其中DHS是臨床應用較多的髓外固定系統。其由高強度套管鋼板、滑動加壓螺釘的130°和135°角狀剛性連接結構組成。通過側方套管鋼板和滑動拉力螺釘,將股骨頭頸段與股骨干固定為一體,具有加壓和滑動雙重功能,因此兼有動、靜加壓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負重活動,促進骨折端的愈合。但DHS缺乏內側支撐及有效的抗扭轉力,尤其對不穩定型骨折患者,易造成拉力螺釘切割股骨頭或鋼板的折斷造成骨折再次移位等并發癥[5]。
PFNA是在PFN基礎上改良而成的髓內固定系統,具有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出血少、穩定系數高、臥床時間短等優勢[6]。螺旋刀片可增加抗切出力和抗旋轉力,提高成角的穩定性。由于刀片表面積寬大和逐漸增大的內芯直徑,在直接打入股骨頸內的過程中,對骨質破壞少的同時刀片可嵌壓周圍的松質骨,達到理想的錨合力,促進股骨頭頸的牢固固定,防旋和支撐效果明顯,不易切割股骨頭,有利于促進骨折快速愈合,尤其適合高齡骨質疏松的患者[7]。
我們對64例高齡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分別實施DHS和PFNA治療,結果顯示:PFNA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均顯著低于DHS。隨訪12個月,兩種術式的骨折愈合時間及患側髖關節Harris 評分無明顯差異。說明在無禁忌證的前提下對高齡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實施DHS和PFNA內固定治療,均可獲得滿意臨床效果。但PFNA手術創傷小,安全性高。
[1] 張立全,胡新杰,李夢陽,等.PFNA微創治療高齡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療效分析[J].臨床研究,2016,24(2):194.
[2] Evans EM.Treatment of trochenteric fracture of the femur[J].J Bone Joint Surg(Br),1949,31:190.
[3] 冉學軍,鄧長青,蘇琴,等.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頸骨折內固定失敗及術后股骨頭缺血壞死[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2,27(8):714-715.
[4] 唐弢,田榮,周豐皋,等.PFNA治療老年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臨床療效觀察[J].四川醫學,2013,34(2):217-218.
[5] 呂建國.動力髖螺釘和髓內固定與近端鎖定鋼板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對比[J].醫藥論壇雜志,2015,36(5):55.
[6] 程正亮.PFNA微創治療高齡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觀察[J].河北醫學,2014,20(3):453-455.
[7] 蘇文珍,林永杰,孫立民,等.PFNA、DHS與FHR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醫學與哲學,2014,14(6):26-29.
(收稿 2017-01-01)
R683.42
B
1077-8991(2017)02-00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