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亮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火、電、氣的使用量持續提升,造成火災的發生率也進一步增加,火災發生原因更加復雜。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各類火災的發生幾率呈上升趨勢,火災原因認定的技術難度加大。怎樣找到準確全面的證據來對火災事故原因進行認定,已經成為火災事故調查中的重點,準確地判定起火原因,劃定事故責任,能夠有效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在新時期下,必須要重視火災痕跡在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中的應用。
關鍵詞:火災痕跡 事故調查 應用
中圖分類號:X9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1(b)-0144-02
火災痕跡屬于火場中最為客觀和真實存在的,準確認識與分析火災痕跡對于掌握整個火場前后變化意義重大。火災痕跡和火災事實之間的聯系多種多樣,每一個單獨的火場其所呈現出的證明力也各不相同。因此火災事故調查人員必須要掌握最有證明力的痕跡應用于火場勘驗,為火災事故原因的最終確定打下堅實的基礎。
1 火災痕跡的形成原因
1.1 自身發展形成的規律性
在火勢發展變化中,物體會受到火勢的直接或者間接作用,或者受到外力的作用,但不管是哪種作用,其內在特性以及外在形式是主因,且受到作用之后,其必然會表現出某種形式的外觀或外在表現形式,即便是火災現場的灰燼,也能夠代表某種物體燃燒后的存在形式,火災后必然會留下痕跡供人們進行分析[1]。
1.2 火勢發展變化的關聯性
火災在開始時現場所形成的痕跡相對簡單明了,人們能夠更輕易地判定起火位置和著火點;而經過火勢猛烈階段的現場,各類痕跡相互之間交差混疊,相互干擾影響,這時應當結合詢問筆錄來進行分析,進而幫助大家掌握火災變化的過程,從而準確地判定起火位置與著火點。
1.3 火災現場方位的空間性
大多數火災都是在建筑物中發生的,而最后所產生的痕跡常常表現出非常顯著的空間特性,比如說緊貼墻壁的低位燃燒很容易在墻壁上形成“V”形痕跡,在可燃物較多的位置很容易造成上部對應的天花板露筋,在空間與空間聯通位置常常會形成某個方向的蔓延痕跡。
1.4 外因多重作用的特殊性
火場中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外部因素通常有風力情況、撲救方式等。進行火災撲救時,水槍射流、門窗破拆以及疏散救災等都可能對火災痕跡產生破壞,所以在對火災現場進行分析時必須要重點考慮外部因素。
2 當前基層火調人員認識火災現場痕跡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首先是業務水平不高。有的火調人員到達火災現場后,不知道如何處理現場,不知道該從什么地方著手勘查。認定火災原因、火災事故責任不是重證據,而是主觀臆斷,草率行事。從而無法真實、準確、科學地認定火災原因和火災事故責任。其次是儀器操作不規范。很多基層大隊火調人員對這些火災現場勘查取證儀器裝備的使用方法沒有經過系統正規的學習和操作,自己又不去認真學習鉆研其使用方法,不知道這些儀器設備是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時候用。最后是在部分火災事故調查過程中人員的安排上,現場勘查專業人員不足。綜合分析時,以詢問的材料內容為主,而現場勘查的材料很少,而且調查詢問的內容很多沒有通過現場勘查來印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火災調查工作的準確性。
3 火災痕跡在火災事故調查中的應用
3.1 煙熏痕跡
(1)煙熏痕跡能夠幫助人們找出起火位置與著火點。在起火位置附近所產生的煙痕面積相對較大且較為濃密。若室內墻壁中存在“V”形煙熏痕跡、斜面痕跡,則痕跡底部往往是起火點。(2)判定火勢蔓延的具體方向,在火災發展變化過程中,煙氣流動方向通常和火勢蔓延方向相同,火災之后能夠按照煙氣的流動方向來對其蔓延方向進行判別。面對煙氣流來的方向物體表面往往會最先產生煙熏痕跡,且相對均勻,而背部的煙熏痕跡形成時期較晚,濃密度也不是很高。這一特點說明火是從先形成煙熏痕跡的一方逐漸蔓延而來的。(3)判定起火形式,按照各類火災起火時的特征以及痕跡特點,起火特征包含了明燃起火、爆炸起火以及陰燃起火3類。通常來說,陰燃起火所產生的煙熏痕跡最多最濃,明火燃燒次之,爆炸起火通常不會形成煙熏痕跡。(4)在進行火場現場勘驗的過程中,對物體狀態與位置進行鑒別時,可按照煙熏痕跡的變化情況得到較為準確的結論,例如說電氣開關狀態、門窗破壞原因等[2]。
3.2 木材燃燒痕跡
一是可以幫助人們判定火勢蔓延方向以及起火位置。熱能傳播規律證明可燃物通常距離火源較近的物體首先被加熱,燒毀程度相對嚴重,距離火源較遠的物體其燒毀程度明顯較輕。二是能夠幫助人們判定起火點,按照木材燃燒痕跡的輕重以及炭化痕跡能夠幫助人們判定起火點。比如說火場內的“V”字形圖案,起火點通常在“V”形底部位置。三是能夠判定燃燒時間以及火場溫度,火場中各種不同類型的木材被燃燒之后所產生的炭化深度、裂紋特征以及燃燒時間之間都存在一定的對應變化關系。借助于對火災現場的勘查測量能夠較為準確地得到對應的燃燒時間與火場溫度,根據現場燃燒時間最久以及受溫最高的位置來找出起火位置。
3.3 玻璃破壞痕跡
(1)證實破壞原因。從火災調查工作的角度來說,玻璃破壞痕跡能夠幫助人們判斷玻璃屬于機械外力破壞或者是火燒破壞,外力破壞的裂紋表現為放射狀,碎片為尖刀形,邊緣相對整齊,曲度不大,火災之前打破的玻璃片上不會存在煙塵;而被火燒或者火烤炸裂的玻璃,裂紋如果較少則表現為樹枝狀,裂紋較多則表現出龜背紋狀,邊緣不是非常整齊,很少存在銳角。(2)判定火勢的兇猛程度,如果玻璃炸裂分散細碎,則能夠證明火勢燃燒速度較快較猛,而如果玻璃僅僅形成裂紋,還有大部分殘留于框架中,則證明火勢中等,若玻璃軟化則說明燃燒速度不快。(3)判定火場溫度情況,玻璃軟化、熔化痕跡能夠幫助人們測算火場溫度,若其邊緣較光滑,則火場溫度通常在790 ℃~870 ℃之間,若出現玻璃熔化痕跡,則火場溫度已經到1 100 ℃~1 300 ℃左右。
3.4 液體燃燒痕跡
因為液體具有流淌性、滲透性以及浸潤性,在火災后常常會在可燃附著物上產生坑洞,水泥地面與瓷磚出現變色、炸裂或者鼓起等現象。接觸液體的人會存在燒傷,通常會形成“人皮手套”“人皮面罩”的燒傷痕跡。液體燃燒痕跡能夠幫助人們判定起火位置與起火原因,火災現場液體低位燃燒所形成的坑洞基本上是起火點,在火場中找到的“人皮手套”“人皮面罩”的人通常便是肇事者或放火者[3]。
3.5 倒塌痕跡
結合實踐工作經驗以及相關研究證實,倒塌方向與層次往往是向著起火位置或者迎火面。所以,火災事故調查人員應當按照這一規律來逐漸尋找起火位置與火勢的蔓延方向。交叉形倒塌能夠證明起火位置與起火點通常在倒塌重合處;斜面形倒塌痕跡能夠讓人們了解到起火位置通常處于斜面低點處;一面倒形痕跡能夠證明起火位置通常在最先被燃燒物體或壓在最下方物體的前方位置。
4 結語
總之,在火災事故調查作業中,火災痕跡屬于火災事故認定的關鍵性因素,直接決定了火災調查的有效性與準確性,所以火災事故調查作業人員必須要科學應用火災痕跡,掌握好火災認定結論的度,真正促進火災事故調查可靠性的提升,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
參考文獻
[1] 王春俊.淺談火場痕跡物證在火災調查中的作用[J].江西化工,2016(3):136-138.
[2] 蔡宇哲.火災調查中痕跡的運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24):61.
[3] 王子祿.談火災事故現場勘驗微觀痕跡在火災調查工作中發揮的作用[J].商,2015(2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