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梅
語文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凡是好的態度,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為習慣,只有熟練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語文自學能力的內容與標志之一。語文學科的新課程標準總目標第三條指出:“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我認為,基本的自學習慣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要養成預習的習慣,必須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按照讀懂一篇文章的要求,預習應做到四步。一畫:默讀課文,默讀之后,馬上理解整篇文章的意義,切勿讀完了便勾畫出自己不認識和不理解的詞和句子。二分:試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和文章的主要內容。三答:嘗試性回答課文后面的問題。四提:提出問題。“有疑則進”,有求知欲,則有興趣。課堂上帶著期望而來,就有學習的主動性,就能發揮主體作用,把功課學好。在這里,我要著重談一下默讀,默讀是我們自學課文的主要方式。
二、培養使用字典的習慣
在聽說讀寫中,教給學生三種查字典的方法,使用字典的習慣。一記,在聽說讀寫中,凡遇到不認識和不理解的字、詞先記下來。二查,用三種查字法的任意一種查出自己需要理解的字詞。三聯,聯系上下文看字、詞出處的語言環境。四選,根據上下文選擇字義詞義,做出判斷。五俗,用自己的話將字義詞義通俗的表達出來。比如教學古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句話中的“舉”的含義,學生通過查字典知道,該字的意思為:①全;②向上伸;③向上抬。聯系上下文我們選擇③。
三、邊讀邊做記號的習慣
古人有“不動筆墨不看書”的說法,我們強調學生自學時必須動筆做記號,以起到突出重點、提綱挈領、促進思維深入、彌補記憶不足等作用。教學中,我們根據需要教給學生做記號的方法,規范了符號,指定了內容。內容大致包括七個方面:生字新詞,多音字,關鍵詞語,精彩的語句,重要的地方,對某些內容有疑問,需要重讀或摘抄的章節。學生處于不同的閱讀階段給相應的內容做記號,在這個過程中,知識得到了增長,思維也隨之不斷向縱深發展。
四、獨立完成和小組合作完成作業相結合的習慣
完成作業是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途徑,它學習有著重要意義:它能提高和檢驗學生樂趣。培養這一習慣應該注意:①教育學生樹立獨立完成作業光榮,抄襲作業可恥的觀點,在班級形成良好的作業風氣;②建立嚴格的作業制度,如盡量在課內完成作業,以提供良好的思維環境,收作業要及時,作業不得雷同,反饋及時等;③教師應增加富有創造性的作業,減少機械性作業。我們強調學生必須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真正在作業過程中體驗知識應用的巨大作用。如果真的遇到困難,自己無法解決時,又需要通過合作的形式來完成。小組合作完成作業,可以解決一些開放性問題、研究性問題、爭議性強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發展了學生的思維,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解決問題的多元思維。因此,必須加強學生自身能力和合作發展能力,保證獨立完成和小組合作完成作業相結合,培養學生自由、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閱讀后寫讀書筆記的習慣
寫讀書筆記,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文章的理解,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同時,能促使學生主動地積累語言材料,學習寫作方法,鍛煉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指導學生寫讀后感式的讀書筆記,應該注意:①要教給寫讀后感的方法,要求根據原文的內容和寫法,結合自己的實際,寫出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讀”有“感”,夾敘夾議,以“感”為主,不要過多地抄錄原文;②深入理解原文,領會實質,抓一兩個方面寫感受,不要面面俱到;③以練為主,訓練初期評點可適當多一些,具體一些,學生掌握方法、適應后,可少評或不評。
六、勤于動筆的習慣
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善于傾訴,及時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情和事物寫下來,堅持小練筆,堅持寫日記,參加社會實踐,辦班級黑板報,編個人作文集等都是激發學生勤于動筆的好辦法。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增強了參與意識,形成了良性循環。
七、及時復習的習慣
首先,要指導他們根據遺忘的規律及時復習、多次復習。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時復習能夠阻止通常在識記后立即就會發生的急速遺忘,而多次復習,才能達到長期保持的目的。否則,恢復字的識記,在每一課學完后及時地鞏固,一個單元學完后再次復習,期中期末測試時再進行集中復習,這樣一般能收到很好的識記效果。
其次,要教給學生多樣化的復習方法。復習并不等于單純重復。機械重復活動不僅容易使學生產生消極情緒,而且容易使大腦疲勞。運用多樣化的復習方法,則會使學生感到新穎生動,激發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復習效果。
最后,要培養學生自己寫學習小結的習慣。課后復習在一課書學完后,抓住課后作業題進行復習。單元復習放在一組課文學完之后,寫出該組的重點來。期末考試指學期終結前的復習,抓住字詞句篇幾個重點,歸納復習,寫出復習總結,學年復習放在暑假,自學復習提綱,按提綱抓要點,再寫出小結,最后有條理地記憶。這樣,便于溝通知識的聯系,溫故而知新,從而牢固地掌握知識。
綜上所述,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高低是判斷該生能否主動的、創造性地進行學習的重要標志。自學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要全方位進行。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堅持“學生為主”的原則,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會思、善思,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經常講革命先輩和科學家的故事,使學生了解杰出人物成長的過程,理解他們崇高的境界,使學生認識到為祖國為人類進步而奮斗是攀登科學高峰的力量源泉,激勵學生為中華崛起而發憤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一種手段,學生可以終身受用的一種學習方法,只有把能力的培養貫穿到語文教學活動的始終,才能把語文知識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里。至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我相信只要我們語文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解放教學思想,努力地深入到學生中去,一定會有更大的發現,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真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