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場經濟社會的法律思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行政獎勵的形式及其法制化
——基于市場經濟社會的法律思考*

2017-04-11 09:27:55姜偉國
時代法學 2017年1期

姜偉國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江寧分院,江蘇 南京 211100)

論行政獎勵的形式及其法制化
——基于市場經濟社會的法律思考*

姜偉國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江寧分院,江蘇 南京 211100)

行政獎勵的形式是行政獎勵行為的外在表現形式,其對研究行政獎勵行為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國傳統的行政獎勵的形式是建立在計劃經濟基礎之上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行政獎勵形式的內容、原則理念和結構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權能獎勵等現代市場經濟社會的新型形式不斷出現。但由于立法的缺位以及理論研究上的空泛,當前實踐中行政獎勵的形式具有很大的隨意性,甚至還出現了某些方面的負效應。因此,行政獎勵的形式亟待法制化。

行政獎勵;形式;物質獎勵;精神獎勵;權能獎勵

“內容非他,即形式之轉化為內容;形式非他,即內容之轉化為形式。”

——黑格爾《小邏輯》

理論界在探討行政獎勵的合法要件時,大都提出行政獎勵“應當符合法定的形式”。但除科技獎勵、見義勇為獎勵等少數類型外,我國實際上很少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行政獎勵的具體形式,即使有規定也大多是原則性的,如“采用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方式”等。而且,當前學者也對此研究甚少,在教材及著作中通常只是提出“行政獎勵包括精神鼓勵和物質鼓勵兩個方面”,或是“堅持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或以精神獎勵為主的原則”等等。

正是由于法律法規的缺位以及理論研究上的空泛,當前行政獎勵的實踐中,行政主體往往按照其在行政管理中形成的習慣思維和方式來實施獎勵,特別是在獎勵的形式方面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引發了大量問題和負效應,行政獎勵形式的法制化已經刻不容緩。

一、行政獎勵形式的基本法律理論

(一)行政獎勵形式的法律研究范式

哲學中,內容和形式作為事物所固有的兩個側面,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同樣,在學者們的研究中,也總會將行政獎勵的形式與行政獎勵的內容一起表述。“行政獎勵的內容是指行政主體通過行政獎勵行為賦予被獎勵人的權益。一定的行政獎勵的形式是其內容的反映和表現。”*方世榮,石佑啟.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238.

學界在行政獎勵的形式與內容的研究范式安排上,通常有以下幾種表述方式:

1.并列論。即將行政獎勵的內容與行政獎勵的形式并列,二者作為兩個不同類別表述。這種表述較有代表性,并為許多學者所沿用。如我國最早的行政法教材《行政法概論》中認為,“行政獎勵可依獎勵方法和獎勵內容分為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又單獨列出了行政獎勵的具體形式,“行政獎勵的形式大致包括下列八種,(1)記功;(2)記大功;(3)通令嘉獎;(4)授予榮譽稱號,如先進生產者、先進英雄等;(5)晉級(提升工資級別);(6)晉職(提升職務);(7)發給獎金;(8)發給獎品。”*姜明安.行政法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229.

2.形式論。即直接以形式來概括前述的行政獎勵的內容和形式,而不再單獨論述前述行政獎勵的內容。1988年羅豪才主編的《行政法論》一書認為:“行政獎勵有精神獎勵(榮譽獎勵)和物質獎勵兩種形式。精神獎勵的種類有表揚、記功、記大功、通令嘉獎、授予榮譽稱號(如先進生產者、革新能手、先進單位、勞動模范、戰斗英雄、文明單位等),頒發錦旗、獎狀、證書等榮譽標記等;物質獎勵有授予獎品和獎金等。有的行政獎勵形式既是精神獎勵又是物質獎勵,如晉級(提升工資級別)、晉職(提升職務)等。”*羅豪才.行政法論[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219-220.

3.混合論。即對行政獎勵的內容和形式不加嚴格的區分,混在一起表達。如 “行政獎勵按照其獎勵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兩種基本形式:1.精神獎勵;2.物質獎勵。”*楊海坤.行政法[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188-189.王連昌教授亦持此觀點:“獎勵的形式,有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二者可以并用,也可以單獨使用,精神獎勵包括在群眾大會上表揚、通報嘉獎、上光榮榜、頒發光榮證書和獎章、授予光榮稱號等。物質獎是發給一定數額的獎金或獎品。”*王連昌.當代中國行政法[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8.147-148.

筆者認為,行政獎勵的內容是從行政相對人所獲權益的實質內容角度表述,而行政獎勵的形式則是從行政獎勵權益表現出來的現象來考察,兩者既有區別也有聯系。“目前學界在探討這個問題時,都是將內容和形式放在一起考慮的。……似乎沒有必要將二者嚴格區分開來。”*楊建順,李元起.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學參考書[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204-205.因此,理論上關于行政獎勵的內容和形式只是表述的角度不同,二者實質上是一致的。本文為了研究需要亦采“混合論”范式,將物質獎勵、精神獎勵及其具體表現形式籠統稱為行政獎勵的形式。

(二)行政獎勵形式的重要意義

1.行政獎勵形式是行政獎勵得以存在的基礎。行政獎勵行為總是通過一定的獎勵形式表現于外界,沒有一定的獎勵形式,行政獎勵行為便不能存在。

2.行政獎勵形式是行政獎勵內容的外在表現形式。行政獎勵的內容往往表現為賦予一定的權益,而這種權益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必須依賴于外在的、顯性的形式表現出來,即行政獎勵的形式,往往包含著受獎者的權益內容。例如給予作出巨大貢獻的科技人員獎勵,只有通過頒發獎金,或授予榮譽稱號等形式來實現其受獎的權益。

3.行政獎勵形式是行政獎勵價值功能實現的實際載體。正如一項產品的設計一樣,只有通過一定的、恰當的外在形式,產品的內在功能、特性才能體現。行政獎勵作為一種法律行為,其價值功能也必須通過一定的載體表現于外部,這個載體就是行政獎勵的形式。例如:行政獎勵的示范導向功能,可以通過精神獎勵中的通令嘉獎、記功、授予榮譽稱號等形式來實現,即使是物質獎勵中獎金或獎品也能傳輸一種積極的信號,從而為社會公眾提供效仿學習的榜樣,對社會公眾產生一定程度的導向作用,進而形成一種積極的社會效應。

4.行政獎勵形式影響和決定著行政獎勵行為的法律效力。“應當符合法定的形式”是行政獎勵的構成要件之一,如果形式不當有可能導致行為有瑕疵,形式不合法則有可能導致行為無效。即使是“同樣的獎勵內容,獎勵的形式不同,其激勵的效應也會存在差異。”*伊強.行政法學[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114.

(三)行政獎勵的基本形式

1.物質獎勵

顧名思義,物質獎勵是以獎金、獎品或者其他實物形式作為獎勵手段的一種行政獎勵形式。物質需求是人的基本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而物質獎勵正是從人性的基礎需要出發,對調動行政相對人的積極性有著重要意義。物質獎勵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普遍做法,屬于最常用的行政獎勵形式。

物質獎勵根據其具體內容又分為貨幣獎勵、實物獎勵和其他可以物化的獎勵形式。

(1)貨幣獎勵(獎金)。在物質獎勵當中,貨幣獎勵十分普遍,而獎金又是貨幣獎勵基本形式,即通過一定貨幣(獎金)進行獎勵的形式。

獎金從數額角度可分為定額獎金和非定額獎金。定額獎金是指確定具體數額的獎金,如我國國家級科技進步獎勵獎金標準分為:一等獎15000元,二等獎10000元,三等獎5000元;非定額獎金是指獎勵的數額不固定,而是根據相關因素確定。如對走私案件的檢舉人,海關按實際查獲私貨變價收入的10%以內發給獎金,但最高不得超過10萬元。

(2)實物獎勵(獎品)。實物獎勵在行政獎勵實踐中也比較常見,形式也多種多樣。例如:北京大興為促進就業獎勵招工企業高檔轎車,農業部為表彰全國糧食生產大戶獎勵拖拉機等;再如從1961年起,國家開始實行棉花獎售政策,主要是獎售糧食、化肥及布票(或工業品購物券)等。但一般情況下,實物獎勵不宜過多。

(3)其他可以物化的獎勵形式。某些獎勵形式并不直接以貨幣和實物獎勵表現于外界,但最終也轉化為貨幣或實物,如獎勵科技人員觀光旅游、改善住房條件等。

2.精神獎勵

精神獎勵,又稱榮譽性獎勵、象征型獎勵、符號型獎勵,是指授予榮譽稱號等具有一定象征意義的符號,或對行政相對人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予以認可、贊賞等正面肯定,旨在滿足行政相對人精神需要的獎勵手段。精神性獎勵是我國千百年來主要崇尚的獎勵激勵方式之一,精神獎勵之所以能夠調動積極性,是因為精神獎勵是一種積極的激勵,能夠滿足行政相對人的心理需要,并在實施中針對性地激勵和強化相對人的動機。

在我國的法律實踐中,精神獎勵主要有:(1)嘉獎:通令表彰;(2)記功:記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等;(3)授予榮譽稱號:勞動模范、戰斗英雄、先進集體、人民的好公仆、人民的好法官、質量信得過單位、革新能手等;(4)授牌。

二、基于計劃經濟社會下行政獎勵的傳統形式

(一)建國以來行政獎勵形式的法律實踐

我國行政獎勵源遠流長,但真正現代行政法意義上行政獎勵范疇始于新中國建立后。建國以來,行政獎勵被廣泛運用于各個領域的現實行政管理實踐活動中,并進而作為一個法律手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此時,我國行政獎勵的形式不斷伴隨著行政獎勵行為而出現,并大量顯現于人們的視野。如1963年我國《發明獎勵條例》第16條規定:對發明的獎勵采用榮譽獎和物質獎相結合的方式。1980年實施的《群眾報礦獎勵辦法 》第2條規定:凡群眾報礦,屬首次發現的礦產地,應給予獎勵,包括表揚,發給獎狀、獎品、獎金等。

(二)計劃經濟時期行政獎勵形式的特征

法律現象離不開時代背景,我國建國初期及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大致到20世紀80年代)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資源和社會生產力的配置是基于計劃而安排的。而我國傳統的行政獎勵制度正是在這一時期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其必然不可避免的打上“計劃經濟”的烙印,這種時代特征亦表現在行政獎勵的形式上。

1.獎勵形式的二元性

在行政獎勵的傳統分類中,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是行政獎勵的基本形式,且大多認為只能有這兩種方式。這樣的分類與我國早期計劃經濟制度下形成的單一思想、單一經濟模式不無關系。

2.獎勵形式的片面性

在計劃經濟為主導的社會里,特別是建國初期以至以后很長一段時間,由于經濟基礎的薄弱、物質缺乏和特定的社會制度條件下重思想覺悟、重意識形態的影響,精神獎勵所受的重視程度和數量上都大大超過了物質獎勵,普遍強調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為原則*姜明安.行政法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228;崔卓蘭.行政獎勵若干問題初探[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6,(5):31-32;楊海坤.論行政獎勵[J].法學研究,1989,(3):35.,片面夸大精神獎勵的作用,忽視行政相對人作為獨立市場主體的基本的物質需求。如1978年發布的《發明獎勵條例》第6條第1款規定:“對發明的獎勵,要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實現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而以精神獎勵為主的原則”。

3.獎勵形式的單一性

也正是由于計劃經濟下行政體制的僵化,在這一時期,無論是物質獎勵或是精神獎勵,形式都比較單一。物質獎無非是發幾十元人民幣,或一個茶杯、一條毛巾。精神獎大不了就是發一張獎狀,一朵大紅花,且幾十年“一貫制”,沒有什么變化。

在獎勵形式上,主動權掌握在授獎人手中,獎勵什么,采用什么樣的獎勵形式由行政機關說了算,行政相對人沒有話語權。這些都植根于計劃經濟下政府恩賜與施舍意識,政府認為我已經獎了,形式并不重要。

(三)對職務和崗位作為獎勵方式的質疑

這一時期,職務和崗位也曾作為一種獎勵形式運用,我國1957年《國務院關于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暫行規定》中就明確將升級、升職作為獎勵的形式。但是職務能否成為獎勵形式,不少學者對此持懷疑態度,筆者亦如此。因為職務作為領導性職位,如局長、校長、經理等,通常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特殊條件,如政治覺悟高、管理能力強、善于協調人際關系、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等,即德、能、勤、績等內容。如果僅以受獎勵者某一方面的突出成績,如擅長科研、見義勇為、作出特殊貢獻等,而委以一定職務,則往往不能勝任,既不利于所在單位的工作開展,也不利于發揮本人的專業特長。實踐也證明,這類人員的多數走上領導崗位后,不僅工作沒有起色,而且他本人也累得筋疲力盡。因此,行政獎勵與職務晉升完全是兩碼事,把職務作為獎勵形式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傳統的“官本位”思想。如今我國《公務員法》已經明確取消了原有的升職種類,如果再將職務和崗位作為獎品“饋贈”,完全沒有法律依據,而是典型的恣意行政行為了。

三、市場經濟社會的行政獎勵形式及其發展

(一)市場經濟對行政獎勵形式的沖擊

市場經濟是以市場作為配置社會經濟資源的主要方式或基本手段的經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從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開始,特別是1992年中國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中國從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己經取得實質性的成效,現代市場經濟宏觀調控體系的框架已經基本形成。羅豪才教授在《現代行政法制的發展趨勢》一文中認為:“市場經濟的發展。這是現代行政法制發展的最基本動因。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必然要對既有政治體制和行政法制產生較大沖擊。”*羅豪才.現代行政法制的發展趨勢[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1,(5):10.當然,這也波及到了行政獎勵的形式。

1.豐富了傳統獎勵形式的內容

在物質獎勵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生產力水平提高,社會物質財富大量增加,獎勵的物質形式出現多樣性和層次性,獎勵的激勵功能增強。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后,物質獎勵大放光彩,行政主體大量運用物質獎勵的方式鼓勵行政相對人,對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起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而且,物質獎勵呈現貨幣化趨勢,獎金成為其主要形式,金錢可以說是成了衡量很多重要價值的標準。此外,帶有市場經濟社會特色的獎勵形式不斷出現。如常州天寧警方通過博客和微博里發布懸賞“通緝令”,凡是提供警方破案有效線索的,最高可獎勵1萬人民幣或Q幣。從這種獎勵形式類型上看,雖然最終仍體現為一定的物質利益,但其形式新穎,行政相對人樂于接受。

即便是授予榮譽稱號等形式,也突破了傳統的、單純的精神獎勵層面,如頒發“質量信得過單位”等,“對置身于市場經濟浪潮中的生產經營者而言,不啻于一種官方為之發布的宣傳廣告、質量榮譽證。意味著對受獎者的能力水平、產(商)品質量、品德等作出了具有權威性的肯定評價。有此藉憑,顯然最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居先取勝。”*崔卓蘭.行政獎勵若干問題初探[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6,(5):32.

在引入了充電站的分時電價制度后,電動汽車的車主在對出行路徑進行規劃時除了考慮常規的出行時間,還會將充電費用也納入考慮范圍,因此規定目標函數為對出行時間與充電費用的組合:

2.促進行政獎勵形式的原則理念變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政相對人的“經濟人”屬性日益加強,物質利益刺激成為激勵行政相對人積極實施受獎行為的主要手段。鄧小平同志也曾把物質利益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調動人們積極性的一種重要手段,他指出:“不講多勞多得,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革命是在物質利益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原有計劃經濟體制計劃下的“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原則已不能適應新的經濟體制和價值觀,原《發明獎勵條例》第6條第1款的規定在修訂時被廢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而“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甚至是”物質獎勵為主”的觀念開始出現。不僅如此,物質獎勵作用受到過分追捧,甚至出現了“重獎”現象及趨勢。如我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就確定為人民幣500萬元。其中50萬屬于獲獎人個人所得,450萬元由獲獎人自主選題,用作科學研究經費。

3.突破和創新了行政獎勵的結構形式

市場經濟是多元化經濟,一方面市場經濟刺激了人們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市場經濟又為行政獎勵創造了多元化的條件,行政主體在決策時應考慮和照顧到市場主體需求的多元化。因此,行政獎勵必須突破傳統的二元形式,向形式多樣化發展。人們開始意識到,除傳統的精神、物質獎勵外,還有其他的獎勵形式。如葉必豐教授在談到行政獎勵時,將優惠政策作為行政獎勵的一種新類型*葉必豐.行政法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186.,郭志斌博士認為特許投標和區域競爭是行政獎勵的新型方式*郭志斌.論政府激勵性管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20-121.。這些行政獎勵既不是物質獎勵,也不是精神獎勵,雖然這些最終也是帶來某些精神或物質利益,但與直接的物質或精神獎勵存在較大差別,這是隨著市場經濟和現代行政的發展而產生的新的獎勵形式——權能獎勵。

(二)權能獎勵——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下行政獎勵形式的新發展

1.權能獎勵概念和作用

傅紅偉博士在《行政獎勵研究》中指出:“有些行政獎勵既不是給予行政相對人一定的物質利益,也不是授予行政相對人一定的榮譽稱號,而是賦予行政相對人享有從事某種活動或獲得一定權利的資格。”*傅紅偉.行政獎勵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57.簡言之,權能獎勵就是“通過賦予行政相對人享有從事某種活動或獲得一定權利的資格,引導、鼓勵行政相對人作出符合行政意圖的行為”。權能獎勵的出現,彌補了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的不足。相對于物質獎勵來說,可節約行政主體的經濟成本;較之于精神獎勵來說,對相對人也更實惠、實用。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權能獎勵的價值正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

2.權能獎勵的具體形式

從權能獎勵表現的具體形式來看,目前我國行政獎勵實踐中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能力資格獎勵

是指行政主體授予相對人從事某種活動的能力,或賦予行政相對人享有從事某種活動或獲得一定權利的資格。如我國《產品免于質量監督檢查管理辦法》第2條規定: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對符合本辦法規定條件的產品實行免于政府部門實施的質量監督檢查(以下簡稱免檢)制度,即是對特定企業賦予了其他企業不能享有的權能資格,也意味著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了其他競爭對手所不具有的某種取勝的重要砝碼。

(2)優待性獎勵

是指行政主體給予行政相對人某種優待措施。如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28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農村實行計劃生育的家庭發展經濟,給予資金、技術、培訓等方面的支持、優惠;對實行計劃生育的貧困家庭,在扶貧貸款、以工代販、扶貧項目和社會救濟等方面給予優先照顧。”再如已經失效的《海關對信得過企業管理辦法》(1986年)規定,對命名為海關“信得過”的企業,優先辦理合同備案、報關和驗貨、驗關等手續。這就是對“信得過”企業的一種優待性獎勵。

(3)財政、信貸獎勵

運用財政資金支持科技創新與科技進步,是科技獎勵的主要形式之一。如我國《科研院所社會公益研究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第5條規定:專項資金按照批準的項目采取一次性補助的支持方式,每個項目的支持額度一般為30~300萬元。另《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規定軟件出口納入我國進出口銀行業務范圍,并可享受優惠利率的信貸支持。

(4)稅收優惠

稅收優惠是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一種行政獎勵措施,我國自2000年1月1日起實行該項政策。所謂稅收優惠,是指政府利用稅收制度,按預定目的,對某些納稅人和納稅對象給予鼓勵和照顧,以調節經濟運行,扶持和鼓勵企業發展而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實行稅收優惠可以激勵和引導行政相對人按照國家經濟發展要求進行生產經營,最終實現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財政收入、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目標。其具體形式又包括:減稅、免稅、退稅、加速折舊、投資抵免等。

(5)特許投標

特許投標是指“在政府管制中引進競爭機制,通過招標的形式,在某產業或業務領域中讓多家企業競爭獨家經營權(即特許經營權),在一定質量要求下,由提供最低報價的那家企業取得特許經營權。”*王俊豪,周小梅.中國自然壟斷產業民營化改革與政府管制政策[M].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190.在實踐中,這種借助競爭的間接管制方法在一些領域中有很成功的實際效果,它不僅通過投標者的競爭提高了效率,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政府管制權力行使的公正性。因此,特許經營權實質上是對愿意以最低價格提供產品或服務的企業的一種獎勵。

(6)信息獎勵

信息是市場的先導、生產的前提、決策的基礎,而信息獎勵主要是指行政主體為部分符合獎勵條件的行政相對人提供其他人員或機構所無法得到的信息,這就意味著這部分市場主體擁有、支配更多信息資源,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主動的優勢地位。例如,美國聯邦政府曾在建國初期向一些具體行業、企業免費或減價提供統計、商貿、技術等方面的官方信息,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信息獎勵。

(7)技術獎勵

有的時候,技術也能成為一種獎勵手段,例如,英國政府在1997年制定了《讓知識推動經濟》白皮書,確定今后要幫助100個小型企業精通在數碼市場上競爭所需的科學技術,以此發展國家的數碼產業。我國政府在實踐中也借鑒了這種獎勵形式來發展我國的民族工業。

四、市場經濟社會下行政獎勵形式的法律問題

(一)亂設濫設獎勵形式

當前行政獎勵的形式十分混亂,亂設濫設行政獎勵,獎勵形式無章可循,既無法律依據,也違背常理。如柳州市工人醫院因成功救治縣紀委書記而獲獎勵40萬元,成為中國的一大奇聞;再如某地為發展教育,采取了鼓勵考生的措施,規定考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獎勵50萬元等等;在精神獎勵中,各種榮譽獎牌,如“消費者信得過單位”、“質量信得過單位”、“免檢產品”等層出不窮,有些單位或企業有著各種各樣的獎牌,甚至幾十塊之多,而另一邊企業卻在違法生產;更有部分行政部門作出各種荒誕怪異的行政獎勵形式,如江蘇鹽城設立交警行政執法“委屈獎”,湖南資興用“女保姆服務”獎勵企業老板,江蘇泗洪縣為鼓勵干部創業,明確對成績突出的創業者“獎品”為“優先列為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二)曲解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之間的關系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的獎勵形式的思路卻從一個誤區走向了另一個誤區,從原來的“重精神性獎勵”到“重物質性獎勵”,并過分強調物質方面的作用。如在科技獎勵領域,珠海特區“百萬重獎”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瞬間打破了中國科技界向來“重精神、輕物質”的傳統,甚至出現“物質獎勵逐漸代替精神獎勵的趨勢”。而在當前的獎勵實踐中,拜金享樂主義盛行,唯錢是舉,唯利是圖,甚至將“獎勵”等同于“物質利益”,并動輒出現重獎、巨獎現象。如四川省政府出臺的《縣域經濟發展激勵獎勵辦法》規定,對全省經濟發展好的、達到獎勵標準的縣(市、區),將一次性獎勵60萬~100萬元;山西省則出現了“百萬重獎”治污部門。這不僅浪費了國家有限的獎勵資源,而且可能涉嫌權力自肥等違法獎勵問題。

(三)有些獎勵形式有違社會公平

公平是當前和諧社會的價值追求,個別獎勵形式的設計初衷是好的,但在實施過程中卻有違社會公平。如2006年福建省漳州市政府出臺政策,凡是經市政府審核公布的漳州市民營企業前100名的納稅大戶,其控股企業主的子女中考均可享受加20分的照顧。這項政策在社會上引發了巨大的爭議,意味著金錢(納入納稅)使得一小部分人獲得了某種特權,從而使得其他人喪失受教育的機會,會影響其他學生公平受教育的機會。再如河北鹽山縣設立“縣長特別獎”,獎勵“為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的單位或個人,獲獎者子女可在事業單位安排工作。在這里,事業單位編制成為獎品。而當地文件顯示,獲獎個人包括該縣國稅局局長等人,其中部分人子女的工作已獲安排。有網友評價“縣長特別獎”實質是“縣長特權獎”,就是一場“拼爹”的游戲。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也評論說,獎勵事業編制,短期看是為了推動縣城經濟發展,可實質卻是破壞了社會規則。

(四)有的獎勵形式涉嫌違法

還有一些獎勵形式可能會涉及違法,例如,北京新規中司機舉報逃逸可獲“現金鏟分雙重獎勵”,即舉報交通違法行為的舉報人,如果其本身也有過交通違章行為,并被處以過處罰記分的,交通管理部門可以通過調整舉報人處罰記分的方式進行獎勵。這種獎勵方式顯然是不合法的,行政處罰決定是相關的行政執法機關按照法定程序作出的,具有公定力、確定力、強制力和執行力等特征,非經法定程序,不得隨意撤銷或變更。還有部分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違法違規作出免稅、減稅等行為,這些都有損國家法律的威嚴。

五、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下行政獎勵形式法制化的原則

以上行政獎勵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其主要根源是行政獎勵法制化程度低,“行政獎勵還沒有很好的法制化,行政獎勵的條件(標準)、獎勵形式、獎勵權限和獎勵程序還有待完善……”*應松年,袁曙宏.走向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理論研究與實證調查[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66.而現實中行政獎勵形式的失范,則會使得相對人難以了解政府的價值追求,對自己的受獎行為所能獲得的權益也難以預見,從而影響獎勵的激勵功能。因此,如何科學、合理地設計行政獎勵的形式,是行政獎勵立法面臨的難題。當前,我國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下行政獎勵形式法制化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合法原則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這就要求行政獎勵行為必須合法。因此,行政獎勵的形式也必須符合法定的形式,即當法律有了強制性的規定時,行政主體必須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以法定的獎勵形式來授予獎勵。但是,現代行政又是積極的行政、能動的行政,要求所有的行政管理活動皆具有制定法上的依據并不現實。實踐中,不少行政獎勵形式并沒有法律上的明文規定,“當法律對此沒有作出規定時,行政獎勵的主體可以自由裁量權選擇適合的形式。”*胡芬.行政獎勵研究[A].珞珈法學論壇·第四卷[C].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70.但即使如此,行政主體也不能任意創設行政獎勵的形式,而應遵循法制原則和法律精神,且必須有助于行政目的的實現,并不得損害國家、社會和其他人的利益,否則將會導致整個行政獎勵行為的無效。

(二)適當原則

亦即形式與內容相適應原則,是指行政獎勵的形式應與受獎行為的性質和內容相適應。一定的獎勵形式,是行政獎勵內容的反映,有什么樣的獎勵內容,就有相應的獎勵形式。例如:獎勵捐助失學兒童、或對社會慈善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企業家,則授予物質獎勵明顯不如授予精神獎勵更能適應這一受獎行為的性質,且授予精神獎勵更能激發行政相對人繼續從事該項活動的積極性,并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而舉報行政獎勵中,物質獎勵則比精神獎勵更能激勵行政相對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全國第一個推出環保有獎舉報的浙江省富陽市出現“職業舉報人”的現象便是有力的證明。而河南鄭州重獎為旅游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獎勵少林寺方丈100多萬元的大眾牌越野車,則顯得不倫不類,文不對題。

(三)效益原則

效益不僅是市場經濟社會追求的目標,也是法律追求的基本價值之一,還是衡量和評價法律制度運作狀況的標準之一,其基本要求是以較小的成本耗費獲取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行政獎勵作為一種制度安排和資源配置方式,也是需要一定的成本的。因此在行政獎勵形式的設計和實施中必須考慮獎勵成本——效益問題,以最節約的方式達到最大社會效益。在市場經濟社會中,物質獎勵,特別是獎金和獎品的激勵功能明顯,但如果頻繁以獎金或獎品的方式獎勵行政相對人,無疑需要大量的行政成本,甚至產生嚴重的負效應。例如,在各省市招商引資獎勵中,動輒需要耗費幾萬到幾十萬的獎金;一年財政收入只有7億元的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安徽省霍邱縣,拿出6億元獎勵一家民營企業安徽大昌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結果在一片指責聲中以取消獎勵收場,這些都是典型的不計成本的違法獎勵。即使是精神獎勵也存在激勵成本問題,精神獎勵作為一種無形財產,也要耗費一定的社會成本。如某商場懸掛二十多塊獎牌,另一邊卻在違法經營,不僅損害了行政獎勵的社會聲譽,而且損害了社會風氣。

(四)獎勵形式多樣化原則

多樣化原則實質上是效益原則的延伸,行政獎勵的形式不要僅僅局限于物質獎勵或精神獎勵的單一形式,而應向多樣化發展。因為“行政獎勵行為的廣泛性,決定了行政獎勵形式的多樣性。”*王周戶.行政法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245.甚至有學者認為“行政獎勵手段多樣化也應成為行政獎勵的一項原則”*楊海坤.中國行政法基本理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2.377.。

第一、滿足市場主體的多元需要。實踐中是偏重于物質獎勵,還是偏重于精神獎勵或權能獎勵,要更多地考慮受激勵群體的實際需要和個體差異。同一獎勵形式對不同的個體,不同的獎勵形式對同一個體的激勵效果也是不同的。例如對于某些資金短缺的個體工商戶而言,物質獎勵有時比精神獎勵更有價值;而對于外地打工群體或農民工的獎勵,可能采取戶口獎勵或解決子女入學問題等權能獎勵更為合適;而對于亟待發展的企業來說,授予其榮譽稱號沒有什么實質意義,其更需要的是生產和銷售上的優惠條件。

第二、多種獎勵形式相結合。行政獎勵的形式的運用不是孤立的,有時是兩種或是三種結合適用,實踐中應該依照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選擇采用哪種或哪幾種結合形式的獎勵。如《教學成果獎勵條例》第6條規定:“國家級教學成果分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個等級,授予相應的證書、獎章和獎金。”其中“證書、獎章”是精神獎勵形式,而“獎金”是物質獎勵形式。再如各地方紛紛立法對見義勇為的人進行獎勵,除頒發獎金和授予榮譽稱號外,還大都規定了其他形式的獎勵,更好地激勵了見義勇為人員。如:山東規定對事跡特別突出,在全省范圍內有重大影響的見義勇為人員,授予“山東省見義勇為英雄”榮譽稱號,享受省級勞動模范或者先進工作者待遇;新疆規定見義勇為人員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就業、入學、入伍、晉職、晉級、承包經營等方面的優先權;浙江規定因見義勇為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員,符合所在地廉租住房或者經濟適用住房保障條件的,享有一次優先承租廉租住房或者購買經濟適用住房的待遇;云南規定在參加本省大中專院校招生考試時,享受加分照顧。

第三、不斷創新獎勵形式。時代不斷發展,行政獎勵的形式也應不斷地創新。長期以來,我國政府也一直根據社會的發展和變化不斷完善著我國行政獎勵的形式。實踐中一些新型獎勵形式成效顯著,如浙江省人事廳2005年組織民營企業家到清華大學深造培訓,不僅能夠起到開闊眼界,提升素質,增強能力的作用,而且這部分人員學成歸來后,對當地經濟發展肯定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也會幫助政府和社會解決更多問題;再如山東萊州文昌路街道對200戶計生模范戶獎勵“科技服務大禮包”,根據各戶所從事的致富項目和感興趣領域的不同,計生模范戶可以隨意選擇服務項目,街道派出科技服務人員進行使用技術培訓,真正實現了點餐式服務。

(五)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原則

“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原則”是我國1982年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職工獎懲條例》所確立的基本原則,后適用于行政獎勵領域,并成為我國行政獎勵的最基本原則。在當今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將“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原則”作為行政獎勵的基本原則仍不失其理論及現實意義。

1.精神獎勵并未過時

在市場經濟發展且物質獎勵大行其道的今天,精神獎勵并未過時。首先,組織行為學理論認為,人對物質的需求是無止境的,過于強調物質激勵會滋生物欲的膨脹。而精神激勵是高層次的,它能給予獲獎者更大的滿足,更加持久地激發人的斗志。其次,人類對精神和物質需要的層次和程度并不是時刻保持不變的,一般而言,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較落后的時期,人們的物質需求比精神需求相對來說更強烈,而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水平較高的時期,人們對精神需求反而會比物質需求更加強烈。例如世界上科技發達國家有許多沒有獎金的純精神性獎勵,在德國調查發現,“所有509項科技獎中,競有111項不設獎金的,而只是向獲獎者頒發獎牌、榮譽環、紀念幣和證書等”*江曉渭.德國科技獎勵概述和萊布尼茨獎[J].中國科技獎勵,2000,(3):38.。

2.做好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有機結合

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來看,物質和精神、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都是相互依存、甚至為轉化的矛盾統一體。應松年先生主編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書指出:“無論哪一種內容的獎勵,都包含著濃重的物質性獎勵和精神性獎勵,兩者是不可分的。”*應松年.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212.

首先,人有自然人和社會人的雙重屬性,從自然人角度來說,物質獎勵激勵作用較強;而作為社會人,精神獎勵則能符合需要。所以,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能夠符合人的雙重屬性,效果更佳。

其次,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體現了人們不同層面的追求。依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在低層次的物質需求得以滿足以后,人們就會去追求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尊重感和自我實現。因此,既要運用物質獎勵落實相對人的現實物質需要,又要通過精神獎勵滿足相對人較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將二者相結全,才能較全面完整地滿足人的需要,才能獲得最佳激勵效果。

因此,實踐中必須注意克服獎勵的片面性,既不宜過度強調物質獎勵,也不宜一味依賴精神獎勵,應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在具體獎勵個案中,一方面,在盡可能的條件下,大膽地施行物質獎勵,如發給獎金、獎品以及特殊貢獻的重金獎勵;另一方面,積極地開展精神鼓勵工作,對受獎者給予榮譽方面的表彰。只有這樣,才能極大限度地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行政獎勵的整體效應。

On the form of Administrative Awards and Its Legal System—Legal Thinking Based on Market Economy Society

JIANG Wei-guo

(JiangningBranchofJiangsuUnionTechnicalInstitute,Nanjing,Jiangsu211100,China)

The form of administrative awards is the external manifest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ward,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ward.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content of the form of administrative rewards, the principle of the concept and structure changed and the new form of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 society appeared, such as power and reward, etc. Due to the absence of legislation and vague of theoretical research,practice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ward has great randomness currently, even some aspects of the negative effect. Therefore, the form of administrative reward incentives to be legalized.

administrative reward; form; material reward; spiritual reward; power reward

2016-06-05 該文已由“中國知網”(www.cnki.net)2016年11月18日數字出版,全球發行

姜偉國,男,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江寧分院副教授,法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行政法、民法、經濟法。

D922.11

A

1672-769X(2017)01-0083-09

DOI.10.19510/j.cnki.43-1431/d.2017.01.0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视频国产高清|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第页|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国产99精品久久|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欧美在线三级| 久久青草热|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狠狠|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少妇精品网站|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女人在线|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毛片网站观看|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美女被操91视频|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91在线中文| 亚洲视频三级|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国产在线自在拍91精品黑人| 成人国产小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色AV色 综合网站| 九九香蕉视频| 午夜天堂视频|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www.91在线播放| 91亚瑟视频|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日韩AV无码一区|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不国产大片| 欧美福利在线播放| 99在线视频网站| 美臀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第一页|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精选小视频在线观看|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国产新AV天堂|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