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民
保險業營改增后面臨的問題及建議
李愛民
保險業通過營改增政策宣傳、自身流程與系統的改造,2016年5月1日完成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實施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保險業作為試點行業,由于部分政策不明確,在實際操作中也常常面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僅體現在發票開具領域,還體現在稅額計算領域,現就實際操作中面臨的問題及處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特定保險業務的發票開具問題
一是預收保費的發票開具問題。人身保險許多保險產品為多年期繳費,投保人預交的多年期保險費,在會計核算上也只作為預收保費,在生效日之前,投保人對于預交的保險費隨時可以向保險公司提出申請進行退費,當預收保費轉為保費收入之日時,才能開具保險費發票,能否開具發票,如何開具發票,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二是分保業務發票開具問題。分保業務是指一家保險公司作為主承保商承保,投保人繳納的保費并不在一家保險公司確認保費收入,而是將其中一部分收取資金作為其保費收入,其他部分分別交給一家或幾家公司進行承保。是否能全部開具發票,如何處理,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三是政府性業務發票開具問題。比如城鎮大病保險業務、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業務,合同投保主體為政府部門,但實際投保人為個人與法人,對于單位或個人向保險公司繳費的,保險公司能否給繳費人開具發票?
四是銷售卡單式業務的發票處理問題。如何在銷售時及時提供發票,是當下財務人員必須思考的問題。
(二)如何做好保險特定業務稅收核算的問題
一是對代理人物資獎勵是否視同銷售,如何處理。保險公司購進商品,然后將商品發放給代理人,作為保險公司一種業務推動方案,從表象上看存在商品物所有權的轉移,事實上是一種非貨幣化的傭金支出,是否視同銷售在政策的把握及業務處理上難以準確界定。
二是保險業產品促銷的宣傳用品是否視同銷售很難確定。主要是指未通過媒體傳播的廣告性支出,包括企業發放的印有企業標志的禮品、紀念品等。是否視同銷售,在政策的把握上有一定難度。
三是對特定業務進項稅額抵扣政策理解上存在一些困難。如對購進取得固定資產或不動產的進項稅額,是否按應稅收入與全部收入占比抵扣,還是全部抵扣,存在爭議;同時,對于代理人實務獎勵購進貨物取得增值稅進項稅額是全額進行抵扣,還是按應稅收入占全部收入占比計算進行抵扣,也存在爭議。
(三)其他業務處理存在的問題
一是房屋租賃合同價格的確定及報銷發票的開具問題。保險公司大部分分支機構的經營用房全部通過租賃,增值稅稅率及核算方式的變化,導致公司租賃用房合同變更及合同簽訂價格的確定,帶來不確定性。
二是保險公司的培訓成本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培訓中大多數保險公司都向代理人收取一些培訓經費,用以保險代理人培訓住宿及就餐費用,按照增值稅相關規定,對收取的培訓費必須如實計算增值稅,由于增值稅稅率與營業稅稅率相比有較大幅度增加,加大了保險公司的培訓成本。
三是保險公司如何實施省級分公司增值稅匯算核算,實施匯總清繳后如何對分支機構進行有效管控,也是很多保險公司面臨的困惑。
(一)關于特殊業務保險費發票開具處理建議
一是關于預收保費發票開具的處理建議。預開保險費發票,首先要判斷投保人投保的險種是否屬于免稅險種,對于免稅險種預收保費,開具零稅率發票;對于非免稅險種,開具對應稅率的發票,并將預開發票的銷項稅額作為當月應稅收入合并計算繳稅,到期確認會計收入后調減應納稅收入。對于投保人到期沒有承保的資金,客戶要求退還時,對于已開具的普通發票,應按規定提供相應資料開具紅字發票進行沖銷;對于已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在開具專用發票當月,投保人申請退費的,收到退回的發票聯、抵扣聯符合作廢條件的,按作廢處理。
二是關于分保業務發票開具處理建議。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方式是由主承保的保險公司向投保人開具全額的保險費發票,主承保保險公司分保后,向分保的保險公司索取發票,如果是應稅險種,投保人要求開具專用發票的,主承保的保險公司開具專用發票后,向分保的保險公司索取專用發票進行抵扣,主承保的保險公司應將未確認收入的發票銷項稅額計入當期應納稅額,收到分保業務專用發票后向稅務機關申請進項稅額的抵扣;另一種方式是由主承保保險公司與分承保的保險公司根據協議規定按各自承保取得的保費向投保人開具保險費發票。
三是關于政府性保險業務發票開具處理建議。對于政府轉款的發票開具,保險公司可以按實收資金向政府開具普通發票;對于按招標協議的規定,由投保人將資金直接劃撥保險公司的,由于協議已明確投保人、政府部門、保險公司的相互投保關系,保險公司根據協議的規定可以向投保單位或個人開具發票。
四是關于定額發票使用建議。對于投保人購買意外險卡單,要求及時提供發票的,向購買人提供定額發票。保險公司必須建立完善定額發票的管理規定,完善相應發票管理系統,設立專門子系統,對于已提供發票的業務應做好記錄,避免發票重復開具。
(二)關于部分特殊業務銷項及進項稅額計算的處理建議
一是保險公司購置固定資產取得進項稅額可否抵扣,筆者認為是可以抵扣的。根據規定,能夠區分應稅收入所匹配的進項稅額,應當區分單獨核算,對于一般納稅人,對于應稅收入的支出取得增值稅進項稅額,應全部進行抵扣;對于免稅收入取得增值稅進項稅額,應將支出取得進項稅額全部進行轉出;對于無法區分應稅收入與免稅收入發生的支出,應將支出取得的增值稅進項稅按免稅收入占應稅收入與免稅收入占比進行進項稅額轉出。對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不得抵扣進項稅額,保險公司購置的固定資產是不在上述規定范疇之內的。
二是關于宣傳用品、用于代理人獎勵實物,是否視同銷售的處理,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通知》相關規定,可以采用以下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作為視同銷售,那么購置環節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就可以申請全部抵扣;另一種不作為視同銷售,那么購置環節取得增值稅進項稅額就必須全部作轉出處理。
(三)關于增值稅其他問題處理建議
一是關于房屋租賃合同價格確定及發票開具的處理建議。為了控制成本,合理確定房屋租賃的價格及發票,首先,要全面厘清不同租賃用房的適用稅率。對于一般納稅人2016年5月1日起,不動產租賃服務稅率確定為11%;對于一般納稅人出租其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的不動產,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按照5%的征收率計算應納稅額;對于個人出租房屋,房屋性質為住宅用房,計算稅款時,月租金(不含稅)30000以下,免征增值稅;月租金(不含稅超過30000的,減按1.5%的稅率計算增值稅;房屋性質為非住房,月租金收入(不含稅)30000元以下,免征增值稅;月租金收入(不含稅)30000元超過30000元,按照5%的稅率計算增值稅。保險公司要根據增值稅的不同稅率及其他稅負,合理確定房屋合同的租賃價格。其次,要全面了解房屋租賃發票的開具要求,指導分支機構盡可能取得專票,降低租賃成本。保險公司在房屋合同談判時,盡量將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作為結算房租的依據納入合同內容。
二是關于培訓費的處理建議。現行政策對保險公司培訓費收入沒有明確規定,收取的培訓費保險公司都視作應稅收入,按6%的稅率計算繳納增值稅,對于培訓支出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大多數保險公司只按應稅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計算進行了抵扣。筆者認為,對于培訓收支應單獨進行核算,收入既然已全部納稅,那么取得的增值稅進項稅經認證也可以實施全額抵扣。為了降低稅負,培訓費可以采用由承辦的會場單位代收,對由公司承擔的部分開具發票報銷,減少因代收確認收入增加的稅收成本。
三是關于保險公司增值稅省級匯總核算處理建議。為了便于集中核算,根據《總分機構試點納稅人增值稅計算繳納暫行辦法》(財稅[2013]74號)及相關規定,經省級分公司申請,所在省財政部門、國稅部門批準,可以實行匯總繳納;對于采用省級匯總核算的保險公司,建議省級保險公司必須建立規范的核算流程,特別對非主營業務收入銷項稅與預開發票的銷項稅額規定要明確,做到銷項稅額、進項稅額計算真實完整,確保省級公司匯總核算的增值稅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