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軍
摘要:本文在對語言能力、交際能力和外語能力進行界定的基礎上著重討論并分析了目前外語教學界存在的幾個誤區。文章認為,外語能力受制于眾多因素,應該從語言能力、交際能力、跨文化能力、自學能力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地培養學習者的外語能力。
關鍵詞:外語能力;交際能力;語言能力;外語教學
外語能力的培養問題實際上是外語素質教育問題。在討論這一問題之前,我們認為有必要對什么是外語能力,外語能力究竟應該包括哪些內容等問題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因此,我們將首先對外語能力作一個界定,然后再討論其培養問題。
一、語言能力與交際能力
人們在成功使用語言、特別是本族語進行交際時究竟具備一些什么樣的能力,弄清這一問題無疑會有助于我們對外語能力的界定。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在討論語言研究的目的時曾涉及到這一問題。他認為語言學的任務就是研究本族語者的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而不是其語言行為(linguistic performance)。喬姆斯基把語言能力界定為本族語者內化的語言知識體系,它包括語音、詞法、句法和語義等規則。正是本族語者所具有的這種語言能力使他能夠理解并產生以前從未接觸過的合乎語法的句子。很顯然,喬姆斯基是從語言的本質屬性、以及語言受規則支配這一特征來界定語言能力的。而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提出了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這一概念。海姆斯認為交際能力不僅應包括語言能力,還應包括語用知識和能力,即在語言運用過程中,交際雙方不僅需要知道交際話語的結構正確與否,還需要知道交際話語在特定語境中的可行性、得體性和目的性。這也就是說,交際能力使得本族語者能夠在適當的場合,適當的時間,用適當的方式進行交際。
二、如何培養外語能力
根據我們對外語能力的認識和界定,以及對影響外語能力教育的因素的分析,我們認為外語能力的培養要求我們在外語教學中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注重語言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語言規則和基本詞匯的掌握和運用,而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語法規則和外語單詞。所謂基本詞匯指的是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匯。這些詞匯通常是目標語言群體中所有的成員都接受和經常使用的,而且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較強的構詞能力。所謂語言規則指的是語音、詞匯、語法和語篇等不同層次上語言單位的組合規則。加強詞匯教學和語法教學,重視模擬練習:重視平時的學習、積累過程,引導學生實現語言知識的技能轉化。不管教什么內容,都不是某個單一技能的訓練,而是多項技能的綜合。因此教學要注意聽說結合、讀寫結合、說寫結合、讀譯結合等。匹特·考德說:“有效的語言教學不應違背自然過程,而應適應自然過程,不應阻礙學習,而應有助于并促進學習。不能讓學生去適應教師和教材,而應讓教師和教材去適應學生。”因此,在外語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應消極地接受語言形式和句子結構,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更多的實踐中去,這樣使其能夠對所學的規則運用自如。
2.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外語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進行成功交際的人才,因此教學不應局限于語言體系本身。文化、交際、語言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十分復雜,因為語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時又是文化的載體。因此語言會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出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社會體制、科學技術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道德準則、風俗習慣、社會地位和處事方式等。同時,文化的方方面面也會在不同程度上制約著語言的運用。這就要求外語教師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注重在外語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文化意識,導入交際文化。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大量介紹外國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習俗。同時在課堂中,適當地引入把一些適應潮流的新聞報道,這樣能夠激勵學習者的興趣和熱情,而且彌補課本教材內容的滯后性的不足。
3.針對需求設計不同能力培養目標。學生學習外語的目的與需求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不同院校對培養學生外語能力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師范院校外語專業的學生學習外語是為了成為外語教師,旅游學院的學生學習外語是為了去當導游,外語院校的學生學習外語是為了去當翻譯。非外語專業的學生學習外語是為了使自己在所學的專業領域中具有外語的交際能力。學習目的的不同必然會導致學生對外語產生不同的需求。當然,我們在此強調學生對外語需求的差異并不意味著我們否認不同外語學習群體之間存在著共性。要使我們的教學對學生的實際需求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就需要我們對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的外語需求做出認真的調查和分析。我們可以通過對現正在從事某一職業的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或是進行跟蹤觀察來了解這一職業對外語的實際需求,也可以通過對某一職業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來確定該職業對外語能力的要求。然后,針對調查和分析的結果來制定我們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計劃、教學方法和評估手段,從而使我們培養出的學生具有從事某一工作所需的外語能力。
4.強調自學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要注意教會學生使用各種工具書,使學生逐漸學會并養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其次,幫助學生養成觀察并歸納語言在不同領域中運用時所表現出的特有的表達方式、文體風格和語用規則,使他們具有很快適應不同領域外語交際需要的能力。最后,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還應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大量閱讀外國的報刊、雜志、科普文章、文學名著,收聽外語廣播,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了解國外的社會文化生活,熟悉他們的文化風格,而且還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對外國風俗、習慣、民情的了解,從而掃除語言學習的文化障礙,提高文化素質。
三、結語
外語能力的培養是個系統的工程,它受制于眾多的條件,如外語教學的內部因素和與外語教學相關的外部社會系統等。因此,我們應盡量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大膽嘗試各種新方法,努力培養學習者的外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