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梟
不發達的古代,離鄉遠游,其艱辛更是苦不堪言。因此,羈旅行役,客子悲秋,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傳統主題,涌現出許多動人心弦、催人淚下的篇章。柳永的《雨霖鈴》、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是這優秀樂章中的精品。
要在同類詩作中脫穎而出,需要有更具特色的命意,更出色的藝術處理。這兩首詩之所以有特殊的藝術感染力,是因為它們都有完美和諧的意境,即詩人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觀事物完美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藝術境界;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結合的有立體感的藝術圖畫。
《雨霖鈴》是柳永寫羈旅行役、離愁別緒的代表作,可以說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完美地步。
從整首詞看,柳永除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也反映出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抑郁不滿,慨嘆自己不能做生活的主人。仕途、情場失意,悲秋自傷,凄楚黯淡的心情,給天穹水色涂上了陰影,使全詞意境低沉。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被稱做“秋思之祖”,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小巧”。這首小令以驚人的語言表現力描寫一個遠在天涯的游子悲秋思鄉的苦情。“枯藤老樹昏鴉”,寫出一片蕭瑟的秋景,襯出旅人內心的悲哀。烏鴉到天黑還能到樹上去休息,而流浪在天涯的人卻不知哪里是自己的歸宿,小橋流水,風景幽靜,一個漂泊異鄉的人,更引起羈旅之苦。
詩句貴在生動靈活,一切詩文總須字立紙上才能構成一幅龍騰虎躍、生意盎然的藝術形象。這兩位詩人都很注重錘煉句子。柳永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楊柳岸曉風殘月”,馬志遠的“斷腸人在天涯”都是“一語天然萬古新”“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活句。它們“誦之行云流水,聽之金玉振聲,觀之明霞散綺,講之獨繭抽絲”。
從練習看,這兩篇羈旅杰作也各有千秋。《雨霖鈴》重在用韻和字音的選擇,使全詩充滿低徊悲愴、凄楚欲絕的情味,使全詩景、情、聲三美和諧統一,配合默契,極盡哀怨之能事,讀來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真叫人“別有幽愁暗恨生”。《天凈沙·秋思》中的“枯”“老”“昏”為畫面打下朦朧的底色,“古”“西”“瘦”渲染了凄涼的情調,“小”“流”“人”勾勒出精巧的主畫面。這幾個以形容詞為主的修飾法和幾個名詞構成了幾個名詞短語,構成了三個整齊而重疊的排比句,“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
羈旅行役,傷懷悲秋,《雨霖鈴》《天凈沙·秋思》這兩篇羈旅杰作在詩歌的天國中令人悉心觀賞,如癡如醉,客子悲秋斷腸的情愫,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撥動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弦。
(三)新經濟時期
新經濟時期,列寧十分關注如何維護黨和國家地穩定,及黨的基層組織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不斷發揚黨內民主,重點放在黨的工作中心的轉移上,實行新經濟政策。此外,他還特別關注的是黨領導層的正確指揮及領導力,避免黨內分裂問題。
三、列寧關于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理論要點
1.與群眾保持密切聯系
根據無產階級政黨執政地位和任務地變化,列寧進一步闡述了黨群之間的關系問題。他認為,黨的基層組織要聯系群眾、了解群眾、服務群眾、幫助群眾、領導群眾。他曾多次論述,廣大人民的力量是偉大的,強調工人階級先鋒隊只有融入群眾,與群眾保持血肉關系,不脫離群眾,且真正帶領廣大群眾向前時,才能完成革命的最終任務。因此,廣大黨員和黨的基層組織要不怕困難、不畏犧牲,哪里有群眾,就去哪里工作,要相信群眾、了解群眾的情緒、幫助群眾,從而贏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最終指揮與帶領廣大群眾取得革命和建設的最終勝利。
2.民主集中制是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作用和功能的制度保證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基礎部分,其活動也是黨的全體活動的基礎,同時亦是黨聯系群眾,保持血肉聯系的紐帶。然而,如果黨的基層組織內部沒有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沒有真正實現黨內民主,它就不能充分發揮其先鋒模范、聯系群眾、戰斗堡壘、服務群眾等作用,就會成為口頭上的基本組織細胞。由此可見,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地作用與功能,必須要建立健全政黨的相關制度,實行制度化建設,為全體黨員遵紀守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證。
3.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參與性和監督意識
作為革命的最高指導者,列寧堅決反對將個人意志凌駕于黨組織之上,而是以一名普通黨員的身份下到基層開展討論、參加表決,無論是對集體做出的決策,還是對基層反饋上來的意見及建議,他都是無異議地服從,堅決不搞個人專斷。他認為,只有正確地處理好基層黨組織成員的身份問題,鼓勵全體黨員積極參與,才能穩固黨的建設,正確選擇黨的發展道路。同時,他也非常重視關于黨內監督的問題。十月革命前,俄共沒有創建專門地黨內監察機關。十月革命后,由于執政地位發生劇烈變化,專門成立了黨的監察機關。就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問題,他指出,要建立一個較為完善地監督系統,這個系統里的相關人員要“鐵面無私”,勇于質疑,敢于監察,看重細節,明晰基層組織里人員的基本情況,從而使得各項工作嚴格遵照規定辦事,不斷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4.黨的基層組織與工會、青年團等群眾性組織緊密團結
無論是在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列寧都強調黨的基層組織不只是簡單地為工人運動、農民運動服務,而且要善于利用工會、青年團等其他群眾性組織或社會團體做群眾工作,將其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從而擴大黨在群眾中的影響力,組織群眾,團結群眾,深入群眾開展理論宣傳,提升廣大群眾的政治覺悟,從而調動群眾參與革命、建設的激情。
四、當代啟示與意義
總而言之,列寧為馬克思主義基層黨建理論的豐富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雖然,今天中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社會歷史條件與列寧當年存在很大區別,但是,列寧關于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思想對于我們中國共產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自身建設仍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必須加強基層支部建設,健全支部生活;黨的基層組織作為實現黨領導的基礎、聯系群眾的紐帶,必須要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關系,了解人民的情緒,傾聽人民的呼聲,反映人民的需求;基層黨組織必須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