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慧敏
(中共如皋市委黨校,江蘇 如皋 226500)
新形勢下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
宗慧敏
(中共如皋市委黨校,江蘇 如皋 226500)
農村基層組織和干部隊伍是農村工作的中堅力量,是黨在廣大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因此,著力建立一支“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對進一步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新形勢;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多次強調,以造就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為重點加強組織建設,造就高素質的農村干部隊伍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基層組織和干部隊伍是農村工作的中堅力量,是黨在廣大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生活、活動方式、組織形式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新的形勢下,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面臨著諸多新情況、新問題。因此,著力建立一支“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對進一步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是鞏固黨執政根基的需要。習總書記強調,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始終是戰略重點。黨的執政血脈在基層,戰略重點在基層,力量源泉也在基層。當前,我國正處在城市化快速推進階段,村級黨組織是最基層的一級組織,在黨的建設中具有極其特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農村基層干部是黨在廣大農村各項事業的領導力量,處在農村改革發展的最前沿,是維護發展穩定大局的第一道防線。同時,農村基層干部作為黨的方針政策最基層的落實群體,不僅是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也是人民群眾了解黨、認識黨的窗口。這是黨執政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依托。所以,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事關黨執政基礎的鞏固、執政地位的加強和執政興國偉大使命的完成。
2.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的戰略任務。十八大以來,新農村建設的改革任務進一步深化,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可持續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發展,這一切都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農村基層干部帶領廣大農民群眾腳踏實地,長期不懈的努力和奮斗。作為團結帶領農民群眾的主導力量,農村基層干部的素質直接影響到農村的繁榮穩定,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黨和國家新農村建設事業的興旺發達。因此,著力造就高素質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是深入貫徹落實“四個全面”發展戰略的需要,是適應新農村建設發展形勢的需要。
3.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是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要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就必須充分認識和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農村干部扎根于農村,與農民朝夕相處,農村干部素質,思想作風,必然影響黨的農村政策的落實,影響農民生產積極性的發揮。只有建立高素質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充分發揮其示范帶頭作用,凝聚和團結廣大農民群眾,履行領導職責,創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善于因地制宜,注重精準發力,才能充分發揮農民能動作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當前,村干部隊伍面臨著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形勢,肩負著帶領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任務,經受著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向縱深推進的嚴峻考驗,承受著市場經濟矛盾高發期和凸顯期帶來的巨大壓力。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都使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面臨新的挑戰。
1.思想觀念與改革發展新形勢不相適應。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思想不解放,觀念不轉變,農村改革就很難推進,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農村經濟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農村的經濟產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在當前農村基層干部隊伍中,不少干部總是“難”字當頭,有的干部仍習慣于傳統體制下的思維定勢,保守陳舊,不敢創新;有的干部缺乏干工作的熱情,不負責任;有的怕擔風險,只求安穩;更有甚者甚至以權謀私,違法亂紀。這些,都迫切要求必須轉變農村基層干部的思想觀念。只有轉變思想,才能在改革進程中敢于擔責,勇于創新,并將發展思路落實到行動中去,從而有力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有序推進改革發展的大業。
2.能力素質與農業發展新任務不相適應。當前,中央大力倡導推進新農村建設。這就要求基層干部必須懂政策、懂管理、懂科技,具有較強的帶領發展能力,成為建設新農村的基層骨干力量,并通過其示范作用引導廣大農民積極參與。但有的干部不能正確領會黨的農村政策、不熟悉農村改革進程和政策,執行中隨意性較大;有些基層干部能力不強,引導不力,服務不夠;還有的對新形勢下如何建設新農村、帶領農民致富的辦法不多。這些都對我們新時期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3.工作方法與農村群眾新要求不相適應。隨著群眾日益增強的民主意識,現在基層干部與農民的關系,已由過去的指揮者變成了指導者和服務者,不僅要帶領群眾致富,還必須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依法行政。特別是在轉變工作職能、駕馭市場經濟、服務群眾等方面都要注意方式方法,但有些干部不考慮民情民意,工作方法簡單粗暴;有些干部不善于運用政策法律、示范引導等綜合手段推動工作;有些干部習慣于采取行政命令等傳統方式解決群眾問題,這些做法都極易引起群眾反感,換來群眾強硬的回應,甚至激化矛盾,使得工作開展起來愈加困難。
1.多效并舉“選準人”。一是要堅持原則。必須堅持基層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要把那些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治思想好、致富能力強、工作作風實、文化素質較高和愿意為民謀利、受到群眾擁護的同志選進鄉、村領導班子,特別要選準配強鄉鎮黨委書記和村黨支部書記。二是要發揚民主。要不斷改進農村基層組織選舉制度,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實施鄉鎮黨委、村黨支部、村委會三級分類選拔。提倡村黨支部成員與村委會成員交叉任職,村黨支部書記兼任村委會主任。全面實行“兩推一選”,“公推直選”,同時進一步創新選舉方式,積極推廣“一票直選”和公開競選。可以在不提候選人的情況下,由黨員大會直接選舉產生村黨組織領導班子,進一步簡化程序、降低成本、彰顯民主。擴大黨員和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把公開競選作為村“兩委”換屆選舉的重要環節認真落實,積極創造平等的機會和環境,鼓勵有能力的黨員參與競選,實現好中選好、優中選優的目標。三是要拓寬渠道。建立農村專用人才市場,促進人才交流和流動,鼓勵跨行業,跨地域選拔農村基層干部。通過“選”,即注重從農民企業家、復退軍人、農村致富能人中選拔村干部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派”即注重從鄉鎮機關、企事業單位中調派優秀年輕干部到村任職;“調”即積極探索村黨組織書記跨村任職,工作突出的村書記可以進行交流調職,以促進落后村的快速發展;“聘”即注重面向社會選聘能人加入村級領導班子,推進村干部職業化,激活源頭活水;“備”即大力實施“雙培雙帶”后備人才培養工程,“備”即大力實施“雙培雙帶”后備人才培養工程。一方面要把農村優秀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甚至村干部,黨組織帶領致富能人不斷進步,使他們成為農村黨員干部的重要來源,以改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結構;另一方面要把農村黨員干部培養成致富能手,帶頭致富的同時也更好地帶動群眾共同富裕,從而大大提升農村基層隊伍的工作實效。
2.創新方式“育強人”。一是要突出重點,優化課程。利用縣(市、區)、鎮黨校陣地,每年對村干部進行輪訓。緊貼農村基層干部實際需要,優化培訓課程,突出黨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主課地位,加強思想作風建設教育,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科技文化知識、法律知識。二是注重實效,多方聯動。著力打造“農村基層干部選學”品牌,列出培訓菜單,定期舉辦基層干部培訓專場,供農村基層干部自主選擇。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和高校資源,把農村發展一線的部門人員,農村改革研究的專家、學者請進來講;同時組織基層干部外出學習、考察、掛職,使干部進一步開闊視野,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掌握本領。三是拓展思路,創新方式 除了采取輪訓、調訓、學歷教育、外出考察、跟班學習、基地培養等形式,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學習平臺,開通微信、微博等專門針對農村基層干部的培訓專頁,做到“即時培訓”。
3.完善機制“激活人”。一是物質精神“雙贏”。物質激勵是前提,在合理的范圍內,可以適當提高基層干部物質待遇,如:實行績效工資制度,經濟發展較好的村,適當增加村干部崗位補貼。推進在職村干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工作等。但更要重視精神激勵,給予農村基層干部表揚和認可,關心他們的成長、發展、晉升,使之工作有奔頭、心情舒暢。二是正面負面“結合”。獎勵和懲罰是激勵工作的兩中基本手段,只有賞罰分明、獎懲并舉,才能有效防止和糾正違法違紀和失職行為的產生。工作認真、成績突出的,可以給予福利、晉升、表揚等正激勵手段,缺乏擔當,不思進取的可以給予足夠的壓力,產生警示作用,從而激發積極性和潛能,變壓力為動力。三是共性與個性“并存”。激勵機制的設計不是針對領導干部隊伍中的部分特殊群體,而應涵蓋干部隊伍的所有環節和層面,對所有干部,要建立以發展論功過、憑實績定取舍的共性導向。但在此基礎上又應堅持因人制宜、差異適應的個性導向。所以,在制定激勵措施時,必須考慮到農村基層干部個體的差異性和多變性,讓每個干部都可以根據自身不同訴求,找到一個適合發揮自身優勢、能夠產生激勵作用的發展方向。
4.監督管理“管嚴人”。一是建立規范的管理制度。認真推行任期目標責任制,建立健全年度考評和離任審計制度。根據農村基層干部的工作特點,把對農村基層干部實行工作目標責任制、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離任審計制度與公務員年度考核結合起來。二是建立多維度立體監督體系。建立村、鎮,縣(市、區)三層級干部檔案和黨員信息庫,以便上級及時監督;建立村級紀檢組織,設專職紀檢委員,對村委班子,基層黨員,集體“三資”等進行專門監督;建立村(居)民議事會制度,村務公開,重大事件要經過村民代表會議民主評議,接受民主監督。三是形成上下聯動的公開反饋機制。通過配套出臺村務公開監督反饋機制,選好配強村務監督委員會,設置村民意見欄、意見箱、反饋電話、召開村務公開座談會等方式,形成上下聯動。
5.搭建平臺“用好人”。一是以理想凝聚人心。要給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樹目標,只有目標明確才能凝聚人心,把基層黨員干部統一到黨的旗幟下,真正扎根農村,為民做實事。二是以政策夯實人心。各級黨組織要充分關注基層干部工作、生活的實際困難,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目標壓力與容錯機制并存,從而夯實人心,最大限度地激發農村基層干部的工作熱情。三是以環境激勵人心。要給農村基層干部創設良好的工作環境,鼓勵村干部創辦農業經濟實體,領辦農民合作組織,建立農業示范基地,為村干部創業和參與經濟活動提供幫助與支持,不斷提升村干部發展經濟的能力,充分發揮其帶頭富、帶領富的作用。
[1]岳秀紅.我國農村人才資源開發的實現路徑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4(18).
[2]劉慶斌.加強農村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J].中國國情國力,2016(1).
[3]周忠麗.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夯實黨的執政基礎[J].唯實,2017(5).
[4]袁雯雯.現階段我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1).
[5]王光勇.關于新形勢下強化村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EB/O L].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7-03-24.
[6]韓永廷.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研究——基于安徽省蚌埠市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的調查與思考[J].理論建設,2017(2).
[7]孫婷玉.改革開放以來黨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歷史考察[J].遼寧師范大學,2016.
D267
A
1674-1676(2017)06-0073-03
宗慧敏(1978- ),女,江蘇如皋人,中共如皋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為行政管理、黨建。
責任編輯:徐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