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泉
摘 要:防治農業環境污染、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是我國環境保護的重要任務。農業清潔生產提倡減少污染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或者避免生產、服務和產品使用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者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本文就農業清潔生產系列問題,介紹農業清潔生產的概念,提出推進我國農業清潔生產的對策,為農業清潔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清潔生產;農業污染;對策
引言
農業清潔生產是指既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又能合理利用資源并保護環境的實用農業生產技術。其實質是在農業生產的全過程中,通過生產和使用對環境友好的“綠色”農用化學品(包括化肥、農藥、地膜等),改進農業生產技術,以減少農業污染的產生,減少農業生產及其產品和服務過程給環境和人類帶來的風險。這并不是不完全排除農用化學品的使用,而是在使用時考慮這些農用化學品的生態安全性,實現社會、經濟、生態效益的持續統一,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 我國農業生產中存在的污染問題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有害影響的農田和各種農業設施稱為農業污染源。近年來,比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農業污染源主要集中在農業投入過程中被越來越廣泛使用的,諸如化肥農藥之類的,具體闡述如下:
從20世紀70年代起,我國農業生產中的化肥使用量急劇增加,給土壤和生態環境帶來的危害也越來越大。目前,市場經銷的肥料以氮磷鉀肥為主,并且每種肥料也有許多品種。
1.1 化肥的過度使用,其危害主要表現為:重金屬和有毒元素不斷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不斷降低、土壤養分失調,硝酸鹽積累。化肥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但是化肥使用量與農作物產量的關系收邊際效益遞減規律制約,所以,過度使用化肥后,投入和產出不再成正比。化肥的過度使用給土壤和環境帶來的危害卻是與日俱增的。這個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社會及相關學者的關注。
1.2 農藥的不當使用,使得所噴灑的藥物大部分都進入了空氣和土壤,給大氣和土壤帶來了巨大的污染,同時對人畜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農藥跟化肥一樣都是為了提高農作物產量而使用的人工合成物質。大量農藥被噴灑出去后,實際發揮作用的微乎其微,大量的農藥都在沒有機會接觸蟲子的前提下就揮發至空氣中或是深入到土壤里了。
1.3 地膜的使用,旨在提高土壤水分、保持土壤結構、防止蟲害和弄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從而促進農作物的生長,增加農作物的產量。然而,地膜的不當使用和回收不力,反而給土壤結構造成了損害,破壞了環境生態平衡。這些都將進一步對當地的整個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1.4 作物秸稈是農業糧食產出不可避免的一項相關產出。對于這一產出物,目前的處理方法還很不合理。每年夏秋收割季節,大量秸稈的處理成了問題。秸稈隨便丟棄堆積,久而久之,其腐敗后也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損害。
2 如何做到農業清潔生產良好發展
2.1 強化組織領導,培養農業清潔生產意識
要從整體預防的環保戰略高度,將農業清潔生產納入各級農業部門重點工作,建立相應的考核和協調機制,制訂符合地區實際的農業清潔生產規劃。通過對當地農業污染狀況的分析,制訂實施農業清潔生產的實施方案,明確指導思想、任務目標、重點工作、主要措施和進度安排。各級環保和農業部門要加強對農業清潔生產實施工作的監督管理,從源頭推動農業清潔生產。
2.2 制訂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通過制訂當地農業清潔生產條例,完善農業清潔生產相關產業的財政、金融扶持政策、稅收減免優惠政策、風險分擔政策等,在節水、節藥、節肥、節能、節地以及資源循環再利用等方面實行減免稅的政策扶持。政府要把增加農業清潔生產科技投入作為增加農業科技投入的重點,加強農田病蟲害的預測預報體系、測土配方實驗室建設和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提高先進適用技術成果的轉化率和到位率。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大戶等投資主體參與農業清潔生產技術的開發、推廣、培訓和服務,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資體系。
2.3 加快建設農業清潔生產各項體系
制訂農業清潔生產的認證管理、評價指標、技術支撐體系以及相應的農業投入替代品及農業資源高效利用技術體系、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及其清潔化生產鏈接技術體系、農產品質量和土壤安全監測技術體系、產地環境修復和地力恢復技術體系、農業信息化技術體系6個子技術體系,制訂節水、節藥、節肥、節能、節地以及資源循環再利用等方面的標準,使農業清潔生產向規模化、產業化、科技化、工廠化發展。重點突破農業清潔生產關鍵共性技術,綜合應用節水、節藥、節肥、節能、節地等可持續農業技術,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系統體系。
2.4 突出重點,分步實施農業清潔生產
根據當地的生態環境、經濟發展水平、農業生產狀況以及土壤類型、污染種類和污染程度,在不同類型地區選擇農業生產條件較好、適宜開展農業清潔生產的區域,如農產品商品生產基地、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農業科技示范園、綠色無公害(或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等,優先實施農業清潔生產,建立一批污染物排放量少、資源利用率高、經濟效益顯著、環境清潔優美的農業清潔生產示范典型區域,帶動農戶全面實施清潔生產,推動清潔生產工作由點到面開展。
2.5 政府應加強源頭監管和對農業生產者的引導及指導
要對生產農用化肥、農藥、農用薄膜和飼料添加劑的廠家進行約束,從源頭上加強管理。要求廠家必須標識清楚準確,不得添加違禁成分,并逐步引導生產廠家規模化經營,改變目前小、散、亂的現狀。農民是農業生產者。一方面,農民并不了解使用的化肥、農藥、農用薄膜是否含有害物質,是否符合國家要求;另一方面,農民使用化肥、農藥、農用薄膜是為了增產增收,要求他們科學準確地使用化肥、農藥、農用薄膜和飼料添加劑等,在當前仍存在較大的難度。因此,減少農資產品的污染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只有杜絕不合格農藥、化肥等產品流通,才能確保農民使用符合國家要求的產品;二是通過政府強化宣傳、教育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用藥、施肥的意識。只有將農業清潔生產技術貫穿生產全過程,才能真正把農業清潔生產落實到行動上。
2.6 加大農業清潔生產技術開發力度
先進的技術可以有效地節省資源,降低能耗,節約成本,是推行清潔生產的最重要環節。為了加大技術研發的力度,農業部門可以與國內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之間進行合作和交流,建立技術服務體系,及時溝通信息。同時,行業之間的技術交流要頻繁,和國外先進的清潔生產技術相接軌,并進行廣泛的示范工程和成功經驗推廣,提高農業清潔生產的應用水平。
結束語
立足環境和資源優勢,率先實現農業的清潔化生產,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業生產增長方式的改變和農民生態觀念的轉變,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農業生產工業化和經濟生態化的必然途徑,是21世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王斌.化肥對土壤環境污染的初探[J].新疆農業科技,2009年第2期,總第185期:41
[2]謝靜.農業清潔生產下的農膜污染防治[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年10月號下,總第379期:24-25
[3]徐鴻道.關于推行農業清潔生產的幾點建議[EB/OL].(2007-03-13)[2012-02-03]
[4] 邢楊,郭寶東.農業清潔生產淺議[J].循環經濟,2009(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