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涵韜
摘要:“任性”是當今社會很有代表性的新詞。本文將探討該詞的來源與運用,分析其在流行過程中的發展,并結合現代詞匯系統的規律,預測該詞的未來走向。
關鍵詞:任性;探究;流行語
隨著社會發展,新事物不斷涌現,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人們用于日常交際的語言也與時俱進,有些詞語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調整自身,“任性”一詞是這樣的例子。語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發布了2015年度“十大流行語”,“任性”一詞也名列其中,仔細考察“任性”這個流行語的用法,我們不能看出它在語義和感情色彩方面的演變。本文將從‘‘任性”的來源與運用、詞語流行過程中的發展及詞語的未來走向三個方面對該詞進行探究。
一、“任性”的來源與運用
“任性”作為一個詞語早已存在于現代漢語系統里,但以年輕人為主的網民依托網絡平臺對“任性”一詞進行再創造,甚至創造出了“xx就是任性”的流行句式下,使“任性”一詞比原來多了幾分調侃和揶揄之意。
2014年,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網絡媒體中心發布了2014年度十大流行語。“有錢就是任性”榜上有名。該句的風靡來源于一條匪夷所思的詐騙新聞,《錢塘日報》報道老劉在意識到自己卷入一次保健品騙局時仍然選擇堅持匯錢,他說:“我就是想看看,他們究竟能騙我多少錢!”結果這一騙就騙了54.4萬多元。一個網友評論道:“有錢就是任性。”這條新聞廣為流傳,“有錢就是任性”便也一夜火爆,該句的意思也逐漸轉為對有錢人令人意想不到的思維方式的一種揶揄。而后,“任性體”也隨著這句話被廣泛使用,如“年輕就是任性”“長得帥就是任性”“成績好就是任性”等,創造出了“XX就是任性”句式并得到網友們的積極響應,紛紛進行填詞造句。
“任性體”一路火到了2016年,“任性”也從網友自發使用走向了更正式的平臺,許多門戶網站紛紛將“任性”用到自己的新聞報道里,人民網就有“任性書店‘一周只賣一本書開業一個月賣五本書”“‘天價蝦“天價白水,‘任性宰客事件何時休?”等新聞標題,標志“任性”一詞走向更有影響力的平臺。同時,政府也注意到植根網民文化的“任性”一詞接地氣的特點,大膽對其進行了吸收和運用,如2015年全國政協十二屆發布會上,發言人呂新華回應反腐問題時答:“大家都很任性”,女翻譯將“任性”精準翻譯為“capricious”,得到廣大人民的認可,拉近了政府和人民的距離。
二、“任性”在流行過程中的發展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任性有三種解釋。一是聽憑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如宋代蘇軾《寄凈慈本長老》詩:“何時杖策相隨去,任性逍遙不學禪。”;二是恣意放縱,以求滿足自己的欲望或達到自己某種不正當的目標。如《后漢書·楊終傳》:“黃門郎年幼,血氣方盛,既無長君退讓之風,而要結輕狡無行之客,縱而莫誨,視成任性。”;三是執拗使性,無所顧忌,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曹禺《雷雨》第一幕:“周樸園:(忽然嚴厲地)喝了它,不要任性,當著這么大的孩子。”而今天的“任性”更多的是對—些較為出奇的行為溫和的調侃,也逐漸有了正面肯定的意義。
首先,從詞語運用的主體來看,“任性”作為一個形容詞,其形容對象從以前具體的人泛化到了無生命的物體,可搭配的詞語也大大增加。從《現代漢語大辭典》來看,無論是哪種解釋,“任性”都是用于對人的修飾,但現在它卻可用于修飾無生命物體,如“《尋龍訣》為何如此任性”“‘天價蝦“天價白水,‘任性宰客事件何時休?”等。另外,從“有錢就是任性”“顏值高就是任性”等廣泛流傳的句子可以看出,“任性”的搭配對象也不局限于名詞,也可以與—些短語搭配,像“顏值高”“有錢”“成績好”都是主謂短語,“任性”卻能和它們自由搭配,造詞造句功能大大增強。
其次,從詞語概念意義使用來看,“任性”之所以能和這么多詞語搭配,—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意義發生了泛化,從原來的“由著性子,毫無約束”到現在只要是“不合常規的、令人意想不到的”都可以是“任性”。如“《尋龍訣》為何如此任性”中,“任性”只要指的是票房高得超乎人的想象,又如在“有錢就是任性”里該詞的意思是“有錢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常人的不—樣”。簡而言之,隨著社會的發展,“任性”的詞義發生引申,更貼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最后,從詞語表達的感情色彩來看,“任性”也逐漸從一個貶義詞轉為一個中性詞。呂新華用“大家都很任性”回應反腐問題就是最有說服力的例子,此時,使用該詞是為了肯定人民對反腐的支持,而不是像往常一樣是對由著性子來的人的指責。又如“《尋龍訣》為何如此任性”中,這里的任性是對《尋龍訣》高票房的驚嘆,并不存在指責之意。就連“有錢就是任性”“顏值高就是任性”中的“任性”也沒有很強烈的批評意味,更多的則是一種溫和的調侃和無傷大雅的玩笑,不會讓被評價的人心生不滿。
三、“任性”的未來發展
“任性”隨著時代的發展進行了自身的調整,并成了一個流行詞,在人們的日常交際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任性”的變化是根植于網民文化,是全民造詞的產物,因為有著這樣的特殊性質,“任性”可能會有更大的運用空間。同時,作為+流行詞,它是文明的,并不是尖酸刻薄也不是丑陋負面,有利于語言文化的合理發展。《咬文嚼字》主編黃靜安在談及“任性”等詞人榜“2015十大流行詞”時也說道:“我們評選流行語有向社會推薦、推廣的意思。不符合社會文明規范的用語,無疑不在推薦、推廣之列。”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任性”一詞的“非常規”使用會成為一種合理的、為更多人接受的現象,在此,筆者也大膽揣測,“任性”現下的用法也許會固定下來并被納入更加規范的系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