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婷
在新課標實施后,中學的物理教材中,實驗內容增多,這表明新課改對物理實驗的重視程度又增加了。我們作為物理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新課標提供的機遇,將理論教學變為理論與實驗并重的教學,切切實實地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通過親自動手對所學知識、未知知識進行檢驗核實及探索,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有助于學生整體能力的提高。牛頓依據蘋果落地的現象,就發明了萬有引力,也許我們教師重視物理實驗,我們的班級中就會出現下一個牛頓。以下我就說一說自己在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感悟。
在物理實驗中,通過觀察現象,動手操作,得出實驗結論。物理實驗應該盡可能地貼近實際,學生在進行這類實驗時,腦中呈現出實際生活中相關的場景,既可以依照實際生活經驗去操作實驗,又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把實驗中所掌握的規律應用到實際的生活。比如,“紙鍋燒水”實驗,在實驗進行前,多數學生認為紙會被點燃,紙鍋不可能把水燒開。因此,多數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從而對該實驗比較感興趣,通過實驗證明紙鍋不僅沒有被點燃,而且鍋內的水竟然被燒開了,學生對這一現象會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觀察了水沸騰的現象,了解了液體沸騰的條件。結合課本知識,水的沸點100°C,紙的著火點一般在130°C~180°C之間,達不到紙的燃點,因此,紙不會燃燒,而水卻能沸騰。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奇心調動起來,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還通過物理實驗聯系了實際,增強了物理實驗的實用性。
對于易操作,現象明顯的實驗,我們教師不一定按照課本的實驗步驟完成實驗,可以利用對比試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牢記試驗現象。例如,在探究“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時,不要直接將乒乓球放在電吹風前,我們可以先用電吹風對著同學的頭發吹,頭發隨之飄起,讓學生感知電吹風風力較大,然后再將乒乓球放在電吹風上,讓學生猜想電吹風是否能將乒乓球吹走,由于大家認識到電吹風的風力較大,所以會一致認為會吹走,這時演示發現乒乓球浮在吹風口上。通過對比之后,讓學生感知自己猜想的試驗結果與事實不符,這樣既能讓學生牢記試驗現象,還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精神。
又如我們在學習“導體做切割磁力線的運動”內容時,開導學生想象“右手拿鐮刀割麥子”的情景。因為我們想象的東西來自實踐,與感知記憶有關,所以我們老師要啟發學生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幫助他們對沒有感知過的事物看到清楚的效果,以拓展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想象力的發展。在實驗“摩擦起電”現象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用小塑料尺在自己的衣服上摩擦后,與碎紙屑接觸,看能不能互相吸引,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規律,這樣印象深刻。
當然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我們的實驗課堂依然可以采用競賽、小組比拼等各種組織形式。
例如,在講“重心”時,教師給出一本物理書,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尋找這本物理書的重心,看哪個小組想到的方法最多。有了競賽這種激勵,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激發起來了,小組之間經過了激烈討論,最后想到了用作圖法、懸掛法、支撐法、用鉛垂線找重心等多種方法找出物理課本的重心。顯然不同的實驗形式能讓學生能更好地參與到課堂當中,也更有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對于中學課堂時間來說,時間畢竟有限,物理實驗不可能都在課堂上進行,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己動手做一些材料易找、方便操作的物理小實驗,因為實驗的原理都是與之相關的物理知識,實驗過程就是對該物理知識的再學習,再現過程,由此達到知識升華,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的理解和運用。比如,家庭中常見的雞蛋就可以完成很多物理實驗,把煮熟撈起的雞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卻后,再撈上來剝落比不放入冷水中直接剝要容易多(熱脹冷縮的原理);選一只口徑略小于雞蛋的瓶子,在瓶底鋪上一層干沙,點燃一團浸過酒精的棉花投入瓶內,接著把一只剝了殼的熟雞蛋堵住瓶口。火焰熄滅后,蛋被瓶子存入了瓶中(驗證大氣壓的存在);把一只雞蛋,浸沒在一只裝有清水的大口徑玻璃杯中。松開手后,發現雞蛋緩緩沉入杯底,撈出雞蛋往清水中加入食鹽,調制成濃度較高的鹽水,再把雞蛋浸沒在鹽溶液中,松開手,雞蛋卻緩緩上浮,(浮沉現象)。這些小實驗、小制作,有著較強的趣味性和知識性,貼近生活,符合初中生好奇、好動、好問、好學的心理特征。通過這些小實驗從而使教學內容的學習與之形成一定的互補。由此,不僅促進了學生對所講授內容的理解,而且加深了對所學內容的應用,更激發了他們學習物理的信心與興趣。
加強實驗教學體現了初中物理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特征,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而且對于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應當重視實驗教學,而且要善于通過實驗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積累知識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學習物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