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飛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日益被重視,運用這種手段制作的課件廣泛被使用。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這種課件具有生動形象,擴大課堂容量,拓展課堂時空,加快信息反饋速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特點,大大彌補了傳統教學"黑板+粉筆"模式的不足,產生了較好的教學效益。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的效果如何,主要取決于學生自身。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興趣無疑是最重要的,沒有興趣的學習,再好的教師也無濟于事。傳統教學中,教師所倚仗的就是說、寫,即通過講解和在黑板上書寫來完成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雖然很努力,但由于形式過于單一,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參與性,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而歷史課的內容又都是過去發生的事情,學生了解歷史只能通過簡單書本上的文字知識和少量圖片,印象極為有限。
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將過去的歷史通過課件制作的圖像表現出來,更可以通過大量的影像資料表現出來,給學生以十分直接的感觀認識,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歷史事件當中,其效果是傳統教學所不能比擬的。如“官渡之戰”一節,網絡上有大量可供使用的三國影像資料,通過分別對官渡之戰前后曹操與袁紹的將領、統治、文官集團等各方面的介紹,學生很容易對這一歷史事件產生深刻的印象,其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多媒體教學這種對學生感觀的全方位刺激,可以有效地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提高教學效率十分有利。
二、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擴大學生視野
計算機存儲量大.容納教學信息多,執行速度快,能在短時間內呈現大量的形聲材料.使學生在相同時間內接受比傳統課堂教學多得多的教學信息。因此,利用計算機輔助歷史教學,可以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擴大學生視野。例如,講“一戰”西線三大戰役時,如按傳統教學模式逐個講述略顯繁雜.擇一而講學生又感不足.我就采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了二次戰役的精彩片斷,再配以簡短的解說,既節省了時間,又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對于第一次出現在戰場上的飛機、坦克等新型武器,學生是有興趣的.要一一講述這些武器的來歷,從時間上來說顯然是不允許的。在這里我就得益于多媒體技術提供的短短一組鏡頭:“飛翔于天空的鷹”、“人類模仿鷹的飛翔”、“萊特兄弟試制的飛機”、“一戰時出現在戰場的實習機”。僅僅幾秒鐘的時間就交待了來龍去脈。另外.應用多媒體技術自動展現所需圖像,更無需教師詳細板書.這樣就加大了課堂教學密度,增加了課堂教學內容。
三、恰當地使用多媒體,能加強學生的合作能力
在信息化社會中,合作能力是人的一種基本素質。因此,我們必須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協作式學習,重視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協作能力。計算機網絡在溝通、交流方面具有直接、方便、快捷等特性,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的這種特性,組織學生在因特網、局域網、校園網的硬環境下,進行討論、咨詢、協商,完成情感與信息的交流。這種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可以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也可以延伸到校外并且隨時隨地進行。學生在這樣一個沒有圍墻限制的網絡空間里學習,可以從中體驗到合作學習帶來的豐碩成果,從而促進學生和合作能力的發展。
四、強化思維力度,提高記憶效果
歷史知識具有過去性、具體性的特點,教師在教授歷史時,必須運用多種手段再現歷史,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掌握距離他們極其遙遠又難以記憶的歷史知識。心理學認為,人類各種器官配合思維都具有吸收知識的功能,其中視聽并用的學習效率最高,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多采用多媒體教學,通過這種教學來鼓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教師通過剪輯的電影電視畫面、動態電腦及教師精心編制的解說詞,把本不能再現的歷史現象“真實地”或“近似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聲、光、形、色等多種形式作用于學生,在他們的大腦皮層留下很多較深刻的歷史現象痕跡,這樣能加深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的印象,提高記憶效果。例如:在講述“鴉片戰爭”一顆時,可播放電影《林則徐》焚燒鴉片的片段,讓學生更形象、更逼真的接近事實,了解吸毒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五、優化課堂教學內容,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歷史是相互聯系的,這種聯系既有縱向的,又有橫向的,它形成了一個包羅萬象的信息世界,涵蓋了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藝術等領域,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知識復合體,歷史教學內容的偏多偏難和教學而而俱到容易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和厭學情緒,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獲取的外界信息中,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顯然,增加視覺、聽覺信息量是獲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徑。而多媒體引入歷史課堂,對反映歷史文物遺址或有關歷史過程的圖片、進行編輯,制成多媒體教學課件,這樣學生可觀看到許多形象直觀的歷史材料,有助于優化教學內容。應用多媒體教學的課堂,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復原歷史形象的原貌,使抽象的書本知識變得具體形象、生動逼真。讓學生身臨其境,親身體驗當時的歷史景象,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擴大課堂知識容量,拓展知識面,創設最佳教學環境和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過程,消除傳統教學的諸多弊端,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應用多媒體教學的課堂,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是閃爍著智慧火花與藝術之美的課堂,是挑戰傳統教學的課堂,是學生樂學和自主探究的課堂,是將現代教育理論與先進教育技術相互滲透的課堂。它以學生為課堂活動的主體、彰顯教師主導的魅力,實現教師、學生和計算機三方之間的多向信息。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地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恰到好處地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形象、生動的描述,能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現知識的內在規律,突破時間、空間、抽象的限制,電教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靜動結合等諸多優點,有利于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益。發揮電教媒體的優勢,能促進教學結構要素發生變化,產生新作用,同樣,能使學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有效地發展和提高。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心理特點、教學內容、教學任務、學生學習實際等諸多因素去綜合考慮,最大限度發揮多媒體的作用,讓學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開拓學生視野,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體性,優化初中歷史教學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