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
[摘 要] 愛情題材的文章一向比較敏感,有的教師對此“談虎色變”,認為講解類似的主題會造成學生早戀,卻不知“堵不如疏”,一味回避反而會適得其反,只要教師正確引導,不僅會讓學生理解愛情類文章的藝術美,更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關鍵詞] 愛情 情感教育 青春期 素質教育 新課改
愛情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主題,高中語文教材中關于愛情題材的文章很多,從柳永的《雨霖鈴》到詩經的《氓》,從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這些古今中外描寫愛情題材的優秀作品,語言精美,情感真摯,表達的愛不僅是純真的摯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像一支支古老又清新的歌曲,撥動著人們的心弦。愛情題材作品出現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并占有相當的比重,這是根據當代學生身心發展教育的需要而設置的,符合新課程理念,順應著時代發展要求。這就要求戰斗在第一線的語文老師不能像以往那樣把愛情當作忌諱的話題,不要認為在講臺上與學生“談情說愛”是對早戀起推波助瀾的作用,于是便談“情”色變或談“愛”則避,這種觀念已保守過時。當代語文老師要清楚認識到,教材中的婚戀作品與其他優秀作品一樣,是“人生活的教科書”,是可以陶冶情趣美化心靈的靈丹妙藥,對塑造真、善、美的人格具有重大作用,它同樣承擔著育人的重要任務。因此,教師要正確利用教材來培養學生樹立美的愛情觀和高尚的人格。
一、大膽公開地把愛情搬到講臺上
十六七歲的高中生正是青春發育時期,是愛情的朦朧期,對“愛情”這樣的話題特別敏感但他們不敢公開說,更不敢公開去了解去談論,而內心的卻強烈地對異性或愛情的話題產生興趣和好奇。如果這種求知欲望不能通過正常的途徑去獲知時,街頭那些淫穢的書刊雜志、影視節目的鏡頭及網絡中的不良信息便乘虛而入,成為學生心中“擋不住的誘惑”,欲望中的食糧。這個時期的高中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不成熟,對愛情缺乏科學理智的認識,愛情道德觀念尚未形成,是非不清,好壞不分,所以,那些病態的東西很容易侵蝕學生的心靈,對他們身心造成傷害,早戀現象的頻繁出現就是一個證明。再說,時代已走向開放化的階段,成年人的戀愛已公開化,大街小巷都是年輕人卿卿我們的特寫鏡頭,電影網絡都有為“愛”作宣傳廣告,唯獨對中學生實行“禁欲主義”的封閉式教學,顯然只會把學生推到極端。要知道,越神秘越好奇,越禁止越想探求。與其讓那些不良的淫穢的垃圾乘虛而入,不如大膽公開的利用健康美好的愛情精品來熏陶學生,凈化他們的心靈,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又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與人生觀。于是,講臺上,可以引領學生走上牛郎織女的喜鵲橋,靜看“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那種“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難分難解;感受其“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短暫而永恒的愛情魅力;可以毫不顧忌的講述劉蘭芝對愛情至真至美的追求,品味愛情的剛烈與純潔;課間,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羅密歐與朱麗葉》精彩的愛情片斷,享受其經典的愛情對話;還可以提供課外讀物的經典作品,讓學生大聲的朗讀: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二、創設美的氛圍,讓學生在愛情藝術領域中享受美
愛情是個敏感的話題,對教材的處理不當,就會變成低俗無聊的談論,不但不能讓學生得到健康的教育,反而使課堂變成真正談情說愛的場所,老師成為早戀學生的教唆者,其后果不堪設想。本人認為,對于教材中的愛情作品,課堂上可以拋棄講經布道的分析,而創設特定的教學情景,讓情感的氣氛涵蓋課堂,使審美的發現的喜悅閃耀眉間。比如我拓展講授秦觀《鵲橋仙》一課時,先引用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再選用《天仙配》中的選段播放,創設于詩歌情調相吻合的氣氛,讓學生感悟此詩中揭示的愛情真諦:“多情自古傷離別”雖是人之常情,但愛情要經得住長久分離的考驗,這是正確的愛情觀,是高尚的精神境界。再如,《雨霖鈴》一課教學時,配樂朗讀全詩,讓學生在聲情并茂中感受“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難分難舍的戀情,品味婉惻動人的離情美;講李清照的《一剪梅》時,可播放根據由《一剪梅》一詞改寫的流行歌曲《月滿西樓》,以調動學生的聽覺器官,叩擊學生的心扉,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感悟“一種閑愁,兩處相思”的離情苦,感受女詞人李清照對丈夫深沉的思念與愛;《孔雀東南飛》也可以選用《梁祝》小提琴曲--------通過各種手段,創設濃情境界,使學生進入純美的氛圍,感受愛情的美好,這對學生好老師都是一種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三、借愛情這根標尺引導學生分清美與丑
法國教育學家盧梭指出:“教授的藝術就是如何懂得引導。”中學生鑒賞力差,模仿性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愛情觀,是愛情題材作品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中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有高低強弱差異,有家庭、文化、道德的差異,對美的評判固然不同。特別需要老師的指導。《孔雀東南飛》描寫的是劉蘭芝和焦仲卿彼此相愛,希望能白頭到老,可是封建家長焦母卻棒打這對本該幸福生活一起的鴛鴦,迫使他們雙雙命歸黃泉。為什么真摯的愛得不到幸福的歸宿,有情人不能成眷屬呢?通過分析講述,讓學生在凄美的愛情悲劇的中感悟到愛情是神圣的,是崇高的,同時告訴學生愛情的生長發育要在公平自由的土地上。我在講小說單元時,曾和學生一起欣賞莫泊桑的《項鏈》。《項鏈》一課,看似不寫愛情,可實際上它是一篇愛情贊歌,可引導學生認識瑪蒂爾德盡管花十年的青春去賠償一條項鏈,可她是幸福的。理由是在這艱辛的十年中,她的丈夫始終支持她、關心她、愛她,她的艱辛始終有愛的陪伴。借助這種觀念讓使學生懂得愛情不是建立在金錢之上的交易,而是患難中的扶持,挫折中的安慰。 部分愛情作品卻揭露了愛情的虛偽、心靈的骯臟。《裝在套子里的人》里用較長的篇幅描寫別里科夫的愛情是建立在資產、嫁妝、面子之上的,不是真正的愛情,讓學生體會愛情是不以物質條件為基礎的。《衛風·氓》則以一個怨婦的自述譴責男子喜新厭舊、始愛終棄的丑惡行為,使學生認識到“愛是一種責任”。《雷雨》中所描繪的三角戀情,更暴露封建資產階級道德的敗壞,從而引導學生明白愛情是專一的,是圣潔的。
四 、放開手大膽讓學生暢談對愛情的看法
身為教師,責任是引導學生朝著美好的方向發展,不能一味的讓學生接受自己觀點,在授課中,定要創造機會給學生談自己的感想,老師盡可能做到以朋友的身份來平視學生,用贊賞的眼光來注視學生,這樣可以消除學生緊張的心理,讓學生大膽地暢談“愛情”這個敏感的話題。對學生的言論,老師絕不能歧視,若學生談的是真實的體會,更應該以鼓勵為主,即使有偏見,也要友善的引導。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辯論或其他方式讓學生評價婚戀作品或說出自己的看法。《雷雨》一課內容分析后,便把學生分成正方反方兩組,辯論“周樸園是否愛魯侍萍”,學生便在辯論的中閃爍著理性的光芒。在講授《孔雀東南飛》一課,可做定向指導,讓學生以《美哉,劉蘭芝》為題,談談對劉蘭芝的看法------- 從學生的眼神,話語中,看到優秀的婚戀作品能觸動青少年心靈最隱秘之處,使學生初期萌動的感情受到崇高思想的鼓舞,有助于正確的愛情道德觀念的形成,提高學生做人的層次。只要我們老師更新觀念,帶著一顆平常的心態,正確看待婚戀作品,引導學生在愛情作品中感受美感受善,教材中的婚戀作品就能真正發揮美化學生心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