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鳳春
熊孩子“十喊九不應”,他明明聽得見,卻裝作沒聽見一樣繼續(xù)我行我素,這種狀況很多父母都遇到過、苦惱過,為什么孩子會十喊九不應?家長該如何做?且看育兒專家如何說。
或?qū)W⒂谀呈禄蚴悄娣纯棺h
盡管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十喊九不應很生氣,但幼兒教師向琴指出,孩子的每一個行為都是有原因的,孩子十喊九不應主要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正在專注于自己的事情,還有一種就是抗議。
首先,當一件事情、一個事物足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時,他們便會沉浸下去,思維和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忽略了周圍的一切,包括大人的說話和吩咐。這其實是值得父母高興的,表明孩子的專注力非常好。
其次,可能是一種無聲的抗議。蒙臺梭利高級教師黃少冰指出,“十喊九不應”最初集中發(fā)生在3~4歲左右的孩子身上,小部分孩子會較早出現(xiàn),這是孩子經(jīng)歷的“第一逆反期”,反映在孩子會要求行為活動自由和實現(xiàn)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也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正常現(xiàn)象。
這時孩子們由于強烈的自我意愿,他們不想按照大人所說的執(zhí)行,但另一方面他們又不敢公開反抗大人,便出現(xiàn)了無聲的抗議、當作沒聽見。他們一方面想堅持自己的意愿,一方面卻又擔心大人的異議,左右尋思問,便出現(xiàn)了沉默,在旁人看來就是“十喊九不應”和裝作沒聽見。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父母太嘮叨,讓孩子總是在重復接收同一種信息,以至于孩子產(chǎn)生抗議。
巧妙化解“無聲的抗議”
面對第一種情況,除非大人或小孩有非常緊急的事情需要立即做,否則大人最好不要打攪,頻繁的打攪只會讓孩子丟失了寶貴的專注力。而在后面的情況中,當孩子這種無聲抗議的行為未能得到阻止而養(yǎng)成習慣,孩子可能就會在過了逆反期后仍然繼續(xù)“十喊九不應”。
讓孩子意識到錯誤
盡管十喊九不應是有理由的,但這種行為還是不能被認可的。
向琴指出,家長不要忽略了對孩子這種行為的糾正,應該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作為家長,可以走到孩子面前耐心告訴他們,不理會大人的行為是不對的:“爸爸媽媽不喜歡你這樣,我們喜歡及時回應的孩子。”同時還要告訴孩子,如果他們對大人有反對意見或不愿意做某些事情,可以直接告訴大人,大人還需要保證不會因為孩子的反對而打罵孩子,也絕對不會大驚小怪,讓孩子以放松的心態(tài)對大人說“不”。
做個小約定
讓孩子意識到不理會大人是不禮貌、不尊重的行為后,家長還可以如何做?
向琴建議,可以跟孩子做個小小的約定:如果下次還是裝作沒聽見,爸爸媽媽就執(zhí)行“1,2,3”命令了。“1,2,3”似乎是個萬能的指令,大人只要一臉嚴肅地開始數(shù),孩子一般就會立即采取行動,這是因為數(shù)數(shù)給了孩子緩沖的時間,同時數(shù)數(shù)也給孩子制造了緊張感和緊迫感,催使他們做出妥協(xié)的舉動。
當然,讓孩子改變行動后,最好還要詢問一下孩子,剛才為什么又裝作沒聽見爸媽說話,讓孩子說出心中所想,在一次次的溝通后,孩子“十喊九不應”的行為便會慢慢減少。
讓孩子承擔“不理會”的后果
如果約定起不了作用怎么辦?
向琴指出,可以嘗試讓孩子承擔“不理會”的后果:“聽不見”大人叫吃飯,那么就承擔餓肚子的后果。比如:“聽不見”大人叫洗澡,那么就承擔渾身酸臭的后果;“聽不見”大人叫上床睡,那么就承擔黑燈瞎火自己摸索上床的后果;“聽不見”大人叫收拾玩具,那么就承擔三天不能玩玩具的后果……當孩子經(jīng)歷過“不理會”的后果后,下次他們會為了避免糟糕的后果而提高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