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晶
[摘 要] 在音樂治療過程中,很多不同形式的音樂活動對智障兒童的治療具有積極意義。各種音樂活動,如音樂欣賞、合唱、樂器合奏等,可以提高患兒的聽覺能力、運動技能和人際交往能力、集中注意力、克制自我沖動。本文從四大方面談了音樂治療對智障兒童在康復過程中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音樂治療 智障學生 康復 促進
在音樂治療過程中,很多不同形式的音樂活動對智障兒童的治療具有積極意義。各種音樂活動,如音樂欣賞、合唱、樂器合奏等,可以提高患兒的聽覺能力、運動技能和人際交往能力、集中注意力、克制自我沖動,所以說音樂治療為智力障礙兒童融入社會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借助音樂刺激,提高智障兒童注意力
心理活動對于注意力有較高的要求,而智力障礙兒童豆油比較明顯的注意力障礙,只有提高注意力,才能在其他心理活動上有所提高。音樂治療能夠明顯的改善智力障礙兒童的注意力,將其不隨意的注意進行轉變。因為不隨意注意通常有較大強度的刺激,也有很異性的刺激物,進而導致比較顯著的活動變化,這種注意力與人的興趣有關。音樂治療講究一種音樂刺激,在音樂活動中會強調“口、眼、手、腿、腳”全身地動起來,這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當中。此外音樂治療尤其看重即興性,可以將音樂活動編制稱為較為有趣的活動,這樣可以吸引孩子們的興趣,進而讓智力障礙兒童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治療當中。對于智力障礙兒童而言,音樂治療可以提高他們的注意力,將他們的思維轉換到音樂上,就可以避免出現一些消極的心理活動。
二、借助音樂游戲,激發智障兒童創造力
音樂治療還可以充分運用游戲中的方法,調動智力障礙兒童的積極性,例如在音樂治療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們坐在地毯上,讓他們的手當做腳,進而感受到鼓點的節奏。當智力障礙兒童經歷過這樣有意義的音樂活動后,會有驚喜的情緒,而且能夠隨著越來越快的鼓聲,讓他們的“腳”也跺得越來響,這就是一種有效的音樂治療。通過簡單的樂器發出的“咚咚”的鼓聲,能夠讓智力障礙兒童感受到美感,此外運用即興的方法可以充分發揮孩子們的創造性。例如孩子們掌握了鼓點的節奏后,音樂治療師可以讓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想法演奏不同的樂曲,這樣孩子們們會立刻活躍起來。雖然智力障礙兒童智商分數都不是很高,但是通過即興的音樂治療方法能夠激發出孩子們無窮的創造力。
三、借助音樂韻律,促進智障兒童協調力
音樂能夠和身體動作相互結合,進而對智力障礙兒童有所影響。兒童需要感受身體的動作,進而去感受音樂,讓身體產生節奏律動。生命力就是通過節奏而感受到的,要達到一種動態的心理平衡能力。可以讓智力障礙兒童在音樂治療中感受拍手、跺腳等動作,并挑選一些能夠配合身體動作的內容,這樣就可以開展一些極為生動的場面。在音樂治療中,通過智力障礙兒童的神情上就可以感受到他們對于音樂的熱愛以及對于生命的珍惜。
四、借助音樂教學,提升智障兒童學習力
智障兒童在音樂教學中不僅能輕松的學習,而且不只在音樂欣賞方面,甚至在記憶力與形象思維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堅持以學生為本,以靈活的教法為手段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大力推動素質教育的今天,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智障兒童具有了新奇、輕松、愉悅等感覺后,他們的潛在智能就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他們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發展。
對智障兒童進行音樂教育培養與開發是十分必要的,只要經過系統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教育與訓練就可以極大程度的促進智障兒童的身心發展,豐富他們的想象,陶冶他們的情操,使他們真證在音樂教育的殿堂里盡情的描繪燦爛的明天,歌唱美好的未來。但中國當今對智障兒童音樂教育的研究至今還很有限,在特殊教育領域中的影響力很小。因此,還需要更多的音樂、心理,生理、醫學、教育等幾方面的專家長期不懈的努力及方方面面的合作。雖然有很多團難,但隨著人們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智力培養教育領域對音樂教育的認同與只俱增,前景應當還是非常樂觀的。今后定將會研究出更多具體的教學方法、創作出更多對智障兒童具有特殊教育功能的歌謠、歌曲,促進我國的特殊兒童音樂教育體系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是越來越多的智障兒童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美好精神世界。
總之,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表明,音樂治療對智力障礙兒童的教育確實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可以在智力障礙兒童學校配合實施音樂治療訓練,這樣能夠有效的改進當前智力障礙兒童的情況,讓智力障礙兒童可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