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偉
摘 要: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的內容直接影響著大眾化普及的效果,要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增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效,就要不斷地完善大眾化普及的內容。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科學理論,要全面把握和準確理解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內容及要求,分析影響大眾化普及內容變化的基本因素,積極開拓完善大眾化普及內容的路徑和方式,從而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水平不斷地發展和躍升,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的理論和現實訴求。
關鍵詞: 大眾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02(2016)05-0114-05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普及化、通俗化,更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容及形式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中存在庸俗化、簡單化、形式化、教條化、籠統化、空洞化等不良傾向,完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的內容,分清層次、把握脈絡、找到重點、區別對待,這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開展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的基本內容及要求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的基本內容。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大眾化,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也就是要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宣傳普及,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顯然,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更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的最基本的內容。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要打好根基。盡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主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大眾化,但是如果脫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根源,那么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內容就會成為“空中樓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堅持、發展和繼承、創新的關系。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1],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然離不開“理論根源”的學習、宣傳、教育,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的學習,是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的基礎性、前提性的工作,只有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夯實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才能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順利開展。因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的宣傳和普及,也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內容。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要講清邏輯。正如恩格斯說:“我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對包含著一連串互相銜接的階段的發展過程的闡明。”[2]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一方面要講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之間的邏輯關系,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講清體系內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理論成果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正確認識不同理論成果的共同使命及獨特貢獻。這些邏輯關系如果得不到很好的闡釋和澄明,就會在人民群眾中產生理論困惑,給宣傳普及工作帶來障礙和麻煩。講清這些內在的邏輯關系,無疑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增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內容的豐富性、邏輯性、準確性,這是完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內容的關鍵環節。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要凸顯當下。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宣傳普及要全面、系統和深入,但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意味著簡單地、不分主次地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都作為大眾化的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一個隨實踐發展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要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內容的重點放在當前所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的宣傳普及上,唯如此才能保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及時向人民大眾宣傳普及。就當前中國社會所處的階段而言,習近平系列講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當前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首要任務、重中之重,要認真領會、學習、宣傳、普及、貫徹、落實習近平系列講話精神。
二、影響大眾化普及內容變化的基本因素
理論體系本身處于不斷地豐富和完善之中,這是影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內容變化的首要因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這種不斷發展的開放性,也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特征屬性。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同步進行的,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必將不斷豐富和完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內容也要不斷更新和補充,不斷用最新的理論成果來開展宣傳和普及活動,從而保證大眾化的先進性,提升大眾化宣傳普及在人民群眾中的吸引力。因而,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著重解決的問題,呈現出來的理論內容和形式都處于不斷變化之中,與此相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的內容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時代環境的變化,是影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內容變化的重要因素。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讓世界日新月異,客觀環境的極速變化要求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的發展都要做出及時的應變和跟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的內容同樣要與時俱進,要緊扣時代主題,否則理論內容本身會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和時代的推移而變得陳舊。只有緊跟時代步伐,隨著時代主題的不斷發展變化,及時更新大眾化普及的內容、形式,用最前沿的理論去引領和指導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讓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保持生機和活力,增強對人民大眾的吸引力、指導力,才能讓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順利開展。如果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的內容陳舊不堪,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無法滿足人民大眾對馬克思主義的要求,那么即使運用再多的方法和手段,借助再多的載體和平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也不會收到應有的效果。
人民群眾利益訴求的變化,是影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內容變化的根本因素。大眾既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客體,也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體。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既是馬克思主義在大眾中得到傳播、推廣、普及、吸納的過程,也是大眾運用、檢驗、發展、創新馬克思主義的過程。馬克思主義一旦掌握群眾,就會開啟和實現由理論存在向現實存在,由解釋世界向改造世界,由理論形態向實踐形態,由精神力量向物質力量的轉化和蛻變。大眾化普及內容要和大眾切身利益相聯系,要符合大眾的價值目標追求。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只有滿足大眾的需求,符合大眾的利益,馬克思主義才能受到歡迎;只有在實踐中給人民群眾提供指導、帶來益處,經得起反復的實踐的考驗,人民群眾才會接受、認同、信仰馬克思主義。因而,當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發生變化時,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容也要相應調整、及時跟進、靈活應變。
“大眾化”自身的發展變化,也是影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內容變化的因素。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緊密相連、高度相關,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不斷深化和拓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也處在不斷地發展和進步之中。大眾化自身的水平和狀態的變化,是推動大眾化內容完善的內在動力機制。毋庸置疑,伴隨大眾化理念的改變,發展進程的推移,載體平臺的革新,以及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必然對大眾化普及的內容提出更高的要求。就當前大眾化所處的階段而言,那種運動式、灌輸式的大眾化方法已經鮮有市場,一般性的口號式、命令式的宣傳也很難引起人民群眾的關注,這就要求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內容要更加具有實踐性、科學性、豐富性,更加具體化、通俗化、生活化,要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內容,更加具有指導意義和教育價值的內容,開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
三、完善大眾化普及內容的路徑及方式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的內容關系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效果,完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的內容,是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的重要步驟和環節。要積極探索各種途徑和方式,完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的內容,不斷提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水平。
1.積極推進理論創新:完善大眾化普及內容的根本途徑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僅要重視具體的手段方法問題,也就是致力于探索用怎樣方式讓老百姓接受馬克思主義,而且更應該在內容上,在理論的指導力、應用性上“下功夫”,否則,不會在人民群眾中形成真正的吸引力。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除了要有好的方法,更根本的是要有好的內容,這就要求理論要有創新,增強理論本身的價值,這才是完善大眾化普及內容的根本之道。基于理論創新的推動和促進,不僅能讓馬克思主義理論永葆青春,也有助于其通俗化、大眾化。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去武裝人民大眾,能夠準確地找到馬克思主義與人民大眾之間的理論契合點,在馬克思主義獲得最廣泛的普及和宣傳的同時,也讓人民大眾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培育。
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在要求,是完善大眾化普及內容的根本途徑。在當代中國推進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也就是讓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實踐以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與時俱進,這樣才能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讓大眾化普及內容反映人民大眾的真實需要和價值訴求。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絕不意味著固守和局限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只言片語和具體結論,更不能停留于現有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現狀,而是要秉持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精神,不斷地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增強理論本身的指導力、吸引力、創造力,從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力量去吸引、贏得、武裝人民大眾,最大限度地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2.立足人民群眾的實踐:完善大眾化普及內容的源頭活水
人民群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最廣闊、最現實的舞臺。脫離了人民群眾的實踐,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富、發展和創新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普及的內容來源于實踐,又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從而進一步指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踐不斷地走向成熟和完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要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最大限度地集中反映人民群眾的意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最廣泛的內容應該是站在人民群眾立場上,切實代表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滿足人民群眾的訴求,實現人民群眾的愿望,只有這樣的工作占了主導、起了作用,人民群眾才能從心底里接受、信服、認同、信仰馬克思主義。
因而,大眾化本身就是一個實踐化的過程,而不能單單看作是理論化的過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內容完善的基礎和推動力是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只有在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中,馬克思主義才有用武之地,只有同人民群眾的親密接觸,實現二者的良性互動,才能讓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順利開展、不斷提升、效果顯著。完善和設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的內容就要從人民群眾的現實需要出發,真正深入到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中去,直面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新問題、新情況。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最主要、最核心、最緊迫的工作是了解、把握群眾的思想實際、利益訴求,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意愿,解決、排除人民群眾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當然,開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工作必須積極正確地引導大眾,而決不能簡單消極地迎合大眾。完善和設計大眾化普及內容絕不是從理論到理論,從教條到教條,而是要把理論同實踐結合起來,從大眾的實踐出發,最終也要落腳到大眾及其實踐。
3.充分利用和借鑒中國傳統文化:完善大眾化普及內容的資源借鑒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傳統文化資源十分豐富,這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的文化基礎和資源。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通過宣傳、教育、普及等途徑和方式,讓馬克思主義被人民群眾所理解、接受、認同和掌握,從文化哲學的視野來看,其實就是推動馬克思主義變成人民群眾的一種文化自覺、理想和信仰,換而言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也就是大眾馬克思主義化的過程。但這樣一個文化過程卻無法繞過中華民族自身的文化本體,也就是不能脫離中華民族固有的文化生態系統,正如馬克思所言:“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 ”[3]因而,完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的內容,須充分利用和借鑒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獲得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的滋養和支撐。
要注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聯姻,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宣傳和普及,客觀上要求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共同發揮其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形成一種屬于中華民族的、符合當今時代的、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文化形態,這樣的馬克思主義,才是屬于民族的、時代的、大眾的,才能被人民群眾所接受、認同和信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只有建立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聯姻的文化邏輯基礎之上,才能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獲得持續的、內在的文化力量。與此同時,要充分借鑒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法。正如黑格爾曾經指出的那樣:“一個民族除非用自己的語言來習知那最優秀的東西,否則這東西就不會真正成為它的財富,它還將是野蠻的。”[4]中國文化有著獨特的文化風格,極富個性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法,這些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法與人民大眾的文化口味、文化需求是內在一致的。靈活地運用這些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法,讓大眾化普及內容更加契合老百姓的文化水平、理解程度和思維方式,從而能夠讓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借助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完善大眾化普及內容的重要手段
形式與內容是一對兒哲學范疇,內容的完善除了致力于內容自身的改變外,還可以通過形式的變化來達到豐富和完善內容的目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的內容,是借助一定的形式完成的,這些形式體現在普及方法、途徑、載體、平臺等的變化方面。特別是當今世界,信息傳播技術日新月異,傳統媒介和新興媒介呈現出互動融合的發展趨勢,理論傳播的生態和環境已經發生深層次的改變,這就要求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的形式要與時俱進,用最具針對性、實效性的方式來呈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的內容,進一步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內容的通俗化,讓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容進入人民群眾的視野,深入人民群眾的內心,使之真正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理解、接受和掌握。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的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大眾化普及,既可以是嚴肅的、規范的宣講教育的形式,也可以采取生動活潑的文學藝術、影視節目的形式;既可以采取傳統的宣傳欄、報告會、座談會的形式,也可以借助微信、微博、微視頻的新媒體傳播形式;既可以采取傳統的理論授課、提供學習材料的形式,也可以采取現代遠程教育、網上研修、微課程的形式;還可以通過對錯誤社會思潮批判、辯駁的形式;既可以在必要時采取單向式的灌輸教育,同時也要大力提倡那種參與式、互動式的宣傳教育。這些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其實是使大眾化普及內容更加喜聞樂見、形象生動、通俗易懂,讓人民大眾理解、接受和認同更加容易,進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活動收到更好的效果。
5.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內容的精細化、具體化、分眾化:完善大眾化普及內容的重要方面
完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內容,還要在內容的精細化、具體化和分眾化方面“下功夫”。廣大人民群眾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具體對象,但人民群眾不是整齊劃一的,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不同領域、群體、部門的大眾特征和訴求千差萬別,如何能讓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容符合人民群眾的差異性特質和訴求,提高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針對性、實效性,這是開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的難題之一,也是完善大眾化普及內容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和維度。為此,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的內容不能僅僅停留在宏觀性、指導性、總體性、綱領性的層面,而是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領域、不同部門,以及不同的人群制定更加精細化、具體化、分眾化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內容,進一步提升理論宣傳普及的針對性、有效性。
缺乏精細化、具體化、分眾化的內容,是當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亟待提升的方面。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內容的精細化、具體化、分眾化,就是要通過對具有宏觀性、指導性、綱領性的內容做進一步的深化拓展、具象闡釋、詳細區分,在讓人民群眾更好地、深入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體內容的同時,精準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內容的重點,就是要結合不同領域、部門的具體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方案、策略和目標,從而提高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內容普及的實踐性、操作性,增強人民大眾貫徹落實大眾化普及內容的自覺性和創造性;就是要針對不同人群的思想和實際問題做到分類指導,大眾的實際情況、理論訴求各不相同,在內容的側重點和表達形式上都要做出區分,以最具針對性、實效性的內容和形式,充分調動不同目標群體參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而言之,伴隨著時代和社會的進步,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容和方法要求越來越高。完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的內容,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水平不斷提升,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的訴求,已經成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和實踐的重要工作目標。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內容的完善,就是要致力于推廣和普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就是要致力于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就是要致力于提升理論體系本身的科學性、指導性,就是要致力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人民群眾的社會需求的契合,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做好充分的理論準備和保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6.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0.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0-471.
[4]苗力田.黑格爾通信百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