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華
摘 要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 ,根本在于經濟發展 ,關鍵在于文化建設。本文在指出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現狀與認清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上 ,提 出對策及建議 ,對于進一 步促進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打造 文化俱樂部 構建 農村
0前言
21世紀是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國家領導人致力于減小城鄉差距,建設和諧小康社會,在這過程中,如何構建和諧新農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農村文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精神保障,是構建和諧新農村的精神資源。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對于確立正確的道德體系,促使農村形成和諧的社會局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有利于提高農民思想文化素質,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本文結合農村的文化建設現狀以及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構建和諧新農村的重要性,就如何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給出了一些建議。
1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
黨的十七大以來,黨中央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文化發展的政策措施,有力的推動了文化事業的繁榮與文化產業的發展,農村文化陣地得到了鞏固,農民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農村文化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我國當前農村文化發展現狀還是不容樂觀。(1)由于受傳統農業文化影響,中國農村人們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中國傳統文化本質上是農業文化,因而中國農民的思維習慣、生活方式和道德標準等體現出農業文化中過于保守實用而缺乏激情的現象;(2)農村文化發展與城市文化發展相脫節,城市文化作為強勢文化,以一種外源性的文化形態進入農民的生活,使農民盲目地模仿城市,既丟棄了自身文化特點又找不到新的文化根基;(3)各地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促使農村文化發展的區域不平衡,農村經濟發展的落后導致農村文化發展的落后;(4)農村文化工作沒有得到農民的足夠重視,他們普遍認為農村文化建設是文化部門的事,看不到農村文化建設對于推動農村經濟和社會進步的積極作用。
2打造文化俱樂部,構建和諧新農村的重要性
21世紀是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國家領導人致力于減小城鄉差距,建設和諧小康社會,在這過程中,如何構建和諧新農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總量,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農村文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精神保障,是構建和諧新農村的精神資源。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對于確立正確的道德體系,促使農村形成和諧的社會局面具有重要意義;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有利于提高農民思想文化素質,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有利于培養社會主義新型農民,用科學的理性思維改造農民的頭腦,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蝕與傳播,增強農民進行新農村建設的精神動力,轉變中國農民傳統的思維方式;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有利于為農村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促進農村的教育發展,提高農民進行現代農業生產的科技知識、管理知識和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經濟知識,培養出適應現代化發展要求的新型農民,才能促進整個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有利于村民關系和諧融洽,是鄉風文明、農村穩定的重要前提,有利于增進彼此間的認同感、親近感,構建和諧融洽的村民關系,為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營造有益的文化氛圍。
3如何打造文化俱樂部,構建和諧新農村
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對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何打造文化俱樂部,構建和諧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
3.1提高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認識,加大文化建設力度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總量,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在有些農村中對于文化建設的重視度不夠,認為經濟建設相較于文化建設更為重要。為了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農村文化建設,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確保農村文化建設各項目標任務的完成。
3.2加強農村特色文化隊伍建設,大力傳播先進文化
農村文化干部隊伍是農村文化的主力軍、先鋒隊,宣傳文化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農村文化工作的指導,積極為農村培養更多的“文化帶頭人”,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同時發展特色文化,讓群眾在自娛自樂中得到陶冶,在愉悅身心中得到提高。專業藝術團體要認真做好為農村農民的文藝服務工作,切實做到“重心下移”,通過與鎮村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做到送戲下鄉、服務下鄉、培訓下鄉,努力提高農村業余文藝團隊的水平,建立一支“不離鄉”的文化工作隊伍。通過良好的國家政策,來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新農村建設中,增強農村特色文化建設隊伍力量。如組織老人開設客家山歌傳唱班,一來有利于老人身心健康,不再沉迷六合彩賭博;二來有利于非物質文化傳承,弘揚山歌經典。
3.3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加快農村文化建設步伐
各級財政要保證一定數量的資金用于鎮(下轉第192頁)(上接第183頁)、村兩級的文化建設,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要堅持建設公共文化設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的提高,有賴于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健全。以政府為主導,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如農村文化活動中心、休閑廣場、老人活動室、運動場所等建設。提高農村基層文化服務水平,是實現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根本舉措和有力保障。
如今,我市農村相繼建起了文化俱樂部,配套有各種樂器、棋類和圖書等,成了村民年節閑時的“快樂大本營”。我鎮的毓真公祠,經修繕,2013年變身農村文化俱樂部,里面設置了棋牌室、圖書閱覽室、電腦房等,屋外還設置了供村民們運動的健身器材,建設有小廣場。“廣場上下午有人打籃球,晚上有人跳舞,這些文化休閑場所經常很熱鬧。”龍崗村支書李啟勝說。說起農村文化俱樂部,村民們也是贊不絕口。“這里樂器齊全,我每星期都來,地方又寬敞。”村民李桂成說。村民鄧彩英也表示,農村文化俱樂部是小朋友們課余的好去處,“里面電腦室、圖書室是孩子們的天下。”
如今,農村文化俱樂部遍地開花,不僅豐富了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進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
3.4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推進農村文化建設
各地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促使農村文化發展的區域不平衡,農村經濟發展的落后導致農村文化發展的落后。村干部要大膽探索創建精神文明“村企共建”的新模式,努力深化內容,創新載體,拓展形式。通過“村企共建”吸引更多的外來員工聚集到農村工作;通過“村企共建”,使村文化中心成為企業的文化中心,使農村宣傳文化陣地成為企業職工和村民文化建設的主陣地,成為精神文明創建的主渠道。同時,不斷提高村民和企業職工的素質,為農村三個文明建設闖出新道路,經濟文化發展條件較好的村,應該向更高的起點沖刺,努力建設文明生態示范村,如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稱號的新民鎮禾山村。更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斷加強全面建設。
3.5健全文化建設制度,加大監管服務的力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各級政府要建立完善具有各農村特色的農村文化市場管理機制,針對當前農村文化建設尤其是文化市場在運行過程中已暴露出來的問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組織力量開展調研,分析查找問題,在制度層面上填補空白和漏洞,從而能夠更好地做到防范在先。例如:要加大對農村邪教組織、封建迷信及“窩賭”、“慣賭”的打擊力度,為農村先進文化發展掃除障礙。同時,文化執法部門要加強自身隊伍的建設,強化以人為本、為民服務的工作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執法能力,確保農村文化市場合規、穩健、可持續地發展,從而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
4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鄉差距也在逐漸增大,所以打造文化俱樂部,構建和諧新農村也是國家加強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