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英
基于區域經濟視角探討高校創業文化的培育
朱旭英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要充分分析當前高等院校所面對的區域經濟現狀,結合創業教育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優化高等院校的創業教育,從而推動高等院校的創業文化培育。這也是高等院校在創業培訓以及幫助學生進一步融入創業經濟中時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區域經濟;創業文化;創業教育
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對創業型經濟來說。要把握后金融危機時代,推動創業型經濟的發展,就應重視高等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進一步引導。當前很多高等院校在創業文化的培育方面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比如打造創業一條街,鼓勵學生在學習之余進行創業。但是,這一系列舉措并沒有在真正意義上結合區域經濟的發展現狀。當前區域化產業得到很快的發展,很多地區已經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鏈條,所以高等院校應該更進一步地考慮如何與區域經濟結合,在區域經濟背景下培育高等院校的創業文化。
當前高等院校正在推動的創業教育,實際上在很早之前就已納入歐美國家的視野。上世紀60年代中期,很多美國的高等院校就已非常重視創業教育的培訓。美國的管理學家也很重視創業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的開展,認為經濟發展應該結合創業型經濟進行進一步的推動,所以需要在高等院校中進行相關的培訓,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創業融入能力。在高等院校的教學過程中,歐美院校非常重視對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在區域化經濟不斷分化的情況下,結合區域經濟的發展幫助學生提高創業能力,已經成為高等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關注的一個焦點。
創業教育是適應當前創業型經濟的發展而出現的進一步變革,主要是為了讓高等院校的受教育者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條件下,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開拓新的創業空間。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實際上中國在金融危機之后所面臨的機遇也是比較大的,所以只有通過創業培訓,幫助高等院校學生提高創業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創業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適應當前經濟發展需求的綜合性人才,這種綜合性人才需要具備創業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在歐美院校中這種培訓已經開展了超過40年的時間,而中國在創業教育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所以,我們應該深入分析當前區域經濟的發展要求,特別是結合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趨勢,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
很多高等院校的學生對區域經濟的認知并不全面,而在高等院校的教學過程中,很多高校脫離了區域經濟的實際。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其創業能力實際上是一種空中樓閣,他們并沒有真正實踐型的創業能力,也不可能在實體經濟中產生比較大的影響。雖然有一些學生已經在創業過程中取得成功并有一些比較成熟的案例,但是從本質來看,很多高等院校的學生對于區域經濟的認識仍然是比較模糊的,他們對機遇的認知以及對危機的辨識還缺乏正確的引導。所以,在區域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幫助高等院校學生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在知識經濟發展的時代,區域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在于人才。在整個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創業型經濟之所以滯后,最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創業型人才的缺乏。創業型經濟要想進一步發展,需要結合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特別是整個經濟發展現狀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階段性,有針對性地培養高等院校學生的綜合創業能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高等院校的大學生作為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他們在創業過程中與其他群體相比有著明顯的特點。他們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相對比較高,自主創新能力相對比較強,而且在創業過程中更能承擔各種風險。通過調查可以發現,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在創業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但在創業過程中也會受到非常多的限制。
首先,高等院校的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往往面臨著資金不足的難題。創業需要起步資金,這樣的起步資金需要一定的固定資產或者一定的社會信用才能獲得,而大學生往往沒有這樣的有利條件,所以就會面臨融資難的問題。資金是創業的先決條件,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就不可能進行比較大規模的創業。
其次,高等院校在進行創業教育和創業引導的過程中,仍然出現缺位的狀況。很多高等院校雖然非常重視創業文化的培育,但并未在真正意義上幫助學生提高創業能力。高等院校創業課程和創業教育的缺失,導致很多高等院校的學生雖然對創業有興趣,卻缺乏綜合性的知識和足夠的能力去付諸實踐。
最后,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缺乏足夠的信心。很多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出于對風險的顧慮以及自己創業能力的不自信,不敢輕易嘗試創業,導致當前很多區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高等院校學生創業的興趣和勁頭仍然不足。
在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條件下,如何在高等院校營造一種良好的創業文化,需要進行全面思考、深入探索。要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有利和不利條件、高等院校學生自身的優勢和劣勢進行綜合性的分析,真正幫助學生補短板,全面調動學生的創業興趣,從政府、學校以及個人等各個方面創造創業的條件,營造創業的氛圍。
首先,從政府角度來說,應該積極鼓勵和扶持高等院校大學生進行創業。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起步資金不足的現象比較普遍。針對這種情況,政府可以創設高等院校大學生創業基金,這些基金可以通過社會募捐以及政府相關的財政撥款等方式來籌措,通過多種方式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起步資金。通過制定青年創業計劃等,鼓勵高等院校的學生在區域經濟背景下進行創業嘗試。政府也可以為高等院校的大學生提供創業型的小額信貸,小額信貸能給大學生提供一部分起步資金。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貸款設置的門檻過高,那么大學生創業的熱情也會減退,所以貸款條件的設置一定要考慮到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此外,政府還可以引入一些社會風險投資基金,鼓勵企業直接參與到大學生創業過程中,讓大學生的創業夢想能夠真正地落地生根。
其次,從學校角度來說,應進一步實施大學生創業教育引導工程。要進一步推進創業教育,首先應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優秀的老師,是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領路人,可以幫助大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鼓勵他們認真審視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幫助大學生具備創業的基本能力。其次,學校應該強化對課程體系的構建,在課程設置中加入區域經濟分析以及創業經濟分析等相關知識,讓大學生在區域經濟的背景下,充分發揮自身能力進行創業。再次,學校應該采用實訓教學模式。通過業務型的實訓教學,可以讓學生具備創業的實踐能力,這需要與有關企業進行合作,通過校企合作方式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訓機會。學校還可以結合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開創一些新的創業教育模式。區域經濟的發展,為高等院校的學生提供了非常廣闊的平臺。在不同的區域經濟產業鏈條背景下,可以采用各種模式讓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與實踐,提高他們的創業興趣和能力。
最后,從學生自身來說,平時要注重有意識地提高創業的興趣、能力以及信心。當前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只有讓學生對創業充滿信心,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更好地在創業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如果學生的創業意識比較強,學校應該結合區域經濟,鼓勵學生參與到創業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參加一些創業比賽或者創業社團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業能力。
對高等院校的學生來說,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在區域經濟背景下提高創業實踐技能,需要學校進一步的引導。通過打造更加濃厚的創業文化氛圍,讓學生對創業產生興趣,讓創業成為學生新的出路。這需要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努力,通過這種方式讓高等院校的學生重視創業,提高創業技能,進一步融合到市場經濟的發展大潮中。
①田常華:《大學生創業的現狀、困境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4年第32期
②張曉敏:《基于心理資本理論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4期
③劉曉東 馬聰 張劍:《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與模式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下半月)》,2014年第3期
朱旭英,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