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屹
摘 要:我國工業化程度不斷加深,基于該種情勢背景之下,對于電量的要求標準也隨之提升,這對于電力行業發展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同時電子信息技術水平的提升也為電力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前期基調。輸電線路在電力系統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在本文當中,我們主要結合輸電線路狀態以及維修時遇到的困難進行簡要的分析和介紹。
關鍵詞:輸電線路;狀態檢修;線路維護;電力系統;電量需求;
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從而使得我國電網的輸變電設備運營質量效率不斷得到凸顯。但是由于用電數量的不斷增加,因此線路老化狀態日漸明顯,傳統數顯線路的檢修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如今發展需求,想要使得電力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得到提升,治本之策就是維護輸電線路的完整性,使得電路傳輸電量能夠得到保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電網的輸電設備運營制度也逐漸完善和優化。傳統輸電線路在檢修過程當中所采用的一般都是周期檢測維修的方式,但是隨著電力設備數量的不斷增加,輸電系統的完善,這種檢修方式已經不適用。
1輸電線路常用檢修模式
1. 1不壞不修
不壞不修從表層含義上就容易理解,主要就是指在輸電線路出現故障時才采取檢修措施對其進行線路維護,使用該種方式,除了在輸電線路出現困難的情況之下,前期都不需要為此承擔維修費用,極大程度上的減少維修費用的支出。事物都有兩面性,雖然其降低了維修費用,但是加大了電力局對輸電線路集中管理的難度,容易造成安全隱患,不利于長期發展。不壞不修的檢修模式主要集中在經濟程度較低的落后地區,交通困難,無法定期對其輸電線路進行檢修。
1.2計劃檢修
計劃檢修具有一定的規劃性,其主要就是通過分析輸電線路的整體狀況,對檢修的周期時間進行制定,制定出最適合的檢修時間。計劃檢修能夠有效的對數顯線路狀態進行定期實時的監控,保障線路的安全性,但是相較于不壞不修的維修方式來說會耗費較多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該種方式在如今線路檢修模式當中應用較為頻繁。
2輸電線路狀態檢修與維護現狀
2. 1輸電線路狀態數據信息庫有待完善
我國電力行業隨著經濟的發展取得了卓越發展,其設計領域的范圍也在不斷的延伸和擴展,其中所引進的先進科學設備也逐漸增加,監督管理力度也不斷加強。由于用電需求量較大,因此輸電線路和輸電設備的總量就隨之增加,這時在對輸電線路狀態監督時就加大了難度系數,需要專業的檢測儀器對其輸電狀態進行報備,由于其線路狀態具有實時性,因此需要加強輸電線路狀態數據信息庫的完善和優化,使其能夠提供完備的數據信息,方便電力人員的監督和管理工作,促進電力行業又好又快發展。
2. 2輸電線路狀態可靠性評價的準確性有待提升
進行輸電線路檢修和維護的前期基礎和必要條件就是了解輸電線路狀態的可靠性評價,只有在此前提之下,才能夠加強維修的針對性和準確性。因此加強輸電線路狀態可靠性評價顯得至關重要。但是結合我國輸電線路運營現狀,其仍舊存在一缺陷和弊端。電路檢修人員專業技能仍舊需要提高,評價的精準性也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考核。電力企業在進行可靠性測評時,應當將電力元件分開測評,在綜合對比評價,通過該種方式能夠有效的提升輸電線路狀態可靠性。
2. 3輸電線路故障分析不精準
輸電線路是否穩定對于用戶的安全保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這時國家應當加大宏觀調控的力度,對輸電線路故障要素進行分析。一旦輸電線路出現故障,應當告知專業的電路維修人員對輸電線路進行檢修。首先應當確定輸電線路發生地理位置。其次,對線路整體狀態進行檢查,分析其出現故障的本質原因。最后,制定有效的維修措施對其故障進行修復。在修復工作完成之后,要注意對檢修數據的及時記錄,方便電力企業日后的數據核查工作。如今進行輸電線路故障分析和檢修工作主要是由電力檢修人員來進行判定,這樣數據的精準性就無法得到保障,因此應該致力于創建系統完備的故障分析系統。
3輸電線路狀態檢修與維護所關注的重點
3. 1離線監測設備和技術的提升
輸電線路的檢修和維護工作主要依據輸電線路以及相關電氣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當前主要的在線監測技術難以滿足輸電線路全線不間斷監控的需要。離線監測相對于在線監測技術較為成熟,例如紅外線熱成像技術、鹽密監測技術、絕緣子帶電檢測技術等。紅外熱成像技術可以實現在用電高峰期對線路接頭狀況的有效掌握,能夠實時高效處理接頭問題。合成絕緣子可以實現對絕緣子串泄漏電流的在線測量工作,以實現對合成絕緣子運行狀態的有效掌握。
在進行技術引進時,避免出現“一刀切”的情況,應當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現狀以及電力檢測技術水平進行適當的調整。如今使用較為廣泛的就是離線監測技術,通過實施監控,使得線路故障狀況能夠在第一時間反應,加強輸電線路維修效率。
3. 2做好技術管理和人力管理工作
技術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是電路維修過程當中的兩大基本要素。結合我國進行技術管理和人力管理現狀發現,我國技術管理水平較低,人力管理機制不完善。因此電力企業應當不斷創新電力管理觀念,加強技術引進,同時資金的使用要介于成本和生產效益之間,確保能夠提升自身的經營水平。技術管理和人力管理之間有一定的相通之處,因此應當將其進行有機集合,使得輸電線路檢修維護效率得到提升,通過實時的數據傳輸,能夠讓檢修維護人員更加方便快捷的確定故障地理位置、故障原因,并結合故障原因做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例如鳥蟲害多發區圖、雷電多發區、林區圖等都可以為輸電線路狀態的檢修提供依據。此外通過對輸電線路中的相關檔案記錄進行橫向、縱向比較,方便線路的調整和優化。
結論
傳統電力企業的維修方式已經不能夠吻合傳統線路發展要求,需要提升輸電線路狀態檢修水平和效率。通過對我國電力行業的調查分析發現,在進行狀態檢修過程當中仍舊存在較多的弊端和缺陷,因此,其應當加強對先進設備的引進,創新管理觀念,不斷提升離線監測實時監控力度,促進技術管理和人力管理的有機結合,切實促進我國電力行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立新. 智能電網條件下輸電檢修優化模式與實施方案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3.
[2]楊國梁. 惠州地區高壓輸電線路在線監測與防雷技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
[3]黃小龍. 基于多層架構的高壓輸電線路在線監測系統設計[D].華南理工大學,2014.
[4]胡震亮. 勝利油田輸配電架空線路現狀評價[D].山東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