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曉娜++耿曉楠
摘要:我國現行的高校公費醫療制度是1953年建立的,其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種種弊端逐漸的暴露了出來。本研究主要是對當前高校學生醫療保險管理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然后對當前所存在的醫療保險模式進行了對比分析,最后提出了通過完善配套措施、健全醫療保險體系、引入管理式醫療三大有效改善高校醫療保險管理的舉措。
關鍵詞:醫療保險;高校;學生;模式;體系
最近這幾年,在中國的教育體制在不斷改革的今天,高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及招生人數逐漸地增多。而且,當前對大多數的醫療保險制度而言,普遍建立的制度是公費醫療制度,直至持續到現在,雪上加霜的是,醫藥的價格持續持續增長,看病需要大量的金錢現已經眾所周知了,對于大學生這樣的特殊群體而言,疾病的治療水平并不是很高,假如學生真的患有疾病,那么家庭經濟困難的家庭將會沒有能力去就醫,將會束手無策,學校和社會也會處于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所以高校學生醫療保險亟待進行有效的完善,提高應有的效用。
一、當前高校學生醫療保險管理的現狀
以重慶市某高校二年級為例,2016年一年期間該年級的學生就有16人因患病發生的醫療費用超過了10萬元,但是政府給予學校的醫療保險費用還不足100萬,那么這中間就存在一定的差,所以這些學生基本上已經花光了整個年級組的醫療保障費用,所以整體上大部分的學生是沒有辦法享受到較高水平響應服務的。筆者根據多年在高校從事學生醫保管理工作,將其所存在的問題總結如下:
(1)現在各大學校所致行的公費醫療相當于“透支醫療”:每名學生的醫療費用都是由國家下撥的,部委所屬院校的學生每年60元,其他院校的學生的醫療費用是40元,目前,雖然醫藥的價格處于一個不斷增長的狀態,但是政府的投入的資金并未隨之增長,如此一來,將引起學生治病就醫的醫療需求不能被政府補貼的醫療費用所滿足。在高校大學生中間意外傷亡和重要疾病發生的次數有可能會增多。學生所得到的醫療費用少之又少,實質性的問題根本不能解決。尤其是目前保障穩定的經費制度還不夠完善、沒有可操作性、可靠性。對現在的體制而言,假如學生患有重大疾病,因為資金的投入是有限的所以很難解決學生的就醫問題,會給學生和學校帶來重創。
(2)現行醫療保障體系缺乏整體統籌現有的醫療保障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如整體的統籌性不足:高校的經費來源是國家財政,雖然如此,但是資金的使用權掌握在學校手里,由于學校與學校之間存在差異導致學生享受的醫療水平存在很大的不同,這種行為屬于單位的自我保護行為,沒有體現互助共濟功能未能將互相幫助互相救濟充分的體現出來。因而,在他們之間出現了很多的不公平的事件出現學校之間、學生之間“苦樂不均”的不公平現象,這些不公平的現象引起了學生公費醫療社會化程度偏低。相比之下,其抗風險能力偏低。
(3)商業醫療保險適應性不好:商業保險應用的范圍缺乏廣泛性,所針對的人群就是大學生,而且還作為附加險進行銷售,它的應用非常受限。商業醫療保險還設定了封頂線,并對病種進行了相關的限定,如大學生患病住院有巨額的醫藥費將會超出封頂線,這樣導致學生及家庭的壓力會很大,保險公司所報銷的錢數也是有限的,這樣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合情理。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是沒有任何收入的,巨額的醫療費用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并且它的要求特別的多,對于大學生來說是非常不適合的。再有就是他對重大疾病的范圍的要求非常的嚴格,所患有的重大疾病必須是在其范圍之內才能夠報銷。因而,大學生的醫療需求不能得到滿足。這方面的保障也為得到有效地解決。
二、現行的兩種醫療保險模式的對比分析
1.公費+商業保險結合的模式。
為了減輕學校的公費醫療負擔,建立了公費+商業保險結合的模式,大學生所借用的商業保險、住院險等懂事商業保險的一部分,并且以公費醫療為補充的醫療保障模式,從根本上講,部分的費用由公費醫療來承擔,通過轉嫁的方式,將學生自己購買的商業醫療保險轉嫁到了公司和學生身上,采用的做法是將學校所承擔的費用定在其未能涉及的地方,例如,門診的醫療費用、學生住院費、意外傷害的部分費用。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參保對象有限、參保率低、對重大疾病的覆蓋程度降低、和高校的適應性較小。
2.商業醫療保險模式。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首創的高校學生醫療綜合保障社會化模式是將商業保險引進學校的典型模式,所采用的新模式是“保險一學校一醫院”三方合辦醫療服務的新模式,一步到位實現醫療服務社會化。其資金主要來源于學校補貼、學生個人繳費、公費醫療所撥付的財政撥款。主要存在著貧困生難以負擔保費、保障對象有限、保障處鞥次不夠高三大問題。
三、有效改善高校醫療保險管理的舉措
1.完善配套措施。
一是建立起多方進行資金籌集的相關制度,資金主要有政府承擔,除此之外,還包括個人、學校、社會承擔的費用,并且學校和社會有義務籌集資金。二是不斷提高高校醫院的效益,進而,學生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不斷的得到滿足,與此同時其自身得到了發展,使得高校醫院坐高學生疾病預防和治病工作、做好學生的定期檢查工作等。最后還需要加強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相應的學生檔案及引導學生更好的參與業余活動。
2.健全醫療保險體系。
如果參加醫療保險采取自愿的方式,那么參保率就會非常低,抗風險的能力就會減弱,是因為大部分的大學生沒有參保的意識,因而,國家必須出臺相關的政策,并且嚴格要求各個高等學校的做法要同意,讓高校大學生的利益從根本上得到維護,相關的醫療保險制度必須強制執行,醫療保險費用由相關的高校統一代收。目前,我們國家沒有推出相關的標準對大學生的公費醫療進行統一管理,依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狀況及各大院校的實際情況,一部分的費用由國家來承擔,而另一部分則是根據大學生自己的真實情況來開展。與此同時必須有統一的標準,來衡量新型的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并且必須在這個基礎上各個高等院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修改,但是為了更輕松的達到醫療保險的全國統籌,各大院校必須以國家制定的保險標準為基礎。
3.引入管理式醫療。
正是因為預付機制是管理式醫療所應用的機制,導致所有的醫療費用的風險全部都壓在醫院的身上,這里的醫院是學校特別指定的醫院。因此必須引入以保險公司為主要的第三方管理者,有他們提出疾病治療、康復及治愈標準,在醫院里可能發生的不規范性的行為將會被制止,病患的所有憂慮和懷疑都會被消滅在萌芽狀態。只有這樣才會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降低服務質量及醫療水平。隨后,學校可選擇一個一級醫院作為定點醫院,如果本學校有醫院可以選擇本校的,要是沒有就選擇距離學校比較近的醫院作為定點醫院。
參考文獻
[1]郭明軍.高校大學生醫療保險工作現狀分析及對策[J].思考黑龍江史志, 2010(11)
[2]陸悅.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經濟, 2016(8):00196-00196
作者簡介:
1.耿曉娜 女 華北理工大學 河北唐山
2.耿曉楠 男 華北理工大學 河北唐山