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銘++姜丹++王景偉+高雅梅
摘 要:生物統(tǒng)計學是生命學院本科生的專業(yè)基礎課,對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統(tǒng)計學規(guī)律分析和解決農業(yè)實踐問題意義重大,但是目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卻存在諸多問題。該文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從理論課、實驗課、考核方式三個方面進行了完善,從改善課堂質量,提高教學效果入手,進行了一系列的完善和改進。以提高課堂效率,改進教學效果。
關鍵詞:生物統(tǒng)計學;教學效果;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6-0182-02
Study on Improving Teaching Efficience on Biology Statistics
Fang Ming et al.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ilongjia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Daqing 163319,China)
Abstract:Biology statistics is an fundamental professional classes in lif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and very important status in agricultural practice.However,current teaching methods existed many problems.Therefore,the article reformed three aspect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est so as to improve class efficiency and teaching effects.
Key words:Biology statistics;Teaching effects;Teaching efficience
生物統(tǒng)計學是高等院校農學、動物科學以及生命科學專業(yè)的必修課程之一,生命科學的快速發(fā)展、大量數據的涌現(xiàn)使得生物統(tǒng)計學重要性日益凸顯,但是在課堂教學實踐上存在嚴重問題,筆者在課堂實踐中感受到,傳統(tǒng)的“滿堂灌”授課方式在生物統(tǒng)計學中教學效果不好,因此,本文針對生物統(tǒng)計學課程目前存在的問題,從課程基本理論、實驗、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進和完善,優(yōu)化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1 改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1.1 完善課程資料,豐富課堂活動 學習“生物統(tǒng)計學”課程需要具備一定的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與數理統(tǒng)計知識,對于農業(yè)大學普通本科生來說,由于在大一階段學得不夠詳細深入,學起來難度較大。教師在黑板上寫滿數學大公式,枯燥乏味,學生數學基礎差,聽不懂課,缺乏課堂互動,久而久之,教師授課缺乏動力,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教師需要在授課風格、內容、學習方法等多方面做必要的調整[1]。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本門課程在生產和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學生意識到課程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熱情;其次教師需要重視課件的質量。課件要求生動、形象的展示教學內容,需要突出教學重點,在教學方法、版書設計等方面精心設計,精心準備上課資源,包括PPT、論文、Word和Excel、SPSS 等。要讓課件的內容富有新鮮感,將知識性與趣味性結合起來。講解內容需要具有詳細的操作步驟,能夠促進學生理解和操作。
1.2 推薦簡單實用統(tǒng)計軟件,簡化繁冗程序 目前統(tǒng)計學上國際通用的軟件包主要有SAS、SPSS等,功能強大;但針對農科院校的本科生而言,難以理解,而且是英文界面,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圍繞教學目標逐步展開學習。研究者向學生推薦EXCEL,它基本能滿足本科教學的需要,操作簡便,建議在教學中推薦使用。
1.3 教學手段和方式方法的多樣化 在課程講授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對于統(tǒng)計學基本理論,以講授為主,講清楚基本概念,說明其意義及應用條件。對于統(tǒng)計分析方法,引導學生運用數理統(tǒng)計原理探究問題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計思維能力[2]。對于以文字敘述為主且容易理解的內容,指導學生自學,組織課堂討論,以學生為主體,可以使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增強,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和表達的能力。在授課過程中更多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老師多提出問題,讓學生與教師多進行良性互動,可以使學生的文字及口頭表達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每次授課結束后,布置一定量的課后習題,督促學生及時復習所學知識,從而對所學內容得到鞏固和提高[3]。
2 優(yōu)化實驗內容,注重培養(yǎng)學生操作能力
生物統(tǒng)計學實驗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基本理論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理論課上的講授和練習后,學生基本全能掌握所學內容,但練習的內容與實踐相脫節(jié),所以實驗課的內容以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綜合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課前,教師將要求學生熟悉實驗內容[4]。上課時,學生根據內容上機操作學習,要求學生書寫操作步驟,教師現(xiàn)場進行答疑,課后教師認真批閱電子版的實驗報告后,再將學生的問題、成績及評語反饋給學生。若實驗中學生出現(xiàn)共性問題,教師則先將問題給學生講解清楚再進行下節(jié)課的學習。通過師生之間的不斷交流,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有利于教師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及進度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通過各種相關的教材、網絡、學院科研成果等方面的積累,收集大量的案例數據,建立富有學科特色的案例素材庫,將實驗內容與專業(yè)實驗相結合,促進科研成果向教學資源的轉化,豐富生物統(tǒng)計學的實驗內容。教學內容的增加,開闊了學生視野,很多學生通過查閱文獻,根據實驗室條件,選定因素、水平可以獨立設計試驗和進行數據處理[5]。
3 改革考試方式
考試能夠直接反饋教學效果,《生物統(tǒng)計學》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理論知識和綜合應用兩大部分,考試主要圍繞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兩個方面展開[6]。準確反映學生對于《生物統(tǒng)計學》的掌握程度。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的比例應調整為5∶5,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的比例調整為3∶7或4∶6,降低考試的偶然誤差。增加命題的多樣化,重點考察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考察軟件操作等方式來測試學生對統(tǒng)計知識的運用能力。
由此可見,本研究針對生物統(tǒng)計學課程實踐性、應用性強的特點和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了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緊密結合、強化軟件應用教學、制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改革考核方式以及建設開放式數量分析實驗室等多種措施,增強了學生學習生物統(tǒng)計學的興趣,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生物統(tǒng)計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生物統(tǒng)計學實驗教學中,教師需要與時俱進,根據教學和科研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采用先進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考核手段,使學生積極、快樂地學到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呂敏芝,林樹茂,何蘭花,等.生物統(tǒng)計學教學改革實踐與體會[J].中山大學學報論從,2007,27(4).
[2]葉子弘,崔海峰,陳 春,等.生物統(tǒng)計學課程“能力素質培訓計劃”的構建及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39(10):6268-6269.
[3]張強,張建平.生物統(tǒng)計學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2,15(6).
[4]丁雪梅,張曉君,譚智敏,等.生物統(tǒng)計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4.
[5]朱香萍,李楨,張庭榮.信息時代《生物統(tǒng)計學》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農業(yè)網絡信息,2008(2).
[6]郭麗,趙楊,柏建嶺,等.醫(yī)學院校生物統(tǒng)計學專業(yè)生物信息學教學探索[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