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玲
摘 要:該文對林改后永安市天然林保護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闡述了天然林保護與發展的重大意義,并提出科學規劃、合理保護,分類管理、合理利用,創新模式、建立機制等5條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天然林;保護;發展;永安市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6-0133-03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after Forest Reform
——Taking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in Yong'an as an Example
Wang Qingling
(Yong'an Forestry Bureau,Yong'an 366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ace of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in Yong'an City after the reform,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s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reasonable protection,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rational utilization,innovation model and the mechanism establishment.
Key words:Natural forest;Protection;Development;Yong'an
天然林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林業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的主導作用,必須深刻認識天然林保護的重大意義。一是天然林保護能確保國土生態安全。通過對天然林保護可以在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防風固沙、抵御自然災害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二是天然林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需要。加強天然林保護,對防止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基因庫變換、種群數量下降是最有效的辦法。三是天然林保護可以滿足社會的多樣需求。天然林里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不僅能滿足人類對各種木材產品的需求,同時,它還是天然氧吧,可以為人類提供休閑、旅游、觀光。由此可見,天然林保護意義十分重大而深遠。本文以永安市天然林保護為例,通過對林改后天然林保護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具體的對策與建議。
1 天然林保護的現狀
永安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西,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森林資源豐富。地理概貌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土地總面積29.3萬hm2,林業用地面積25.3萬hm2,有林地面積23.1萬hm2,天然林分面積9.4萬hm2,占有林地的40.7%,森林蓄積量2 110萬m3,森林覆蓋率78.8%,居福建省第一位。由于前期的過量采伐和大面積皆伐天然林,使天然林面積銳減,森林質量下降,生態系統退化,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發,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損害。為了加強對僅存現有天然林的保護,近年來,永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強化天然林資源保護管理,把天然林保護建設工程列入市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主要措施:一是采取各種措施廣泛開展宣傳,提高社會各界對天然林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二是嚴格執行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按照“長大于消、總額控制、分類經營、分類管理”的思路,放活商品林、管嚴生態公益林、控制天然林的采伐消耗。三是加強林政資源管理,嚴歷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保護現有的天然林資源。
2 天然林保護面臨的問題
2.1 天然林面積銳減 一是林改后,永安市為大力實施百萬畝速生豐產林基地和百萬畝毛竹豐產林基地的建設,加大了對天然林皆伐的采伐力度。據統計2004—2009年,共辦理天然林皆伐面積1.1萬hm2,占皆伐面積的39%,之后呈逐年遞減。二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對天然木材的需求越來越大,特別是天然闊葉樹種供不應求,同樣也加大了對天然毛竹林散生木的采伐。2004年以來共辦理天然毛竹林散生木采伐面積達0.8萬hm2。三是近年來,由于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高速公路、工業園區建設等征占用林地等因素也造成天然林地面積減少。
從1996年與2006年二類調查數據看,天然林面積急劇下降,在林分中,天然林面積由1996年的12.2萬hm2下降至2006年的9.4萬hm2,天然林占有林地的比重由50.2%下降到40.7%[1]。
2.2 天然林分質量下降 從天然林樹種結構來看,闊葉樹占62%,馬尾松占36%,杉木占2%,天然林樹種主要以闊葉樹和馬尾松為主。從天然林齡組來看,后續資源匱乏,近成過熟林占82%,中幼林占18%。另外,郁閉度為0.5以下的天然林面積有3.5萬hm2,占天然林面積的37%。天然林資源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保護,不但缺乏有效的經營管理,而且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森林結構發生變化,大多形成次生林和殘次林,林分質量嚴重下降,森林生態功能減弱。
2.3 天然林保護管理難度大 林改后,天然商品林已通過租賃造林、承包、林權轉讓等形式落實到農戶或經營主體,是林農增收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近幾年由于受政策限制采伐等因素的影響,使天然林保護與采伐利用矛盾日益突出,林區內發生監守自盜,內外勾結盜砍林木現象時有發生,加大了天然林資源保護管理的難度。
3 天然林保護對策與建議
3.1 科學規劃,合理保護 根據永安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建設的需要,將現有保存的5萬hm2天然商品林區劃為三類,即“嚴格保護型、重點保護型、一般保護型”。一是嚴格保護型:對闊葉樹占優勢、位于自然保護區邊界、庫區、水源地、與農田耕地接壤及沿河兩岸、坡度35°以上等具有較高保護價值的小班,原則上劃為嚴格保護類型;這類型面積有1.3萬hm2,占天然商品林面積的26%。二是重點保護型:對位于村莊、風水林、鐵路、高速路、國道、省道、縣道等兩側一重山的小班,原則上劃為重點保護類型;這類型面積有1.1萬hm2,占天然商品林面積的22%。三是一般保護型:對位于生態區位不重要、立地條件好、坡度平緩、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區域小班,原則上劃為一般保護類型;這類型面積有2.6萬hm2,占天然商品林面積的52%。
3.2 分類管理,合理利用 林改后,林農對如何配套改革、放活經營權、保障收益權的呼聲很高,按照全國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分區施策導則,福建省處于全國“南用、北休、東擴、西治”的“南用”區域范圍內,因此對天然商品林采取過多的限制措施,難以面對來自林農抱怨。建議確定一個天然林保護(或利用)的合理尺度,以保護生態效益為主的同時能兼顧到森林資源多功能利用[1]。一是對嚴格保護型的天然商品林將其劃入生態公益林,嚴禁采伐。二是對重點保護型的天然商品林,在不破壞其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開展撫育和更新性質的采伐,對其中低產低效天然林允許進行封育或補植改造,不得全面伐除灌木,不采取全面整地方式,且擇伐蓄積強度不得超過20%。三是對一般保護型的天然商品林,對其中針葉樹可采取較大強度的擇伐或撫育間伐,擇伐蓄積強度不得超過40%,撫育間伐可不受間伐強度的限制,但最終保留株數應不低于合理保留株數,做到不開“天窗”,保留林下幼苗、幼樹,采取人工補植優良的鄉土樹種或珍貴闊葉樹種促進其天然更新,原則上禁止將天然林分改造為人工林分。四是對竹林散生木(尤其是闊葉樹)的采伐采取保留措施,總體降低擇伐蓄積強度,不得超過40%,伐后保留木株數大于100株/hm2,以提高竹林抵抗災害的能力。
3.3 創新模式,建立機制 多年來,永安市生態公益林已逐步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補償和管護機制,使生態公益林得到有效的保護,而同樣具有生態效益的天然商品林面積5萬hm2,卻尚未建立補償和管護機制。為此,現在當務之急應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天然商品林保護管理新機制。一是嚴格保護型的天然商品林應劃入生態公益林進行重點保護管理,納入國家對生態公益林的補償范疇;在重點保護型和一般保護型的天然商品林中開展贖買、改造提升、置換、租賃和入股合作等保護和經營管理試點,破解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采伐利用與生態保護的矛盾,建立受益者合理負擔、廣泛吸引社會資金參與等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二是要加大農村改節柴灶、液化氣的普及和沼氣池建設工程的投入,實施推廣“以電代材”電烤筍試點,緩解農村燒柴問題,以更好保護天然林資源。三是鼓勵林農搞非林非木產業,林下套種金線蓮等珍貴藥材,或以森林資源入股方式參與旅游開發、森林人家、森林公園建設等,達到完善森林保護和增加收入“雙贏”的目的。四是成立專業的森林資源管護隊伍,實現森林資源網格化管護,達到全市森林資源防盜、防火工作的聯動,保障林業執法成效,提升管護實效,節約管護成本。通過多種形式建立天然林保護補償機制來提高廣大林農參與天然林保護工程的積極性。
3.4 合理保護,強化培育 在確保森林生態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合理撫育改造與人工補植套種相結合等辦法,加快森林結構調整,努力提高天然林分質量。一是對林分生長能力低,有樹不出材,經濟、生態效益低的天然次生林和殘次林,必須進行合理的采伐,伐除空心霸王木、畸形病腐木、生長衰弱的和無培育前途的低值的林木,保證目的樹種的生長空間,提高林地生產力。二是對郁閉度小于0.5的稀疏林分,采取人工補植措施促進其天然更新,選擇有利于生態環境恢復的優良的鄉土樹種或珍貴闊葉樹種,補植密度不小于600株/hm2,改善林分結構,促進形成樹種多樣、針闊混交、異齡復層的復合型林分。三是對天然幼、中齡林要及時采取撫育措施,劃分優良木和采伐木,合理確定采伐對象,采次留好,伐密留稀,均勻保留生長健壯的優良木和目的樹種。其中天然針葉林中,必須適當保留闊葉樹,以便形成針闊混交林,增強林木抗性和防御災害的能力,提高天然林的質量。四是推廣人工天然林更新方法,這種更新方法是在人工促進天然更新后,在撫育、間伐、管理等培育環節,按人工林模式經營,旨在克服天然林成林不成材、生長速度慢、林地產出率低的缺點,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森林資源結構,更好地發揮森林的三大效益[2]。
3.5 依法行政,強化管理 堅決杜絕以犧牲生態環境,破環森林資源為代價謀求經濟發展的行為。一要狠抓采伐限額管理。嚴格實行憑證采伐林木制度,抓好農民自用材和燒材的管理,堅決杜絕無證采伐和超限額采伐。特別要杜絕大面積的皆伐,禁止將天然林分改造成人工林分。二要加強森林資源監測。加強森林資源跟蹤監測和檔案管理,對小班因子變化進行嚴格審批,防止逆向變化,保持天然林面積不減少,質量不下降。三要強化林地管理。嚴格執行征占用地管理制度,發現非法征、占用天然林地的行為要堅決及時制止和查處,防止林地逆轉。四要加大林政執法力度。加強木材流通領域和木材經營加工單位的監督管理,嚴厲打擊毀林行為。
4 結語
天然林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僅靠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的重視是不夠的,希望全社會各行各業都來關注支持天然林的保護建設,共同維護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活環境,為鞏固林改、創造永安市人居一流環境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何東進,吳景賢,謝益林,等.中國天然林保護與可持續經營問題與對策[J].福建林學院學報,2007(2):186-192.
[2]姚茹峰,孫瑞秋.淺談天然林資源保護及可持續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141.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