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貢塘丹貝卓美傳》為中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拉卜楞寺金座法王貢塘丹貝卓美生平研究
——以《貢塘丹貝卓美傳》為中心

2017-04-11 16:54:15李世福
四川民族學院學報 2017年2期

李世福

★康藏研究★

拉卜楞寺金座法王貢塘丹貝卓美生平研究
——以《貢塘丹貝卓美傳》為中心

李世福

貢塘丹貝卓美作為甘丹赤巴轉世活佛,在拉卜楞寺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其著作等身,學識淵博,精通五明,輔助二世及三世嘉木樣活佛,為拉卜楞寺的講學、寺院管理及其政教事物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文章從研究其傳記出發,較為詳實地介紹其生平事跡及其在政教方面的貢獻。

貢塘丹貝卓美;傳記;生平

貢塘丹貝卓美(Gung thsng bstan pa'i sgron me)是拉卜楞寺四大賽赤之一,甘丹赤巴(dga' ldan khri pa)[1]轉世活佛。關于其生平漢文資料僅見于《藏傳佛教高僧傳略》[2]《拉卜楞寺志活佛世系》[3]等著作,這類著作僅以略傳的形式介紹了其生平事跡,不足以全面了解其一生。在藏文方面有其弟子阿莽班智達(dBal mang pandta)編寫的《貢塘丹貝卓美傳》(Gung thang bstan pa'i sgron me'i rnam thar),以下簡稱為《傳》,此作詳細地記述了其一生之事跡,下文筆者以阿莽班智達所作傳記為中心介紹其生平事跡。

一、傳記作者及體例說明

該《傳》全稱為《文殊上師貢卻丹貝卓美傳記·信蓮喜開之日》('jam dbyangs bla ma dkon mchog bstan pa'i sgron me dpal bsang bo'i rnam par thar ba gtam du brjod pa dad pa'i pad mo bzhad pa'i nyin byed ces bya ba)。其作者是貢塘大師的近侍弟子阿莽班智達,全名阿莽·貢卻堅贊(dBal mang dkon mchog rgyal mtshan),于藏歷第13繞迥木猴年(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生于安多桑云(bSang gzhung,今夏河縣境內),屬于察爾察(tshar tsha)家族,后隨二世嘉木樣貢卻晉美旺布('jam dbyangs dkon mchog 'jigs med dbang po,1728-1792年)出家,法名貢卻堅贊,并被認定為阿莽·洛桑頓珠(dBal mang blo bsang don grub,1696-1756年)[4]的轉世。貢卻堅贊自幼時就聰穎好學、勤儉刻苦,在拉卜楞寺系統地學習了顯宗的因明、俱舍、般若、中觀、戒律等五部大論及其相關著作,在19歲時就取得了多然巴格西(rdo rams pa'i dge bshes)[5]學位。曾受學于二世嘉木樣、貢塘丹貝卓美、土觀羅桑卻季尼瑪(Thu'u bkwan blo bzang chos kyi nyi ma,1737-1802年)、哲布赤欽羅桑扎西(Tre po khri chen blo bzang bkra shes)等人。因其學識在1793年的祈愿神變大法會上,按照青海河南蒙古親王的授意,出任拉卜楞寺密宗經院堪布之職。1801年,41歲時,被委任為拉卜楞寺第42任大法臺,從此之后阿莽倉成為除四大色赤之外拉卜楞寺又一金字大法臺。[6]1855年,90歲時圓寂,因其學識淵博、德高望重而被僧俗群眾稱為阿莽班智達。其著作以《拉卜楞寺志》(dPal ldan bkra shis 'khyil gyi gdan rabs )、《漢藏蒙古歷史簡說》(rGya bod hor sog gi lo rgyus nyung ngur brjod pa)、《四部密續之總意建立》(rGyud sde bzhi'i spyi'i don rnam par bzhag pa)以及本《傳》最為有名。

由于作者阿莽班智達是貢塘的近侍,所以其內容豐富可信,本《傳》的撰寫體例完備的以紀年的方式逐年記載貢塘的生平事跡。全文由供贊詞(mchod brjod dang rtsom par dam bca ba)、正文、后記(rtshom pa'i mjug bsdu ba)、附錄四個部分組成。其中供贊詞以散韻相結合的方式撰寫,韻文極其華麗,作者極盡辭藻修飾之能事,詩文長短不一,多則25言,少則9言,其內容為贊頌佛菩薩、歷輩上師及傳主。正文部分共13章,分階段記述了傳主的生平事跡,作者亦是采用散韻結合的撰寫方式,每章均以4句9言韻文開篇,文中亦根據情節需要夾雜詩文,并以韻文收尾,此類韻文其主要是依據文章情節對傳主事跡的總結和贊頌。后記部分記述作傳記的寫作情況,作者是在拉增巴仁青格勒丹增(IHa 'btsun pa rin chen dge lags bstan 'dzin)的要求下,在“薩紋”(Sa bon)[7]的基礎上,以及參考他人記錄、口傳材料,于藏歷鐵兔年(lcags yos,1831年)四月初三動筆,于同年五月初一完成,眷寫者為作者的近侍弟子貢卻丹巴饒吉(dKon mchog bstan pa rab rgyas)。[8]附錄部分貢塘大師的11函著作目錄。

二、童年及早期拉卜楞生平

三世貢塘倉活佛于藏歷第13饒迥水馬年(chu rta,1762年)二月二十八日日出時分誕生于安多佐格(mDzod dger)地方(即今甘肅省合作市佐蓋曼瑪鄉)。[9]父親是迭烏嘉寶先(The bo lcags po byams),母親叫烏覺(Bo cog),自幼聰穎好學,言行舉止異于其他孩童。

5歲時(1766年),恰逢第二世嘉木樣大師受卓尼(Co ne)地方頭人的邀請前來卓尼傳法,中途至扎西曲培林寺(bKra shes chos 'phel gling),其家人乘此機會將他帶去拜見嘉木樣大師,他爬上嘉木樣大師的法座,去揪大師的法衣,嘉木樣大師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賜他糖一包,由此結下了法緣。[10]后來,被嘉木樣大師認定為二世貢塘活佛[11]的轉世。

7歲時,藏歷土鼠(sa byi,1768年)年正月初八,依照嘉木樣大師的法旨迎請至拉卜楞寺坐床,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十三日在嘉木樣座前一并受居士、出家、沙彌戒,法名貢卻丹貝卓美(dKon mchog bstan pa'i sgron me),此后在多然巴洛桑仁欽(rDo rams pa blo bsang rin chen)座前學習誦讀,背誦基本的佛經以及祈禱性文本。[12]此后的十余年間是他的基礎學習階段。8歲時,其師嘉木樣大師前往蒙古地區傳法時[13],遵照其指示熟記《金剛斷經》(rDo rje gcod pa),并將常誦經和法事所用經論及儀軌熟記。不論大小事宜均按照嘉木樣大師的要求嚴格執行。10歲時,嘉木樣大師返回拉卜楞寺,跟隨其受密集、勝樂、噶當十六明點(bKa gdams thig le bcu drug)等灌頂,并初步學習了其他一些基本的密法以及儀軌。12歲時,于春季大法會二月初三入聞思學院(chos grwa),學習基礎性的攝類學,[14]依照嘉木樣大師的要求熟記《扎西琦記誦攝類學》(bKra shes 'khyil gyi brtsi bzhag bsdus grwa)、《贊普攝類學》.(bTsan po'i bsdus grwa),期間,又從嘉木樣大師學習了一些密宗儀軌。冬季時土觀活佛(Thu'u bkwan rin po che)至拉卜楞寺,和其他僧眾一同聽聞其講法。木馬年(shing rta'i lo,1774年)神變大法會(cho 'phrul smon lam)時與親王阿旺達吉(Jun wang ngag dbang dar rgyus)[15]前來聽法,與之相見交談甚歡。14歲,升入因類學班('dzin grwa rtags rigs),如同以前一般,熟記熟記心類學、因類學課程的論著,尤其是致力于研讀嘉木樣大師吩咐的《因明七論除暗莊嚴疏》(sDe bdun yid kyi mun sel)。16歲,升入新年級,將各種辯論科目相關的經文論著熟記,在班級辯論中抓住自續應破分辯論,無人與之匹敵,在因明學上已取得一定成就。他不僅學習顯密經典,也學習制作朵馬(gtor ma)[16]、繪畫以及漢語和蒙古語。為去衛藏求學籌措資金,而前往蒙古嘉色阿(Sog po ja sag lnga)、阿柔狄芒(A rig sde mang)、佐格巴哈(Mdzod dge dbal shul)等地募化,共籌得白銀萬余倆。[17]

17歲時(1778年),準備前往西藏,嘉木樣大師囑咐其一心求學,學成即返安多,協助發展本寺。同年五月初出發,八月抵達拉薩。

三、衛藏求學

貢塘大師于同年藏歷十月十七日進入哲蚌寺郭莽扎倉學習,拜當時蜚聲政教的蒙古族大學者噶桑歐珠(sLob dpon hor skal bzang dngos grub)為師,學習顯密教法。后又前往扎什倫布寺(bKra shis lhun po)覲見六世班禪大師班丹益西(dPal ldan ye shes,1738-1780年),獻銀200倆,馬20匹,以及其他絲綢等物。在其座前聽聞噶當十六明點、長壽九尊(Tshe dpag med lha dgu)、十一面(bCu gcig shal)等諸多灌頂法門及儀軌,并為扎什倫布寺大法會施銀每人五錢,于冬季法會結束時返回哲蚌寺。

18歲藏歷土豬年新年時,得到許可拜見八世達賴喇嘛強白嘉措(rGyal ba'i dbang po pad dkar 'chang ba blo bzang 'jam dpal rgya mtsho,1758-1804年),獻銀350兩,馬100匹,綢緞衣物等其他禮品。為正月祈愿大法會布施茶兩次、銀1600倆,并為6000誦經僧施絹900多匹。哲蚌寺僧每人銀1兩,郭莽扎倉每僧3倆,以及色拉、甘丹等寺亦發放一定數量的布施,此后在衛藏求學期間,貢塘大師每年都向各大寺院發放布施。

19歲時,如前一般主要做朝拜、布施、造像等事,期間學習了《金鬘第一品》(gSer 'phreng gi sgabs dang po)、《現觀莊嚴論》(phar phyin)、《善說心要》(上卷)(Legs bshed snying bo'i stod cha),到冬季法會時升入“一年級”('Dzin grwa skabs dang po)。20歲,如同以往背誦和辯論上從不懈怠,熟記《辯了義不了義論》(Drang nged rnam 'byed chen mo),期間研讀了噶當六論、噶當寶卷等噶當派論著。水虎年(chu stag,1782年)丹貝卓美21歲時,于藏歷四月十五日佛誕在八世達賴喇嘛座前受比丘戒。[18]22歲時,除了拜見達賴喇嘛和正月祈愿大法會期間有所耽誤,其他時候都在潛心學習顯密經論,如同流水一般從未間斷。此間學習了《中觀教理寶藏》(dBu ma lung rigs gter mdzod)、《善說心要》、《理聚論釋》(Rigs tshogs 'grel)以及一些戒律論典。在學習宗喀巴大師《菩提道次第廣論》之《毗婆奢那章》(Lhag mthong)時,仔細研習了龍樹師徒的中觀著作,對龍樹及宗喀巴大師的中觀學說有了清晰的認識。在拉然巴(lHa rams pa)格西學位辯論考試之前,來到“噶然班”(dKa rams 'dzin grwa)廣泛閱讀印度、西藏諸師的論著,并熟記《慈氏五論》(Byams chos sde lnga)[19]《觀所緣緣論》(dMigs brtags)、《唯識二十頌》(Nyi shu ba)、《唯識三十頌》(Sum cu ba)、《顯句論辯駁》(Tshigs gsal thal bzlog)《宗派根本論》(Grub mtha rtsa ba),以及其他諸如中觀、因明方面的論著。在法會休息期間,每夜背誦經論130頁以上,異常刻苦、從未間斷。他順利通過了拉然巴格西學位的辯論考試,得到了在場僧眾的贊許,之后其聲名遠播衛藏。

他曾請得雍增仁波切(Yon 'dzin rin po che)[20]至郭莽扎倉為三大寺5000僧眾講解《律經根本律》('Dul ba mdo rtsa),故而受到三大寺僧眾的獻禮和贊揚。23歲時,聞之其師嘉木樣大師將要來藏,心中歡喜不已,同時在聞思修上更加精進。除了此次前去迎接嘉木樣大師,以及前次蒙古饒絳巴(Sog po rab 'byams pa)圓寂這兩次特殊情況外,每次法會和辯論從未缺席。在此期間,與嘉木樣大師一起聽聞隆多珠昂仁波切(kLong rdol grub dbang rin po che)[21]講授噶當寶卷和一世達賴喇嘛根敦嘉措(dGe 'dun rgya mtsho,1391-1474年)的文集。并在嘉木樣大師座前聽受《莊嚴經論》、《菩薩地》 、《俱舍》、《戒律根本論》等印度、西藏學者的重要論典,尤其是《中論釋》《入中論釋》兩部著作,掃除了往日的觀點,對內外各宗之觀點無不了然于胸。冬季法會時,共布施銀1500兩,哈達3000條,為哲蚌寺大法會施茶一次,銀每僧1錢,郭莽扎倉每僧銀5錢,哈達一條。并且耗銀100倆為郭莽扎倉置得上好布料制作的幡一條。

當嘉木樣大師從后藏返回拉薩時,在其座前習了《莫扎百言》(Mi tra brgya rtsa)、《金剛鬘》(rDo rje 'pheng ba)、《修法海》(sGrub thabs rgya rtsa)、《巴熱百言》(Bā ri brgya rtsa)、《怙主十三法》(mGon po bka chen bcu gsum)等密法。[22]由于當時的天花禁令,而無法聽聞《巴熱百言》和《那塘百言》(sNar thang brgya rtsa),他為哲蚌寺300僧眾講授了此二法,又為郭莽倉堪布講授了《長壽百言》(Tshe dbang brgya rtsa),洛色林(bLo gsal gliang)卸任堪布和夏欽堪布阿旺諾沃(Bams chen mkan po ngag bang nor bu)等人講授《緣起贊》(rTen 'brel bstod pa'i bshad lung)《主道引導》(Lam gtso'i khrid)《甘丹百尊引導》(dGa' ldan lha brgya ma'i khrid)。可見此時他已堪為寺院高級僧侶講經,其學識及地位已得到哲蚌寺寺僧的肯定。當時雍增仁波切認為他堪造就,挽留其在西藏繼續學法,許諾提供一切所需資具,并傳授歷輩先師的教誨和秘訣。貢塘大師對此深表感謝,但由于嘉木樣大師是傳授其三律儀的恩師,故依其法旨返回安多弘揚釋教。臨行時,隆多喇嘛為其講授了一世達賴喇嘛的事跡[23],并囑咐其承擔嘉木樣大師的弘法事業,勿要懈怠。

四、返回拉卜楞寺的事業

貢塘與嘉木樣大師于同年十一月初九順利返回拉卜楞寺,為法會僧眾每人布施一頂僧帽,為大經堂敬獻耗費800倆白銀的金幡一條。后前往靜修地伊噶曲增(Yid dga' chos 'dzin)寺閉關修行,并為寺僧布施僧帽、曼陀羅,建立每日發心、供養的習俗。此后一段時間在此寺靜修,期間三次返回拉寺,依止嘉木樣、阿柔霍爾欽·曲杰南喀(A ro hor chen chos rje nam mkha')、洛追圖雍(Blo gros tho yon)、時輪學院卸任堪布阿旺彭措(Ngag dbang phun tshogs)等人修習《修法海》、《皈依引導》、《怙主十三法》、《二十一度母》(sGrol ma nyer gcig)等密法。[24]27歲時,在嘉木樣大師座前學習《詩鏡》(sNyan ngag me long)[25]、《妙音歡歌》(dByang can dgyes glu)[26]等詩學著作,后又學習修辭學、辭藻,以及天文歷算、繪畫、音律、醫學等五明知識。28歲時,嘉木樣大師受邀出任夏瓊寺(Bya khyung)座主,貢塘大師相伴前往。后受邀前往其出生地佐格,中途至扎西曲培林寺,為此寺僧眾作布施茶、哈達等物,受到當地農牧民的廣大供養,并為之做禳解、回向,后至伊噶曲增寺,為此寺布施馬牛共20頭。

29歲時,奉嘉木樣大師命前往四川阿壩達倉寺(Da tshang)為堪布,管理此寺。他為該寺該寺募化了很多物資和250頭牛馬,得到了該寺僧眾的贊譽,不久即返拉不楞寺。30歲時受命前往阿壩選址興建寺廟,期間,松潘達辛(Zon 'phan tā zhin)為平息果洛事端,迎請貢塘大師講授《長壽經》和《度母經》,并獻豐厚的供養。[27]當貢塘大師返回達倉寺時,驚聞嘉木樣大師在甘都寺(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境內)圓寂,于是星夜兼程返回拉卜楞寺,住持嘉木樣大師的喪葬事宜,在嘉木樣大師法體前作百供,獻銀100兩,馬20匹,以及其他物品,念經祈禱嘉木樣大師的靈童早日轉世。

31歲時,拉卜楞寺總法臺三世霍爾倉·晉美熱巴僧格(Hor tshang 'jigs med rigs pa'i seng ge,1747-1816年)卸任,在眾僧的一致勸請下,于藏歷三月十五出任第二十一任總法臺。之后為一些出家者受沙彌戒、比丘戒,并為寺院僧眾講授顯密經論,傳授灌頂。他注意到寺院紀律松弛,學僧學習不勤的現象,如少數學僧不按照規定的速度念誦經文,肆意縮短法會時間等現象。認為這是少數僧人未嚴格執行寺院的規章所造成的,他恢復并加強原來由第十三任大法臺洛桑念智(Blo bzang snyan grags)所創立的寺院管理制度。另外,還修改充實寺院的學經制度,把一般需要四年才能全部學完的攝類學、因類學等初級科目縮減為一年,一改以往高年級只注重辯論而不重視理論的弊端。并依記憶講授攝類學,由弟子記錄,整理為班級學習的教材。

35歲時受三世土觀活佛的邀請出任佑寧寺法臺,來往于兩寺間,住持兩地的政教事物,期間多次受邀為安多地區廣大僧眾傳法。1797年,為二世嘉木樣活佛轉世靈童事宜,派知客東科爾噶久·喜饒嘉措(sTong 'khor dka' bcu shes rab rgya' mtsho)為首的進藏人員前往拉薩舉行金瓶掣簽,確認第三世嘉木樣活佛。[28]

1798年(37歲)藏歷正月十五日,為三世嘉木樣活佛舉行坐床儀式,土觀活佛為其取法名羅桑圖旦久美嘉措(blo bzang thub bstan 'jigs med rgya mtsho)。[29]后應伊噶曲增寺僧眾之請傳授勝樂五尊(bDe mchog lha lnga)及幻身(Lus dkyil)灌頂。藏歷水狗年(chu khyi'i lo)1802年,貢塘大師41歲時,募化資金興建見即解脫大塔(Mchod rten mthong grol chen mo,俗稱貢塘寶塔),耗時三年建成。1806年嘉慶帝(Gong ma kyā khyin) 給寶塔賜名為“三寶慈光普照世界”(dKon mchog thugs rje'i 'od kis 'dzam glang kun khyab)的金匾。[30]

1809年,三世嘉木樣活佛赴藏求學,拉卜楞寺僧請求其擔任堪布,但貢塘大師婉言謝絕。1810年,西藏攝政活佛濟隆丹貝貢保(rGyal tsha brje drung rin po che blo bzang bstan pa'i mgon po)[31]的來信,請其擔任九世達賴喇嘛的經師,嘉慶帝也通過駐西寧辦事大臣下旨敦請,但貢塘大師堅辭不就。[32]此后貢塘大師長期居于拉卜楞寺及靜修地伊噶曲增修行,期間著書立說,每年都為出家者受沙彌戒及具足戒,為廣大僧眾講解顯密論典傳授灌頂。貢塘大師于1823年61歲時圓寂。

五、弟子及其著作

貢塘大師弟子眾多,除了本傳的作者阿莽班智達外,還有三世嘉木樣活佛、仲巴喜饒嘉措(Drung pa shes rab rgya mtsho)、絳隆班智達阿旺洛桑丹貝堅贊(lcang lung paNDi ta ngag dbang blo bzang bstan pa'i rgyal mtshan)、益西頓珠丹巴堅贊(ye shes don grub bstan pa'i rgyal mtshan)等人。其著作多達十二函,174種,包含各個方面,文學方面有膾炙人口的《水書格言》、《經驗老人之勸世法言》;史傳類著作數量眾多,主要有《至尊貢曲乎晉美昂吾密傳》(dgon mtshog 'jigs med dbang po'i gsang ba'i rnam thar)、《郭莽堪布羅藏曲達爾傳》(sGo mang mkan rin po che blo bzang chos dar ba'i zhal snga nas rtogs pa brjod pa)《慈誠丹貝尼瑪傳》(Tshul krims bstan pa'i nyi ma rnam thar)、《巴日譯師傳承史》(Ba ri lo tsA ba nas brgyud pa'i lo rgyus)等;[33]顯宗以格魯派五部大論[34],以及宗喀巴大師著作的注疏為主;密宗方面主要是格魯派之密集、上樂、怖畏三大類密法的相關著作;另外還著有一些詩學、戲劇、修辭等方面的著作。

小 結

從其一生可見,轉世活佛的尊榮是他在拉卜楞寺受到了二世嘉木樣大師的重視,并且得到了財物上的支持,但是最主要的是他通過個人的勤奮努力,年僅22歲就獲得拉然巴格西學位,這為他以后擔任拉卜楞寺總法臺奠定了基礎。他不辭勞苦,遠赴四川松潘等地傳法,擴大了拉卜楞寺的影響力,培養了如阿莽班智達、三世嘉木樣等一批弟子。他的著作,目前僅有《水樹格言》以及少數語言學方面的著作受到關注,貢塘大師在佛學等方面的成就還需進一步研究。

[1]甘丹寺的住持,最初由宗喀巴大師擔任,這個職位并不是經由轉世傳承,而是由達賴喇嘛與西藏噶廈政府通過考試選拔,一般任期為七年,獲得此職位意味著成為格魯派的領導者。詳見王維強,《沒有主人的法座-甘丹赤巴述評》[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12年

[2]楊貴明,馬吉祥:《藏傳佛教高僧傳略》[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p337-339

[3]扎扎:《拉卜楞寺活佛世系》[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0年,p16-22

[4]此師是拉卜楞寺一世阿莽倉活佛,曾兩度(第六、第九任)擔任拉卜楞寺總法臺,其生平見扎扎:《拉卜楞寺活佛世系》[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0年,p160-163

[5]石階善知識,在全寺大殿門外石階前,匯聚部分僧眾,答復辯難所考取的學位名。參見張怡蓀主編:《藏漢大辭典》[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年,p1445

[6]拉科·益西多杰:《藏傳佛教高僧傳略》[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p452

[7]“薩紋”(Sa bon),直譯為種子,是藏傳佛教中轉寫高僧大德傳記的基礎性文獻,一般是書面的文字性記述。參見王守斌,才讓:《藏傳佛教高僧傳:圣神性的建構》[J],西北民族研究,2016年第1期,p170-171

[8]阿莽·班智達:《貢塘丹貝卓美傳(藏文)》[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1987年,p396-397

[9]同上,p12

[10]同上,p20

[11]二世貢塘俄昂丹貝堅贊(Ngag dbang bstan pa'i rgyal mtshan,1727-1760年)曾任拉卜楞寺第五任總法臺,其前世是甘丹寺第50任赤欽格登彭措(dge 'dun phun tshogs,1648-1724年)。參見丹曲:《拉卜楞寺四大賽赤傳略》[A],《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文化論稿》,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10年,p91-93

[12]同[8],p20

[13]二世嘉木樣活佛受內蒙古烏都斯王邀請,于1769年從青海經五臺山赴內蒙為蒙古四十九旗傳法,期間聽聞三世章嘉活佛講法,并與哲布尊丹巴結為法友,在蒙古上層和廣大僧俗群眾中取得巨大影響。參見拉科·益西多杰:《藏傳佛教高僧傳略》[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p435-436

[14]攝類學,對因明如啟蒙鑰匙,為初學法相理論者必修讀本。在藏傳因明中,首先由恰巴·卻吉僧格依經部師規范概括量學要義,分門別類,成為專科,名攝類學。此中分有十八或二十一廣攝類學等多種。參見張怡蓀主編:《藏漢大辭典》,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年,p1488

[15]阿旺達吉(Jun wang ngag dbang dar rgyus,1740-1807年),本名納罕達爾濟,是黃河南蒙旗第四代親王,1768年襲一等札薩克臺吉,管理南右翼中旗,同年入京朝覲,改襲前首旗札薩克多羅郡王。參見丹曲:《藏族史料中的青海和碩特蒙古-黃河南前首旗親王史略》[A],《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文化論稿》,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10年,p146

[16]食子,朵馬。用糌粑捏成用以供神施鬼的食品丸子。參見張怡蓀主編:《藏漢大辭典》,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年,p1051

[17]同[8],p38

[18]同[8],p47

[19]彌勒為無著所說的《現觀莊嚴論》、《莊嚴經論》、《寶性論》、《辯法法性論》和《辨中邊論》。參見《藏漢大辭典》,p1876-1877

[20]此師全名為益西堅贊(rJe 'dzin ye shes rgyal mtshan,1713-1793年),為八世達賴喇嘛的經師,是當時的佛學權威。參見拉科·益西多杰:《藏傳佛教高僧傳略》[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p424-427

[21]此師全名隆多喇嘛·阿旺洛桑(kLong rdol bla ma ngag dbang blo bzang,1719-1795年),其論著31帙,加上目錄共32帙。參見拉科·益西多杰:《藏傳佛教高僧傳略》,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p438

[22]同[8],p58

[23]一世達賴喇嘛根頓珠巴在后藏建立扎什倫布寺,使得宗喀巴大師所創之格魯派在后藏取得穩固地位。此處隆多喇嘛似在喻其應如根頓珠巴輔助宗喀巴大師一般輔助嘉木樣大師,在安多弘揚格魯派

[24]同[8],p66-67

[25]古印度詩人旦智,譯言持杖,綜合古印度東南兩派詩家相同和不同的修辭方法,著成的作詩格律,全書共分三章。公元十三世紀,匈譯師·多吉堅贊等在薩迦寺中譯成藏文。后曾由邦譯師·洛追登巴和夏魯譯師·卻窘桑波先后根據梵文原本校訂改譯。參見張怡蓀主編:《藏漢大辭典》,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年,p997

[26]全名為《詩鏡注釋·妙音歡哥》(sNyan ngag me long gi 'grel pa dbyangs can dgyes glu),十七世紀時由五世達賴喇嘛著。 參見張怡蓀主編:《藏漢大辭典》,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年,p1950

[27]同[8],p93

[28]同[8],p143

[29]同[8],p154

[30]同[8],p210

[31]此師全名為達擦益西羅桑丹貝貢布(rTa tshag ye shes blo bsang bstan pa'i mgon po,1748-1810年),第八世達擦活佛,主寺位于昌都八宿寺,波密麥覺人,駐錫于拉薩布達拉宮西南角的功德林寺(Gun bde gling),于1787-1810年擔任為西藏第三任攝政活佛。參見央珍,《西藏的攝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p36-38

[32]同[8],p246

[33]同[8],p402-405

[34]五部大論分別為:《現觀莊嚴論》、《入中論》、《釋量論》、《俱舍論》、《戒律本論》

[責任編輯:林俊華]

A Study on the Life of Bla brang Gold Seat Dharma King Gung thsang bstan pa'i sgron me- centered on theBiographyofGungthsangbstanpa'isgronme

LI Shifu

Gung thsang bstan pa'i sgron me as dGa ldan chi ba's reincarnation, in Labrang Monastery ha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position. Because of his substantial works, erudite knowledge, He is prolific, Knowledgeable, prolific proficient in the Five Kinds of Great Knowledge, and assistance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Jam dbyang Tulku, h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lectures, management,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things in Labrang Monastery. The article, starting from study the biography, more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his life story and his contributions in the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aspects.

Gung thsng bstan pa'i sgron me; biography; life story

李世福,西北民族大學宗教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甘肅蘭州,郵編:730030)

K82

A

1674-8824(2017)02-0015-06

本文系西北民族大學研究生科研(實踐)創新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YXM201516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va视频|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9999在线视频| 手机在线免费毛片|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88av在线|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欧美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a|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午夜天堂视频| 国产91成人| 伊人AV天堂| 亚洲91精品视频|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欧美特黄一免在线观看| 婷婷伊人五月|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第二区|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亚洲精品动漫|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狠狠综合久久|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va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日韩美毛片| 一级福利视频|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不卡网|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黄色国产在线|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 91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com|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91青草视频|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亚洲福利网址|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91在线播放国产|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99视频在线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