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益婷,潘修強,金慧峰,錢冬云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信息傳媒學院,浙江 溫州 325000)
基于學園城互動生態圈的現代學徒教育模式探討
潘益婷,潘修強,金慧峰,錢冬云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信息傳媒學院,浙江 溫州 325000)
當前高職學生對軟件專業學習目標不夠明確、成才概率較低,而企業工程師實戰經驗豐富,但企業人才流失現象異常嚴重。基于這種情況,分析目前學生、學校、企業三者當前的現狀以及互聯網+背景下的現代學徒制試點情況,提出基于學園城互動生態圈的現代學徒教育模式,并具體說明實施過程和要點。
學園城互動生態圈;現代學徒制;視頻輔助教學;崗位遞進
由于計算機/軟件專業的學習具有一定難度,學生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以及大量的項目實踐經驗,畢業后才能真正有能力從事IT行業的工作。目前各大高校都開設了計算機專業或軟件專業,但從人才培養質量的調查情況來看,學生就業的專業對口率相對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學生層面,學校開設的課程往往面面俱到,但不夠深入,學生沒有一項技能是精通的,且項目實踐太少,幾乎都是仿真項目,缺少實際項目鍛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因為目標不明確而無法堅持下去。
(2)學校層面,師資力量是困擾所有高職院校軟件專業發展的一個問題,IT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教師的知識更新很難跟上,更缺乏實際項目案例教學。
(3)企業層面,用人單位很難招到合適的人才,好不容易培養出可用之人,人才流失現象又很嚴峻。
2.1 教學理念
現代學徒制是這樣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它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為核心,以課程為紐帶,以校企深度參與和學校教師、企業師傅的深入指導為支撐,是一種“行業訂立標準、校企共同培養、政府充分保障”的人才培養模式[1]。這種現代學徒制包含了職業教育最本質的原則“做中學”,師傅和徒弟之間一對一互動,真正實現了個性化學習和因材施教。通過師傅邊教,學徒邊做邊學甚至先做后學,有任何疑難問題當場解決,學徒不僅會操作而且操作非常熟練。相對于學校職業教育注重基礎和仿真訓練的特點,學徒制因為有了企業的參與,“需求引導”特征非常明顯,企業從實際項目出發,循序漸進,直接體現了企業對員工的素質要求。通過這種校企雙方的深入合作,企業直接參與了人才培養過程,大大提高了教育和培訓的質量。
2.2 國家層面推進試點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廣泛開展了現代學徒制,比如德國、瑞士、英國、澳大利亞等,其中屬德國的學徒制開展最為普遍,企業參與度較高,大企業(500人以上)學徒制參與率高達91%。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是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的要求,國家公布了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名單,其中試點單位165家,試點地區17個[2]。
現代學徒教育課堂教學模式采用基于視頻的課堂輔助教學;企業工學采用按崗位遞進方式由企業工程師分階段參與。該教育模式使學生擁有3種形式的“師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目標明確性,讓學生能真正掌握IT技能知識,大大提高學生的項目實踐能力。
3.1 實施思路
依托學院三大園區(省級國際服務外包示范園、浙江創意園、溫州知識產權服務園)為核心平臺,以此推動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形成了開放式學院城互動生態圈:學院+園區+城市。在生態圈里,浙江工貿學院以協同育人和社會服務為核心,三大園區以資源和技術為優勢,溫州城市以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為驅動,三者共生共榮、協同發展[3]。
圖1以框圖形式簡要說明“學校、園區(企業)、城市”多方良好互動形成的“學園城互動生態圈”。
圖2 以框圖形式簡要說明以實際商業項目為紐帶形成的師徒(師生)團隊。
具體實施方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圖1 多方良好互動的學園城互動生態圈

圖2 以項目為紐帶形成師徒(師生)團隊
(1)人才培養方案。按崗位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軟件專業培養目標分3個崗位:UI界面制作、Web應用開發、移動應用開發。第一學期開設HTML5和JavaScript課程為UI界面制作崗位服務;第二、三學期開設Java程序設計、數據庫、SSH框架等課程為Web應用開發崗位服務;第四學期開設Android、iOS開發等課程為移動應用開發崗位服務。3個崗位逐層遞進,后續我們還要探討按崗位分方向的人才培養模式。
(2)教學模式。軟件專業實行集中式模塊化教學,每周3個半天集中式學習專業知識,一般每學期安排2門專業課,學生在同一時間只學習一門專業課。這樣做的好處是:遵循軟件技能人才的培養規律,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專注;課程循序漸進,前后課程之間有延續性,集中的課時安排讓學生有更多實踐時間。課程安排見圖 3,其中周六實行單雙周休息制度,也就是一周單休一周雙休,這樣學生在企業有4個半天時間學習實踐。

圖 3 集中式模塊化教學課表
(3)基于視頻的課堂輔助教學。錄制視頻的教師必定是行業的專家,他的專業水平在一般教師之上,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師資的問題,也可以保證教學質量,可以讓教師在“教中學、學中做、做中教”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更有助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在基于視頻的輔助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助教的角色,承擔主導課堂、演示和解惑的任務。這種基于視頻的課堂輔助教學過程見圖 4。

圖 4 基于視頻的課堂輔助教學
(4)企業工學安排。按照課程安排,學生前半學期學習HTML5和CSS3應用開發課程,企業測試工程師參與教學,分基礎理論和項目實訓兩部分讓學生參與真實項目的測試工作,使他們對軟件有感性認識,了解什么是正確的軟件。后半學期學生學習JavaScript和JQuery應用開發課程,企業前端工程師參與,也分基礎理論和項目實訓兩部分讓學生參與真實項目,了解真實開發流程,在項目中提升前端崗位技能。
3.2 師 傅
在基于學園城互動生態圈的現代學徒教育模式下,產生了3種形式的師傅。由于課堂教學模式采用基于視頻的輔助教學,所以既有視頻教師又有課堂教師。
(1) 視頻教師。互聯網+背景下,網絡上有各種計算機方面的教學視頻。這些視頻多由名家名師錄制,教師具備非常豐富的項目實戰經驗和授課技巧,可以全面、形象地介紹知識體系。學生可以選擇多套視頻,接觸不同的授課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2) 課堂教師。由于高職學生不夠專注、不夠自覺,視頻資源也不是定制化的,因此課堂教師成為維護課堂秩序的關鍵,大部分時候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很多時候還要擔任主講教師,對視頻教學內容進行答疑解惑。當學生沒聽懂的時候,教師要換種思路進行解答,還要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適當進行講解并增加實踐練習時間。
(3) 企業工程師。上課采用統一授課方式,但人數一般在5人左右,小組之間可以有效討論,真正實現一對一輔導。作業方面,由于人數少,工程師對學生的作業逐一檢查并規定時間修改。實訓方面,采用企業實際項目,循序漸進。
3.3 學 生
基于學園城互動生態圈的現代學徒教育模式下學生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小班化。一般班級人數在40人左右,教師很難面面俱到。采用小班化教學,一個班級15人,更易于管理。上課時學生可以使用一臺機器觀看視頻,使用另一臺機器跟著練習,教師也可以對個人進行輔導。企業參與培養學生的時候,學生被分成5人一組,每組歸一個企業負責,更有利于實現一對一輔導。
(2)企業式管理。學生有半天時間進行課程教學,另外半天學生可在實驗室學習或跟隨企業工程師實踐學習,并采用企業的作息時間;采用實習考勤管理等企業制度,把學生當成企業員工來管理,這樣學生有更多時間向企業工程師請教。
(3) 真實環境中工作。從大一第一個學期開始直至最后的實習工作,企業工程師全程介入。在實訓過程會引入企業真實項目,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在真實環境中學習工作。
傳統教學模式是將理論授課與仿真項目訓練相結合,由于學生人數較多、個體差異較大等原因,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現代學徒制為一對一輔導和學生個性化學習創造了良好條件。
[1] 羅金梅. 論校企“雙主體”模式下的現代學徒制[J]. 現代職業教育, 2016(7): 110-110.
[2] 教育部. 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EB/OL]. (2014-5-25)[2016-11-01]. http://www.gov.cn/xinwen/2014-09/05/ content_2745818.htm.
[3] 浙江在線. 一所真正沒有“圍墻”的大學[N]. 浙江日報, 2014-12-25(14).
(編輯:孫怡銘)
1672-5913(2017)03-0081-03
G642
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jg2015353, jg2015351);全國計算機教研會重點課題(2016GHB01012);浙江省高教學會課題(KT2015084,KT2015106)。
潘益婷,女,講師,研究方向為數據庫與移動互聯網方向;
潘修強(通信作者),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虛擬現實、大數據,panxq@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