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亭功
摘要:我國正由勞動力大國向科技大國、創新大國邁進,民營企業在消化勞動力、促進生產力方面的作用無可取代。我國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向集約化、創新化方向發展,但民營企業融資難題長久困擾著民營企業管理者。作為正規金融的有力補充,民間金融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們在此研究民間金融對民營企業發展的支持,寄希望于尋找到合適途徑理清民間金融和民營經濟發展關系,不當之處敬請賜教。
關鍵詞:民間信貸;民營企業;研究;對策
一、民營企業資金流困難的深層原因探究
一是與國營企業相比,民營企業融資處于競爭劣勢,銀行正常信貸利息較高且過程繁瑣,不適應民營企業快速發展;二是現有政治金融制度和融資現狀決定了流向民營企業的資金十分有限,一方面銀行體系保護國有企業的政策以及證券市場上對民營企業的歧視性待遇,導致民營企業向正規的金融機構融資難;三是國家對民間金融的嚴厲管制,使民營企業社會融資渠道也很難暢通;四是民營企業民間融資不受法律保護,因出現部分跑路現象,打擊了不少民間投資者,多數民間投資者對于民營企業融資行為處于觀望態度。
二、民間金融信貸在解決民營企業融資問題中的有利方面
一是信息占據優勢。民間金融多由相鄰相近的人際關系圈組成,相互之間較為熟悉,具有較好的地理優勢,民間金融信貸機構比一般商業銀行對借款人更加了解和熟悉,知道民營企業的收支情況和誠信信息,一旦借款企業失信,民營企業主在街坊鄰里的社會輿論上形成劣勢;信息優勢還反映在貸款的監督成本中,民間金融機構收集和處理借款人的信息成本很低,使得貸款人能夠較為及時地了解貸款風險性,并采取相應行動。
二是交易成本較低。民間金融信貸的形式靈活,辦理手續方便、快捷,借款合同內容簡單,并且由于民間金融組織能保持相對頻繁的接觸,使交易雙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合同進行變通,這也降低了交易成本。
三是擔保具有優勢。因為大多數民營企業抵押擔保物不足,民營企業無法向正規金融機構貸款,民間金融組織關于擔保的靈活安排可以根據民營企業發展情況及企業主情況進行,從而緩解了民營企業融資抵押的壓力。
三、民營企業面向民間金融信貸融資的不利方面
一是不規范的民間金融對社會穩定造成負面影響。一方面民間借貸缺乏必要的金融管理和適用的法規支持,一旦出現不能償還的情況,容易引起糾紛,很容易影響社會穩定;另一方面,民間借貸利息較高,從而加重了民營企業負擔,如果民營企業投資失誤或者產品利潤不足,出現無法支付利息的情況,那么就會造成民營企業破產倒閉,或陷入借新債還舊債的惡性循環中。
二是金融監管之外的貨幣流通不利于貨幣政策的實施。金融監管之外的貨幣流通不受金融監管當局的監管,這樣給國家制定貨幣政策及實施帶來了較大難度,同時由于其不受金融機構監管使得民間金融的風險增大。大筆的資金不受金融監管使得政府政策難以對民間金融信貸行為進行約束,不利于貨幣政策的實施和執行。
三是規模龐大的民間金融信貸會沖擊商業銀行。首先,民間金融信貸機構分流了部分儲蓄資源。民間借貸的相當一部分資金來源于當地儲蓄,這使得商業銀行減少了一部分資金來源,對商業銀行的發展造成沖擊。其次,民間金融機構分流了部分商業銀行的資本業務。對商業銀行而言,如果失去或是放棄民營企業融資市場,商業銀行的發展潛力將會受到阻礙。另外,由于民間融資的利率一般較高,可能會有一些套利者以合法手段從商業銀行取得貸款,轉而借給民營企業進行民間融資行為。
第四,不規范的民間金融信貸隱藏著巨大的金融風險。由于民間融資的利率高也給其帶來了高的風險,一方面利率高可能使得民營企業難以償還。另一方面貸出者由于缺少相關知識,以及方式不規范可能盲目貸出款項,使得本金得不償失,甚至出現借貸企業主跑路的現象。
四、民間金融信貸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對策
(一)謹慎培育體制內的民間金融信貸主體
民間金融信貸是不可忽視的金融力量,從國外的經驗看,美國等發達國家都曾通過使民間金融“合法化”的方式來規范民間金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們也要積極鼓勵正常的民間金融活動,有條件地允許民間金融合法化,如賦予小額貸款公司合法化的身份,并將其納入金融機構監管之下。通過制訂法律和完善政策的途徑,引導民間金融信貸向農業、服務業傾斜。
(二)大力改善民間金融信貸發展的生存環境
良好的民間金融信貸發展,能夠防止金融結構的扭曲失衡,為民營企業提供資金融通、信息引導等提供有效支持。首先,加快建立健全有關民間金融的法律法規。為更好地促進民間金融發展,應盡快通過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民間金融的管理主體、職責和內容,對民間金融的用途、期限、利率等方面做出指導性的規定,使其參與到整個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規定民間金融組織利益糾紛的法律解決途徑,當發生利益糾紛時,民間金融組織能通過法律途徑加以解決。其次,加快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多層次的信用擔保體系能分散民間金融組織的貸款風險,為民營企業創造寬松的融資環境。信用擔保機構應設法保證資金來源的穩定性和多元化,完善信用擔保機構的自身積累機制,完善增資擴股機制。最后,優化民間金融發展的信用環境。要加快建立健全面向民營企業和個人包括信息采集、處理、交流、咨詢等內容的信用體系,要注重社會信用信息系統的網絡化、統一化建設和使用,形成有利于社會共享的信用信息平臺。
(三)有效引導體制內金融機構和民間金融信貸之間的合作
體制內金融機構和民間金融信貸具有各自的比較優勢。兩者的合作,可以使體制內金融利用民間金融部門的信息優勢降低其信息搜尋成本和監督成本;民間金融能夠利用體制內金融機構的資金優勢彌補民間金融機構資金不足,提高整個市場的金融交易水平。通過向民間金融機構增加放款,體制內金融機構可以提高民間金融組織的信貸服務供給能力,并改善那些只能在體制內金融機構借貸的借款人的貸款條件。兩者合作將有助于民間金融組織的壯大和發展,有利于民營企業融資難題的破解,重視二者的互補性并加強其合作應該作為一條探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